“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2.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77723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2.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单元概览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先秦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过程及儒家 思想的形成发展情况。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介绍儒家思想在西汉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第3课宋明理学 主要介绍宋朝和明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主要介绍明清时期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出现的一些进步现象,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3.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的形成,背景

2、:,过程,1、创立:,“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孔子(春秋时期),思考1:什么叫“百家争鸣”?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从中可以得出什么重要启示?,1、概念: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争这些学派互相批驳、诘难,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局面。,2、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物质基础);政治上: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阶级关系上:诸侯士大夫崛起,“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受到诸侯国统治者重用;(备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思想文化上:私学

3、兴起,“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备注: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动3、启示: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发展、变革的产物,3、主要派别:,4、历史影响: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是中国两千多年思想文化的源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儒家思想的形成,1、创立:孔子2、发展:孟子和荀子子,思考2:儒家思

4、想是怎样形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B、教育上:,(一)孔子的贡献,A、儒家学派的创始人,C、编订“六经”:,思考与讨论3:孔子的主要贡献有哪些?,(一)孔子的贡献:A、儒家学派创始人:(1)主张:思想核心:“仁”,就是“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民本思想:“以德治民”,“节用而爱人”,取得“民信”“克己复礼”:行为符合礼的要求(2)评价:包含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孔子所倡导的道德观和伦理观;,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B、教育上:,(一)孔子的贡献,A、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编订“六经

5、”:,诗、书、礼易、乐、春秋,思想体系:儒家思想和教育思想,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孔子创立儒学:(二)孟子、荀子发展儒学:1.孟子的主张(战国中期人)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提出“宽刑薄税”;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伦理观上:“性本善”。,2.荀子的主张(战国末期人)(1)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民本思想:君舟民水;伦理观上:“性恶论”(2)评价: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改造了儒家思想,使其更能适应社会小结: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2、孔子、孟子、荀子吸收了诸子

6、百家主张中合理部分,其中 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孟子、荀子把它发展为一个更加完整 体系,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内容(略),思考3: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爱人,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仁的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论语-颜渊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

7、,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章句下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请回答:1、三段材料集中发应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样做?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1、民本思想。,2、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3、“民贵君轻”的观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孔子的身世,孔子姓

8、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或孔夫子是对他的尊称。,孔子的从政经历,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政绩十分显著,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最终未能实现。,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三孔”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

9、名录。,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色彩、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建筑群。,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府内宅虽比不上北京故宫三宫六院的内廷气势雄伟,但室内摆设之豪华、装饰之精美、文物之珍贵,却也令人叹为观止。孔府珍贵的文物,有的是帝王御赐,有的是达官显贵馈赠,有的则是用重金收购得来,这些稀世珍宝还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极珍贵的实物资料。,孔府,圣府大门,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林也叫“至圣林”,孔林也是一座博大、深厚

10、、格调独具的人造园林,有千年古树两万多株,成材大树十万多株,它们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孔林中,碑石片片,石仪成群。,孔林,至圣林,1988年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都得到这样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哪里去吸取智慧。,历史地位:1、孔子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2、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发展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孔子思想对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在世界思想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创始人:老子,思想主张:,集大成者:韩非子思想主张:提出,战国时期代表:庄子,思考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除了儒家流派形成发展之外,还有成长起来的道家和法家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概述道法两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思考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除了儒家流派形成发展之外,还有成长起来的道家和法家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概述道法两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老子:提倡清心寡欲,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朴素的辨正法哲学思想。,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辨正思想,放弃阶级观念。,主张依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