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化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524282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明清文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元明清文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元明清文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元明清文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元明清文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明清文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明清文化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元明清文化,中国文化的衰变期,元代君王一览表(公元12711368年),明代帝王一览表(公元13681644年),清代帝王一览表(公元16441911年),1260年,忽必烈继成吉思汗之后称大汗,以燕京为中都。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结束了宋、辽、金、夏数百年南北对立,中国重新归于统一,疆域之广超逾汉唐。元朝灭金亡宋,打破了原本相对稳定的文化圈,其横扫亚欧,疆域猛增,又给中原文化注入了外来文明的新鲜血液。但同时,元朝政治带有明显的民族压迫性质,元朝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分别对待。一等人是蒙古人;二等人是色目人;三等人是汉人;四等人是南人。如此对待治下的臣民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

2、的,显示着这个入主中原的统治势力缺乏政治经验和文化基础。,一、元朝统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文化圈的重塑,1、民族的融合,元朝统一对历史发展也有许多积极影响,其中之一就是民族的融合。辽、金统治下的臣民被通通视为汉人,久之他们之间原有的区别消失了。部分进入中原的蒙古人逐渐变成农业居民,在元朝中原统治崩溃后,改用汉姓,也融合在这北方新形成的汉族之中了。今天的北方人大多是元朝新融合成的汉族后裔。同元朝征服者一起进入中原的色目人,经过长期与内地其他各族人民的杂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的相互学习,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这表现出元代民族融合不同以往的特色。,“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

3、,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昭,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明人)数不清的“西南夷”部落,统统融化掉,昔日显赫一时的民族皆成为了今天的“汉族” ,显示了元朝前所未有的超强吸附力 。,2、南北文化交融,先是在金朝统治区里形成以大都为中心的大都文化圈。对江南进行文化掠夺,使得大量典籍文化及精英知识分子的北上。这些行为,对江南文化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但这一文化的迁移,更增加了大都文化圈里汉文化因素的份量,为汉文化与西域文化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融合,从而形成元朝的文化

4、特质提供了可能。 与宋代“内敛型”文化相对应的“外露型”,3、世界性的文化交流,马蹬、火炮装备起来的蒙古骑兵,征服的范围横跨欧亚大陆。古老的丝绸之路在蒙古人横跨欧亚的势力范围之内,重新获得了重要地位。蒙古人在这条通往欧洲平原大道上,建起众多的驿站,并有效地保证了它的畅通,从而把中亚伊斯兰世界、欧洲地中海世界和蒙古人在亚欧的各汗国联系起来。这条道路,首先为西域和中亚商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古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当时参与世界经济流通的媒介。中国的花布印制技术、印刷术、火器制造,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播到远方。同样,回民的天文历算、天象仪器及医药学著作,也被大量传入中国。元朝文化是一个多元世界。马可波罗游

5、记,4、文化的“异质”,忽必烈建元“中统”,自命为中原正统帝系的继承者,后又据易“大哉乾元”改国号“元”,意味着蒙古政权的文化性质的转变。采用许衡等儒士“必行汉法乃可长久”建议,变易旧制,以适应中原的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形成了蒙古贵族和中央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给中原文化带来了某些“异质”,增添了新的活力,意识形态的放松,使得社会思想能够较多的摆脱传统规范的束缚,从而在思想文化和社会诸多方面产生一些瞩目的特点。,重商业“以功力诱天下”,与传统的“重农抑商”“崇义黜利”治国方针不同。所以商人异常活跃,手工业发展以达到最佳历史水准,元末杭州亦出现一定规模的纺织作坊,佣工可自由来去。许多城市经

6、贸繁荣景象。而且中外贸易往来异常繁荣。秦简夫东堂老劝破家子弟具体描写中反映了元代市民阶层的生活,描写了商人对自己事业的自豪感和“为蝇头努力去争”、“万苦千辛积攒成”的发家本色 ”。,儒家不受重视,尊佛、道。汪元量自笑“释氏掀天官府,道家随世功名,俗子执鞭亦贵,书生无用分明”。儒家内部抨击“以学术误天下者,皆科举程文之士,儒亦无辞以自解矣。”道学先生高谈性命,无益于国。许衡提出儒者当以“治生”为“先务”,即主张经营产业,与传统儒学“重本轻财”思想不同,分裂出“异端”思想家。邓牧“三教外人”严斥君权。,元朝时期的文人,元朝的统治者把广大的士人阶层排斥在政治之外。元朝也曾恢复过科举,但录取人数少,蒙

