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及其基本结构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8347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PPTX 页数:65 大小:29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及其基本结构课件.pptx(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主要内容:第一节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第四节 社会的文化结构,第一节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主要内容:一、社会的实践本质二、不断更新的有机体三、社会结构,一、社会的实践本质,1、唯心主义历史观及其表现形态(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中的物质现象的总称,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实践等。 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包括人们的政治、法律观点、哲学、道德、艺术、科学、宗教等意

2、识形式, 以及包括风俗习惯、信仰等在内的社会 心理等。,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理论就是历史唯心主义的理论。反之,就是历史唯物主义。,(2)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形式,将人类社会神化的神学历史观。 神学历史观用一种超自然超社会的力量神灵的意志来说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演进过程,认为社会本质上是“神定的一种秩序”,“神意” 是主宰国家兴亡、民族盛衰的最高力量。 如著名的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 神学历史观既否定了社会的客观性,也否定了人的主体性,从而把历史本身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因果关系纳入到了神

3、学宿命论之中,对社会的本质及历史的演进作了宿命论的歪曲。,将人类社会精神化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唯心主义历史观主张精神是社会历史的本质,是社会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力量。 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将主观精神看作是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决定性因素。 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将客观精神看作 是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决定性因素。,抽象人本主义历史观 人本主义历史观 以抽象的人及其本性为基础去解释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是唯心主义历史观的重要表现形式。 人本主义历史观的主要代表: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历史观集中表现: 第一,对人及其本质的理解,局限在人的自然本性上。 第二,将人的宗教思想和情感当作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否认道德

4、的历史性和阶级性,宣 扬“人类之爱”。,将人类社会自然化的自然主义历史观 自然主义历史观是将自然因素视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历史观。 如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马尔萨斯的人口决定论、孔德、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理论 。,(3)唯心主义历史观的认识根源,第一,只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探究产生这些动机的物质原因,没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第二,不理解实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看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第二,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二

5、、不断更新的有机体,1、社会有机体的概念 黑格尔:“国家是机体,机体的本性是这样的:如果所有部分不趋于同一,如果其中一部分闹独立,全部必至崩溃”。(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68页。) 圣西门:初步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思想. 圣西门的门徒在圣西门学说释义中,明确提出,“社会是一种有机的整体”,并要求分析“社会这个统一整体的各个器官”。,孔德:将社会分解为家庭、阶级、种族、以及城市和 社区,认为在社会这个有机体中,家庭是社会 的细胞,种族和阶级是社会的组织, 城市和社区是社会 的器官。 斯宾塞: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社会有机体理论。他认为,社会 如同生物一样是个有

6、机体,生物有机体由营养系统、 分配与循环系统、调节系统构成,社会有机体的构成 亦如此。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工人、农民为社会提 供营养,商人、企业家和银行家担负着社会的分配 与循环职能,管理机构、政府官员负责对社会 进行调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概念: 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2、社会有机体基本特征,同生物有机体相比,社会有机体的主要特征是: 第一,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之中。 第二,社会有机体是人与自然的统一。 第三,社会有机体是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 第四,社会有机体自我

7、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社会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的统一。,3、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方法论意义,确认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就要求把对个别社会现象、领域或过程的研究上升到对社会总体的研究。在工作中要树立社会整体意识。要努力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三、社会结构,1、社会结构的概念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方式。2、社会结构与交往 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互作用。 交往的基本形式有:经济交往、政治交往、文化交往。交往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形成社会的 结构,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主要内容:一、生产力二、生产关系三、社会的经济结构四、阶级: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8、,一、生产力1、生产力的涵义和基本特征(1)生产力的涵义 生产力是人们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社会物质力量。 生产力标志着人与自然的关系。(2)生产力的基本特征第一,生产力具有属人性。第二,生产力具有客观性。第三,生产力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2、生产力的构成要素,(1)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 劳动者: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并从事生产劳动的人。 劳动资料:是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体,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件。 劳动对象:是劳动加工的物质承受者,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能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生产力三要素的关系: 在生产力

