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教师个人读后感.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587851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个人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个人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个人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个人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个人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建议》教师个人读后感.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给教师的建议教师个人读后感以书为友,让生命拓展宽度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阅读指导,整部书中阅读贯彻始终,尤其是关于老师的阅读,书中提到的那位历史老师的话值得我们反复回味:“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J当然,这样的老师不是个体的存在,而是群体,他们从来不抱怨没有时间读书,因为读书使他们受益匪浅。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读书多了,积累深厚,备课不再是死抠教科书,就能用15分钟准备出让人着迷的课,就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提到读书,许多老师有心无力:我们也想读书啊,可是真的没有时间。备课、上课、

2、批改作业、辅导个别学生、上交各种材料,咱们做班主任的还有更多大大小小的事这些事占去了很多时间,让我们身心俱疲,每个老师都有上进的心,却没有阅读的时间,毕竟每天只有24小时!而我们正是疲于应付各种琐碎的事物,无力提升,就像班上的差生在不停进行恶性循环,逐渐拉开了彼此的距离。一位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教材和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的J还有人调侃:“现在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其实就差一本教参的标准答案。”我们也看到不少老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会花几小时、几天的时间阅读一些参考资料,但平常的备课大多就是照抄现成的教参。网络时代,电子办公,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让我们缺少了阅读和思考的空间。老师们的

3、阅读,大多只是碎片化的、功利性的信息浏览,缺乏出自本性的需要、知识的渴求。试想,一个不读书的教育人,如何了解日新月异的世界?如何不断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论?所以,“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在今日仍然非常必要。教师博览群书,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又能用生动新鲜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博学多才更是学生仰慕的对象,这样的教师才是学生的榜样,这时教师的教学也将更加高效。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可能学生会忘记,但是阅读的能力,养成的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沐浴书香,让书籍润泽心灵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如果要问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相信大家会不约而同地回答一一学困生。对于后进生

4、,不是补习,不是没完没了地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为困难学生阅读的东西越多,他的思想就越清楚,他的智力就越积极。书中他列举了在教育小费佳的5年中,为了解决孩子的绊脚石一一乘法运用题,专门编写了一本约有200道题的习题集,每道题都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绝大多数题无须做算术运算,解这种题首先意味着要动脑筋。在阅读中,费佳明白,这些故事就是习题。于是,他整天沉迷其中,每解一道题就感到像是取得了大胜利。阅读这些故事就是一种脑力锻炼。费佳在学习上还遇到过类似困难,每个困难都是通过阅读而得到了减轻的。其实,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就是让枯燥的练习穿上了有趣的故事外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并主动深入地

5、思考。反观我们当下的教学,大多采用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如果再错,老师蹦出的第一句话就是:“都做过N遍了,你怎么还错?”殊不知,这样“就题论题”的操练,只会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和思维的固化。现实中,我们也发现刚入校的一年级孩子活泼可爱,求知欲强,但随着年纪的增长,知识的增多,两极分化的现象越发明显,究其原因学习能力未能同步。这时教师应该把精力放到引导他们阅读上来,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带领他们领悟阅读的兴趣,相比较枯燥的习题,学生阅读时负担很轻,阅读中生动的话语,美妙的情节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孩子喜欢读书,享受读书,智力自然在无形中得到了发展,真是润物无声呀!因材施教,让学生如花绽放当然,由于先天差

6、异,学生与学生之间确实存在很大差别,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就像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一章节中提到让一群7岁的小学生完成同一项体力劳动一一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水,就已疲惫不堪,另一个孩子却可以提20桶水。如果要求弱小的孩子也提20桶水,那么他就会疲劳过度,第二天什么都干不了,甚至还可能进医院。所以教育家总结反思我们的教学,可能大多时候会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但学生是人,不是工厂里的产品。我们不能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都机械地运用到同一个学生的身上,也没有什么统一的举措能保证所有学生都在学业上取得成功。我们必须尽可能的爱我们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都要公平的、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一一这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探究提升的能力以及有激发内心世界的愿望。老师们,班主任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主要实施者,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主要践行者。我们从事着天底下最光辉、神圣的职业,应该用“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创造心”,去浇灌梦想,把平凡繁琐的日子编织成美丽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