7、古人和色目人在考试中还有录取的优先权;即使是科举得中,一般而言官职也不会多大。对学而优则仕的读书人,这个打击实在太大了,他们不得不从事一些用自己的文墨换饭吃的事情,如当医生,教师或算命先生等。玉京书会,元前期活跃于大都的写作剧本唱本的团体。,在政治上失去前途,逼使着元代一些有才华的知识分子在文学上获得成功。摆脱了対政权的依附。与下层人民联系紧密,使他们思想、审美情趣产生变化。把两宋以来逐渐流行的戏剧剧本的写作,一下子推向一个高峰。这就是以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为代表的杂剧剧本的创作。中国的戏剧发祥于市井社会,但若没有元代读书人的介入,它就不会发展那么快,文学水准那么高。更重要的是他们独特的社

8、会处境,避免了一种惯例的重现,即文人把一种艺术过分雅化,弄得一般百姓欣赏不了。元杂剧的剧本即使在今天读起来,也可以看出它是把文人才气、高雅与内容上的贴近民众生活,完美地结合在戏剧特有的艺术方式中了。,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序)哨遍、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尾。二煞:你须身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作亭长耽几盏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宫调般涉调,由八支曲子组,第一首哨遍作为全套曲牌名。把象征权力的 “凤舞旗”、“飞虎旗”、“蟠龙旗”分别说成“鸡学舞”、“狗生双翅”、“蛇缠葫芦”,珠帘秀的【正宫.醉西施】检点旧风流

9、中的【玉芙蓉】寂寞几时休,盼音书天际头。加人病黄鸟枝头,助人愁渭城衰柳。满眼春江都是泪,也流不尽许多愁。若得归来后,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乔木查对景白朴的散套 幺篇岁华如流水,消磨尽,自古豪杰,盖世功名总是空,方信花开易谢,始知人生多别。忆故园,漫叹嗟,旧游池铺,务做了狐踪兔穴。休痴休呆,蜗角蝇头,名亲共利切。富贵似花上蝶,春宵梦说。,关汉卿套曲一枝花不伏老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

10、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关汉卿 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写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的冤案。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罪恶。,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11、:“待嫁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儿难成对;待嫁一个聪俊的,又怕半路里轻抛弃” ,宋引章、周舍责问她说:“曾说过誓”要嫁自己时,赵盼儿回答说,你不是老逛妓院的吗?咱们这些妓女,谁不是逢场作戏,对着明香宝烛,指着皇天后土,赌着鬼戮神诛!“若信这咒盟言,早死得绝户。”望江亭 写谭记儿在望江亭内设计对付权贵杨衙内的故事,剧本表现了谭记儿的机智。,王实甫 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人。生卒年不详。 生平和创作王实甫生平事迹资料缺乏。钟嗣成录鬼簿将他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周德清中原音韵在称赞关汉卿、郑光祖和白朴、马致远“一新制作”的同时,也称赞了西厢记的曲文,并说“诸公已矣,后学莫及”。由此可以推知,王实

12、甫活动的年代可能与关汉卿等相去不远。他的主要创作活动当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王实甫所作杂剧,名目可考者共13种。今存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和四大王歌舞丽春堂3种。,二、东西方与明清两代的立国精神,1、东西方的相遇,公元1453年是世界史的关键年头。土耳其人的奥斯曼帝国攻陷了君士坦丁堡,进而控制了地中海世界,欧洲通往亚洲的重要商道被堵死。随着阿拉伯世界的崛起及蒙古人对欧亚的征服,东方商品日益流入欧洲,东方与西方相互隔绝状况已有渐趋打破之势。土耳其人控制地中海,更加速了东、西方世界的相遇。欧洲人以肉食为主,香料是必不可少的。地中海的商道不通,他们必须另谋出路。此外寻找黄金、传播宗教