9、的三个实体性要素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要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要素。就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的关系而言,人的要素在生产力中居于主导地位。 物的要素是劳动者进行生产的前提和手段,没有物的要素,生产就无法进行;物的发展水平不仅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且制约着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渗透性。科学技术是一个总体性概念,它包括科学和技术两部分。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理论体系。 技术是人们根据生产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生产劳动的操作性手段、程序和方法,它包括劳动者的经验、技能、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以及生产工具、仪器等生产的物质

10、设备。,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技术本身就属于直接现实的生产力。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虽属于潜在的生产力,但是它可以通过向生产力的三个实体性要素渗透,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是泛指一切科学技术,而是专指“现代科学技术”;不是就科学技术的本源发生意义而是从科学技术的功能意义而言。 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位的主导性的因素(或曰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 现代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速度 和规模。,(3)生产力的其他因素,教育是生产力的准备性要素。经营管理是生产力的运筹性因素。,二、生产关系,

11、1、生产关系的涵义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2、生产关系的构成(1)生产关系的动态结构 动态结构的基本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决定着人们在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的关系。人们在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的关系又反作用于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对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产生影响。,(2)生产关系的静态结构 静态结构的构成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关系。 在生产关系的静态结构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因为: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是生产力中人和物相结合,由可

12、能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分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 第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决定着人们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着产品分配关系。,3、生产关系的特点客观性历史性 3、生产关系的类型: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三、社会的经济结构,1、经济结构的涵义 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各种性质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经济结构的性质和类型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是由经济结构中占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类型即社会经济形态。它是以占居统治地位的生产

13、关系的性质来划分的。根据经济结构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可以将迄今为止的经济结构划分为五种类型,这五种类型的经济结构又称五种经济形态, 即原始公社的经济形态、奴隶制的经济形态、封建 制的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社会主义 的经济形态。,3、经济结构的功能,其一,经济结构是生产力中人与物相结合的社会形式,是形成现实生产力的前提。 其二,经济结构是社会有机体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决定社会有机体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四、阶级: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1、阶级的实质 列宁:“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

14、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页。),阶级的内容:在一定经济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大的社会集团。划分阶级的标准:不同社会集团在一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其中不同社会集团同生产资料的关系是划分阶级的主要依据。阶级的实质:由于不同社会集团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特征: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同时具有相应的政

15、治方面、观念方面的 特征。,2、阶级与等级、阶层,(1)等级与阶级等级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和认可的享有一定特权和专利的社会集团。阶级和等级的区别主要在于: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等级则是一个政治范畴;阶级存在于一切阶级社会中,等级只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阶级和等级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一个阶级中往往包含不同的等级,一个等级中也可以包含不同 的阶级。,(2)阶层与阶级,阶层是指在同一阶级内部依照一定的标准划分的若干层次,以及根据一定标准把不同阶级中的部分成员联合起来构成的社会集团。阶级和阶层关系:阶级和阶层的主要区别在于阶级的划分标准只能是经济标准,阶层的区分标准则可以是非经济标准或经济标准和非经济

16、标准的综合。阶级和阶层的联系主要表现在:阶级和阶层是 相互包含、相互交叉的。,3、阶级的历史发展,(1)阶级的起源 首先,剩余产品的出现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前提,使阶级的产生成为可能。 其次,私有制的出现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又一个经济前提,并使阶级的产生最终成为现实。 再次,社会分工为阶级的产生奠定了社会 基础。,阶级产生的途径: 最初的两个基本阶级,都是通过两个途径形成的。 奴隶主阶级形成的途径是: 其一,氏族首领和一些公职人员,利用他们的地位和职权,将一些剩余产品占为己有,并通过战争掠夺财富,成为氏族显贵,并进而成为奴隶主。 其二,随着财产不平等现象的日益扩大,在普通氏族成员内部逐渐分化出