13、也是打通道路的动力之一。 东西方的相遇,是东西文化的大交流。西方人狂热的普救主义宗教精神,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起着特殊作用,因此继商人之后东来的是基督教士。西方教士,明朝以利玛窦,清朝以汤若望、南怀仁最为著名 。,明代万历年间旅居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意大利人。取汉文名,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1571年在罗马加入耶稣会,在耶稣会主办的罗马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并从师数学家C.克拉维乌斯学习天算。后被耶稣会派到中国传教,利玛窦在中国度过后半生。他取汉名,习汉语,着儒服,行儒家礼仪,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同时,他又向欧洲介绍中国国情,为明代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

14、献。利玛窦根据在中国传教期间的经历和见闻,开始把所了解的中国情况用意大利文记述下来,此即利玛窦札记。,汤若望,明末清初德国耶稣会传教士,字道未。 1591年,汤若望出生在德国科隆一个贵族家庭,1611年入耶稣会。1620年到达澳门,两年后入广州,旋往北京学习汉语,不久赴西安传教。1630年再次进京,继任已故教士邓玉函之职,协助徐光启编修崇祯历书,制造天文仪器。曾获崇祯皇帝特赐钦褒天学匾额一块。精于天文、机械学,著有浑天仪说、西洋测日历、测天约说、西洋历法新书、主教缘起等。,南怀仁,耶稣会传教士。字敦伯,比利时人。清代顺治十五年抵澳门。次年,被派往陕西传教。十七年,奉诏进京纂修历法。康熙八年,为

15、钦天监监副,主持编制时宪书。奏请制造六件大型观象台天文仪器,即第谷式古典仪器黄道经纬仪、天体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地平纬仪)、纪限仪(距度仪),至十三年完成(现存观象台)。十五年,任耶稣会中国省区会长。十七年撰康熙永年历法32卷,可预推数千年后年历,奉旨加通政使司通政使衔。十九年,奉旨铸造火炮320门,次年完成。康熙帝临卢沟桥观看试放。又作神威图说70卷。,2、明清两朝立国观念,当西方世界极力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时,中国王朝政治仍然沿着既定轨道,向着越来越不利于民族振兴的方向沉重地滚动着。农民大起义使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崩溃了,1368年,朱元璋在消灭了群雄势力之后,建立起明朝政权。这

16、位下层农民出身的新朝皇帝,缔造他的政治规制时,受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蒙古贵族政治的混乱给他的教训;一是他贫苦乡村生活所经历、见闻的官吏鱼肉小民之事,给他造成的心理影响。前者使他极度专权,后者使他对官僚阶层极度地不信任;替农民做主,是贯穿于朱元璋二十余年皇帝生涯的主导倾向,他是一个农民意识强烈的皇帝。这在两千年的皇帝群中,是非常独特的。这影响了明朝乃至清朝政治。,明朝的政治制度,在清朝不仅全盘继承,而且加进不少更狭隘的内容。明朝废除宰相,但还有一个内阁班子,以皇帝秘书的身份行宰相之权。清朝连这一点也不要了,一切大权归军机处,当初那是一个为政治保密设立的机构。六部没有向下属部门直接下达指示的权力,

17、必经奏可而后行。清朝政治的狭隘,比明朝还多了一个满、汉之分,即对汉族官员的猜忌,许多官职汉人是不能问津的。明清两代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不少皇帝在文化上都是泛道德主义者。一般的文教政策,是重儒教,表现在地方上是特别注意将民间宗族组织与政权相结合,结果是专制精神贯彻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三、明清的文化政策与知识阶层的文化活动,元明清时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要比唐宋以前复杂得多。首先是他们的遭遇不同以往,他们不是遇到当时不懂文化价值为何物的蒙古大人,就是遇到明清那样在文教上自命不凡又气量狭小的皇帝老子。但是,他们也有独特的生存土壤和精神背景,市井文化的长足发展,让他们多了一种生存样式;西学东渐又为他们

18、在本土经典之外多了一扇精神窗口。因此元明清时期的士人,有继续着前代的思想传统发扬光大的,也有在正统观念之外树立异端的;做八股文挤进仕途的,更有一些人把人生兴趣投向“厚生、利用”的科学技术。士流的成就分布于上述各方面,此外他们身上还凸现了一种新的色彩,就是对经典精细的整理和对历史的深入思考。可以说,元明清特别是明清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带有学者气象(王国维)。另外的特点就是,经过不断的来自统治者方面的打击和高压,这个时期的士人精神萎靡也是明显存在的。,2、明代文人的正统与非正统,明代的文人基本可以分为正统与非正统两大分野。所谓正统与非正统之分主要指生活道路和思想状态。生活道路上的正统派指那些走着唐宋以

19、来科举仕途老路的群体;思想上的正统则是信仰程朱或陆王之学的人士。金圣叹、李贽、徐渭、扬州八怪等。金圣叹 以庄子、离骚、史记、 杜甫 律诗、水浒传西厢记为“六才子书”。“此事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桃花庵歌 明 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

20、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冯梦龙 挂枝儿,送情人,直送到丹阳路,你也哭,我也哭,赶脚的也来哭,赶脚的,你哭(是)因何故,(道是)去的不肯去,哭的只管哭,(你)两下里调情也,(我的)驴儿受了苦。评:赶脚者衣食於驴,倚之为命,故爱驴最真,今之情人,我未爱彼,先欲彼爱我,我爱彼,又恐彼不知我爱,务为爱徵以博人欢,强为爱貌以避人议,而真情什无二三矣,名曰相爱。犹未若赶脚者之於驴也,妙哉,赶脚的也来哭,语诙而意讽,送情人诸篇,此为第一。,送情人。直送到无锡路。叫一声烧窑人我的哥。一般窑。怎烧出两般样货。砖儿这等厚。瓦儿这等薄。厚的就是他人也。薄的就是我。劝君家。休把那烧

21、窑的气。砖儿厚。瓦儿薄。总是一样泥。瓦儿反比砖儿贵。砖儿在地下踹。瓦儿头顶着你。脚踹的是他人也。头顶的还是你。后一篇。名妓冯喜生所传也。喜美容止。善谐谑。与余称好友。将适人之前一夕。招余话别。夜半。余且去。问喜曰。子尚有不了语否。喜曰。儿犹记打草竿及吴歌各一。所未语若者独此耳。因为余歌之。打草竿即此。其吴歌云。隔河看见野花开。寄声情哥郎替我采朵来。姐道我郎呀。你采子花来。小阿奴奴原捉花谢子你。决弗教郎白采来。呜呼。人面桃花。已成梦境。每阅二词。依稀绕梁声在耳畔也。佳人难再。千古同怜。伤哉。或问余后篇番案佳矣。子尚能转一语否。,余随赋一篇云。据你说。烧窑人。教我怎么不气。砖儿厚。瓦儿薄。既是一样

22、泥。把他做砖我做瓦。未为无意。便道头顶着我。到与你挡风雨。那脚踹的吃甚么亏。头顶是虚空也。脚踹是着实的。白石山主人又番案云。再劝伊。休把烧窑的气。砖做厚。瓦做薄。谁不道是一样泥。厚与他。薄与你。我自有个主意。顶戴你几番风水亏你遮盖了。踹定他不许人将他丢打你。我虽和你薄相处情长也。他厚杀也赶不上你。楚人丘田叔亦寄余番案一篇。出意更新。词云。据我说。你与烧窑的不必心焦躁。砖儿厚。瓦儿薄。都是你两个自招。厚待薄待我原无他道。那砖儿自块块方正平实得好。那瓦儿一片片反覆又蹊跷。难道到教我厚那跷蹊的人儿也。把稳实的来薄了。,田叔又自番二篇云。听说罢。烧窑人愈加要气。砖儿瓦儿总都是泥。作好作恶也难容恕。把砖

23、儿做平实了。把瓦儿做跷蹊。你既做出个平实跷蹊也。厚薄只得由着你。烧窑人听多时。向前施礼。笑你个忒多心。也忒多疑。厚薄偏正我原无意。但砖体儿不得不平正。那瓦体儿又不得不跷蹊。若晓道不得不平正跷蹊也。又何必怨厚他薄着你。遐周曰。愈转愈妙。乃知文人之心于不竭。,非正统一流有不少也是仕途中人,区别是他们不只在官场中兜圈子,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当时的生产科技及其他有关国计民生的事业上去;还有一些文人处在下层,但不少了不起的文学、科技名著都完成于他们的手中。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及朱载堉的乐律研究,都获得空前的成就。这方面的学问一点也不空疏。而且这些有关生产实践及