17、一部分富人,这些富人逐渐转化成为奴隶主。 奴隶阶级产生的途径是: 其一,将战俘转化为奴隶。 其二,氏族内部的穷人卖身为奴。,(2)阶级的历史演进 阶级的变化发展主要表现为阶级结构的历史演进。,我国现阶段的阶级结构:两大基本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六个非基本的社会集团: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 反社会主义分子和敌对势力,(3)阶级的消灭,消灭阶级的具体内容: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一切阶级差别并消灭阶级产生和重新产生的社会土壤,包括旧式的社会分工、三大差别、人们在经济地位上的一切差别和社会不平等。

18、阶级消灭的途径:无产阶级专政。,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主要内容:一、社会政治结构的概念和功能二、国家,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一、社会政治结构的概念和功能1、政治结构的涵义 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设施及其相互联系的方式。,政治制度又称“政治体制”,通常指有关政体的制度,包括国家的管理形式、组织形式、选举制度、公民行使政治权力的制度等。 法律制度是国家立法制度和司法制度的总称,包括国家制定、执行、遵守法律的各项制度。 政治法律设施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 监狱、政府机构、政党组织等。 相对于经济基础,政治结构又被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它和思想上层建筑相

19、互联系构成一定社会 的上层建筑系统。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核心。,2、政治结构的功能,第一,集中反映和体现经济结构。 第二,反作用于经济结构即服务于经济结 构,对经济结构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 作用。 第三,政治结构对社会的文化结构具有重大 的影响和决定作用。,二、国家,1、国家的起源(1)历史唯物主义诞生前的国家起源理论 君权神授论 道德外化论 社会契约论 (2)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起源理论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是社会管理职能独立化的结果,2、国家的特征和本质,(1)国家的特征 同原始氏族组织相比较,国家具有三个特征: 其一,按地域而不再以血缘为标准来划分和组织居民; 其二,它是由常任

20、官吏、特殊武装部队和各种强制性机关组成的特殊权力机构; 其三,征收赋税,以维持特殊权力机构的运转。,(2)国家的本质 国家是一个政治范畴,其本质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施行其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3、国家的职能,(1)国家的对内职能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简称政治职能,是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即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统治,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同时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民主,以确保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简称社会职能,是组织、管理公共事务,调节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干预、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或直接参与、组织经济建设等。,(2)国家的对外职能,国家的对外职能是组织国防,防止外来

21、侵略和颠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生活,根据本国利益调整本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4、国家的类型和形式,(1)国体和政体所谓国体,就是指国家的根本制度,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说明谁是统治阶级,谁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又联合哪个阶级去反对和镇压哪个阶级。 国体决定着国家的阶级性质和类型。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种国体,即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体、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国体、资产阶级专政的国体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体。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即无产阶级专政。 所谓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管理自己的国家,实现自己的统治。

22、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政体形式,但是归结起来主要 有三种。一种是君主专制政体;另一种是君主立宪制 政体;第三种是共和政体。有人将前两种合起来称 君主政体。,(2)国体和政体的关系第一,国体决定政体,要求政体与之相适应。 第二,政体反作用于国体,政体的构成形式如何直接涉及国体的巩固与否。,5、国家的消亡,国家是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的。 国家的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根据列宁的推断,国家消亡的过程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政治国家,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第二,非政治国家。第三,国家的消亡。历史唯物主义国家消亡命题的深刻含义是:第一,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与剥削阶级专政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命运。 第二,国家的消

23、亡具有主动性、自觉性。 第三,从有国家到无国家是一个渐进的自然 过程。,第四节 社会的文化结构,主要内容:一、文化与社会意识二、社会的文化结构三、文化与现代化,第四节 社会的文化结构,一、文化与社会意识1、文化的概念 人们往往在三种意义上使用文化的概念:广义的文化,即人化,是指人类活动的一切结果。在这一意义上,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自然的人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较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狭义的文化,仅指社会意识形态。,2、社会意识的涵义和结构,(1)社会意识的涵义 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是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及其结果的总和。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社会意识的结构从意识主