24、科技的著作,都是产生于明中期以后社会经济全面高涨时期。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的徐光启,是一个天主教徒,与利玛窦关系密切,显示出西方学术的积极影响。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明代也是才人辈出。三国演义(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 )、水浒传(第一部白话长篇章回小说)、西游记、金瓶梅(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世情小说 )及,“三言”、“二拍”等名著,多为下层作家所编所作,体现的也多是社会各级民众的历史感、现实感和他们的理想道德。 文人开始创作白话短篇小说,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他家世代业医,祖父是“

25、铃医”。父亲名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19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万多个,附图1千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明代杰出的科学家,我国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先驱之一。徐光启平生用力最多、成就最大的是对农业和水利的研究,

26、他的水利测量经验和方法集中体现在农政全书中,徐光启曾师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熊三拔等人,学习天文、数学、火器、水利等方面的科学技术,他在这些方面翻译过大量的西方著作,主要有几何原本、测量法义、泰西水法等。农政全书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农学著作之一。全书共60卷,约70万字,内容涉及农业的各个方面。,徐霞客:(1587年1641年),名弘祖,别号霞客,江苏江阴人。为驰名世界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他抛弃仕途,情寄祖国名山大川,游历考察了今19个省市自治区的地方。云南是其一生最后也是倾全力热情考察的省份。他1638年入滇,游历考察30余县。其考察情况以日记记录,经友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63万字

27、,其中滇游记25万字,占全书40%,居各省之冠。,宋应星,明朝人,生于江西奉新县,大约在清顺治年去世。是杰出科学家,被誉为“中国的狄德罗”。 宋应星勤于著书,在做官期间就已完成了论气、谈天、原耗、美利笺、杂色文、天工开物等哲学和技术著作。宋应星最著名和最有影响力是天工开物。此书介绍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123幅插图。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为十八卷。,3、清朝文化高压下的学术状况,明朝的灭亡,对仁人志士产生了强烈的刺激,所以在明末清初有以“三先生”为代表的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三先生指王夫之、顾炎武、黄

28、宗羲。王夫之曾参加过南明抗清活动,失败后隐居在湘西的山洞里发愤著书,以孤臣孽子之心反思宋明加浓郁,反思整个中国历史,著有船山遗书。顾炎武早年也参加过抗清活动,人清后拒不仕清,治学主张“经世致用”,并曾长期到西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等,其重文献考据的方法,为后来清朝“乾嘉学派”奠定了基础。黄宗羲参加反魏忠贤的斗争,抗过清并终身不仕,著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在原君一文中,黄宗羲痛斥封建皇帝是万民痛苦之源,显示出可贵的民主色彩。,清朝时期的文学艺术也有巨大的成就,小说如曹雪芹红楼梦、吴敬梓儒林外史、蒲松龄聊斋志异等,戏剧如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等,都是艺术上的不朽之作。

29、科技方面如王锡阐、梅文鼎等的天文历算,鄂尔泰等编修授时通考,张履祥补农书,陈潢河防述言等农学水利著作,都有相当高的价值。,西学东渐(文明冲突),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藉由来华西人、出洋华人、各种报刊、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作为媒介,以澳门、香港、其它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

30、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两个阶段,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 明万历年间,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有所触动。此时的西方科学技术开始迅速发展,而中国这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非常缓慢,大大落后于同时期的欧洲。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的教义同时,也大量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上知识,但是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这一阶段的西学东渐,由于雍正的禁教,加上罗马教廷对来华传教政策的改变而中断,但较小规模的西学传入并未完全中止。 此时的西学传入,主要以传教士和一

31、些中国人对西方科学著作的翻译为主。1605年利玛窦辑着乾坤体义,被四库全书编纂者称为“西学传入中国之始”。当时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在天文学、数学和地图学方面,由于只在少数的士大夫阶层中流传,而且大部分深藏皇宫,没有能够很好的普及。,直到明末清初,我国历史上才第一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西学东渐”的高潮,此时西学的传入和实学的复兴形成了有机联系,从而改变了明代文化学人“空谈心性”的弊端之风,使文化学术风气出现由虚转实的转变。文化学术的变化常常与政治的衰落相联系,明末清初学风的转变其中包含着拯救国家衰亡的意识。但这一时期与前朝学风的衰变又有明显不同,就是在于对异质文化系,吸纳的不同态度。从实学的角度来关照

32、西学,当时两者之间的联系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时提倡实学思想的学者都是接受西学的先驱,如徐光启、李之藻、方以智、梅文鼎等,大多肯定了实学的优点,如徐光启泰西水法序就从实学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倡接纳西方科技知识,促进了当时学风的转变。二是当时出现的实学与西学相同的“经世致用”价值观,动摇了中国古代圣学、经学传统的“重道轻技(器)”的思想,这也决定了士大夫阶层对西学“技艺”的认识与接收,着眼于“民生日用”。,鸦片战争前后直到五四运动前后,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道光、咸丰以后,西学东渐的第二次高潮便随着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而来,致使国人对西学的吸收和排斥所产生的冲突更显的巨大而沉重,既接纳又排斥,痛苦

33、反思。整个近现代社会的“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师夷长技以制夷”等都围绕救国存亡这一社会现实主题而展开。西方人再度开始进入中国,改变了以前传教的单一模式,而是扩大到了诸如传教士、翻译局、新学堂、洋务、外交使臣、留学生等以各种媒介带来西方的新知识。西方教义、西方政治等纷至沓来,形成对中国文化的强大冲击。,而由于鸦片战争及英法联军的刺激,促使清朝政府在1860年代开始,推行了洋务运动,也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当时的洋务人士,主要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态度来面对西学,使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同西方科学讲求实用的精神比较自然地结合起来。而主要关注的是西方的先进武器以及相关的

34、器械运输等,而未试图对西方的学术思想加以学习,因此在这期间学术思想方面的传入主要藉由西方传教士创办的媒体,以及洋务机构中为军事目的顺道译介的书籍。,甲午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当时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命运,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出现了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一批思想家。他们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要求改革。(以民主立宪挑战君主专权、以民权平等挑战三纲五常、以学校教育挑战科举制度)这一时期大量的西方知识传入中国,影响非常广泛。许多人以转译日本人所著的西学书籍来接受西学。进入民国时期,由于对政治的不满又进一步导致知识分子们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在五四时期这种思想造成

35、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波的西学东渐,一直持续到当代而未止。,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朝廷里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奕祈和文祥等人,在地方上是握有实权的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其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张之洞集团影响较大

36、。,返回,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一是农业社会文化向工业社会文化的转变。二是由中国传统经学文化范式向科学的自然、人生文化精神的转变。,学术的影响西学东渐将西方近代各种学术上的新成果带入了中国,深深影响到各种学术的发展,而许多在传统中国不被重视甚至不存在的学科也在此影响下得到发展,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框架“经、史、子、集”完全被打破,许多传统的学术受到西学的冲击,有的逐渐没落,有的吸收西方学术而加以改进,到民国时期,整个西方式的学术体系架构大致成型。 思想文化的影响西学东渐所造成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和变化之大,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百家争鸣可以与之媲美。中国人经过西学的洗礼,对于世界、历史发展、政治、经

37、济、社会、自然界万事的看法,都有了巨大的改变。而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则被以西方的标准重新估定其价值,部分诸子百家思想获得重新重视,而尤其是儒家思想及一些民间的风俗信仰文化,则受到强烈的批判。,政治的影响西方政治思想的传入,议会制、民主制度、新的国家概念、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等,对于晚清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直到后来的共产革命等,都受到这些西方思想的重大影响。 社会的影响在社会方面其中最大的影响,便是由于晚清西学的优势逐渐超越中学,使得清政府必须废除八股文和科举制度,这使得传统四民社会中最顶层的士阶层,失去了其学而优则仕的管道,其所掌握的传统知识的作用也下降,因此有被边缘

38、化的危险,而同时晚清西方商战思想的传入,提高了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更加促成传统四民社会秩序的瓦解。 此外,西方个人主义及社会主义等的思想的传入,使得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家庭、家族、地域社会为中心的社会基层开始逐渐瓦解。,经济及日常生活的影响与社会的影响类似,在经济方面的影响也是逐渐发生的。包括新的经济思想的传入,使得一批知识分子愿意投入实业,而民族主义思想则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成形。而新的科学、管理、金融等技术的传入及应用,更是逐渐整个改变了中国的交通运输、生产方式、商业交易等基本经济事物。 在日常生活方面,新的西方科技事物如电、自来水、电影、广播、等等逐渐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另一方面,新的思想改变了许多传统日常生活中的习俗,包括一些被视为迷信的民间信仰、缠足风俗,传统式的婚姻等等都逐渐被废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