24、体方面看,社会意识包括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个人意识是以单个的人为主体的意识。它是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社会地位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独特的实践活动的产物。 群体意识是指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社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群体意识是群体共同的社会地位、社会经历和社会条件的反映,是群体实践活动的产物。,从意识的发展水平和概括程度来看,社会意识可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两个基本层次。社会心理是一种不系统、不定型,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直接的、浑沌的反映,是一种低水平的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自觉的、定型的、系统化、理性化的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间接的分门别类的反映,是一种高

25、水平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式的两种基本类型 依据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关系,又可将社会意识形式区分为社会意识形态和非社会意识形态两类。社会意识形态又称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对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决定的政治结构的反映。它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大部分社会科学。 社会意识形态,构成了思想上层建筑,并同政治上层建筑一起构成了全部上层建筑的有机体系。非社会意识形态又称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对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范围之外的客观事物和现象 的反映。它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社会科学 和思维科学中的某些学科,如语言学、逻辑学等。,二、社

26、会的文化结构,1、社会文化结构的涵义及构成(1)社会文化结构的涵义 社会的文化结构是指各种社会意识形态及其相互联系的方式。,(2)文化结构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文化结构的要素:政治思想是一定阶级围绕国家政权问题而展开的人们关于政治关系、政治生活、政治制度和设施等问题的观点、理论的总和。法律思想是属于广义的政治思想,是关于法的关系、规范和设施的观点的总和。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典型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宗教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大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是由对超自然和超社会的实体即神灵的 信仰和崇拜

27、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宗教是自然压迫、社会压迫和人们愚昧无知的产物。宗教的作用是双重的。其消极作用如下: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即是人民的一种精神毒剂或精神锁链。 宗教作为一种颠倒了世界观,同科学和唯物主义相对立。 宗教问题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社会稳定。 一些国家往往利用宗教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政治颠覆。积极作用:宗教可以给人们以精神上的安慰。所谓镇痛作用。宗教在历史上曾为人民群众的斗争提供了思想武 器和组织形式。 宗教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可以宗教通过改变服务对象为进步阶级服务。,(2)文化结构诸要素的关系,社会意识形态各种形式的相互区

28、别 :第一,反映社会生活的角度和内容不同。 第二,反映社会生活的形式不同。 第三,同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联系的密切程度不同。 第四,社会作用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又是相互联系 :它们都是对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的反映,都受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决定和制约。 它们都服务于特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共同对社会生活起作用。,2、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文化结构的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文化结构的变化发展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文化结构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文化结构各要素,不仅反映当时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状况,而且继承前人留下来的思想成果。

29、文化结构对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具有能动的 反作用 。,文化结构的反作用集中体现在意识形态的两大功能上: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的功能 调控人的活动的功能,三、文化与现代化,1、文化与文明(1)文化文化的涵义:这里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 即是相对于自然而言的,是自然的人化,具体而言,是指人类活动的一切结果。(2)文明文明的涵义:指人类文化中的一切积极成果,它标志着人类的进步和开化状态。,(3)文明与文化的关系区别:文化是相对于自然而言的,文明则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文化概念的外延大于文明概念的外延,即文化不等于文明,文明只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联系:文明包含在文化之中,文化包含着文明。,2、传统文化与

30、现代化,(1)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指在历史中形成,并经过人们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的文化。其特征是:民族性稳定性新旧交融性,(2)现代化现代化的涵义:指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过程,包括工业、农业、政治、文化等的现代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相互对立:一方面。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具有质的区别。 另一方面,现代化是对传统文化否定,传统文化往往会阻碍现代化。 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相互统一: 一方面,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现代化以传统文化为依托。 另一方面,现代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 化在现代化的过程以被改造过的形式存在着。要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全盘西化”和文化复古 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思考题,1、分析说明社会经济结构的特征内容及一般特征。2、分析说明社会政治结构的特征、内容及核心。3、分析说明文化结构的内容及一般特征。4、试用文化结构的功能说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