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第十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与金融》第十二章.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二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内容提要,概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第一节 概述,宏观经济政策的概念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一、宏观经济政策,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的总和。类型总需求管理政策总供给管理政策,总需求,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各主体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总供给,整个经济社会投入的基本资源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宏观经济均衡,宏观经济均衡时应满足条件:总需求=总供给宏观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总需求不足: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总需求膨胀: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总需求管理政策,
2、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类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总供给管理政策,通过调节总供给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类型:收入政策提高技术进步的政策促进资本形成的政策有利于人力资本形成和提高的政策,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稳定价格水平平衡国际收支。,第二节 财政政策,概念类型财政政策工具,一、财政政策的概念,财政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财政领域(如税收、财政补贴、投资以及国债等)制定的各种政策。狭义的财政政策则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预算收支平衡方面的政策。,二、财政政策的分类,自动稳定器与
3、相机抉择扩张性、紧缩性与中性财政政策,(一)自动稳定器与相机抉择,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指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税收和一些政府支出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的因素。,自动稳定器的特点,无需政府干预;自动发挥作用;与经济发展反向变动;作用通常有限。,自动稳定器的内容,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相机决策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又被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逆经济风向”的财政政策。它是相对于财政自动稳定器而言的,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变化情况,为达到预定的宏观调控目标,采取相
4、应的公共支出和税收措施,是政府对经济运行的有意识干预。,相机决策型财政政策的特点,需要政府对经济形式提前做出判断;逆经济风向行事;政策力度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变动;效果视具体情况而定。,相机决策型财政政策的使用,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反经济衰退;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反通货膨胀;在总供求基本平衡时,实行中性财政政策,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二、扩张性、紧缩性与中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
5、,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当经济生活中出现需求不足时,运用膨胀性财政政策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如果社会总供求原来是平衡的,这一政策会使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如果社会总需求已经超过总供给,这一政策将使两者的差额进一步扩大。,中性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指国家财政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既不产生扩张也不产生紧缩后果的政策。按这一政策的要求,不宜有大量的结余,也不允许有大量的赤字。,三、财政政策工具,税收公债政府投资转移支付预算,税收,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通过减少税收
6、(如降低税率,停征个别特定税种或实行更多的税收优惠),增加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刺激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通过增加税收(如提高税率,开征个别特定税种或减少税收优惠),减少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抑制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降低社会总需求,促使过快增长的经济平稳回落。,公债,公债除了发挥补充政府财政性资金不足的作用外,也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调控方式:公债总量调节;公债流动性结构调节;公债发行条件调节。,投资,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可以提高投资支出水平,拉动社会总需求,缓解或者消除经济衰退。当经济处于过热时期,政府财
7、政可以通过降低投资支出水平,抑制社会总需求,促使经济平稳回落。在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而结构上存在矛盾时,政府财政投资可以采取有保有压的政策,压缩过热行业,加强薄弱环节,从而使社会总供求保持一致。,补贴,补贴支出的增减与税收的增减有着相反的作用。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政府增加补贴支出,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得以增加,从而刺激企业和个人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促进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当经济处于过热时期,政府减少补贴支出,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抑制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引致社会总需求的减少,促使经济平稳回落。,预算,预算调节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财政收支的规模及其差额上。
8、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政府预算往往缩减支出规模,保持预算盈余,抑制社会总需求;当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扩大支出规模,保持一定的赤字规模来调节经济,刺激社会总需求。当供求基本平衡即经济稳定发展时期,实行中性的预算平衡政策,保持收支规模均衡。政府还可以通过预算的追加或追减,灵活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相机实现经济扩张或紧缩的调控目标。,第三节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概念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一、货币政策的概念,货币政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货币政策泛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狭义货币政策则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
9、、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货币政策通常都是狭义上的概念,即是指以中央银行为主体、为达到既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系列政策手段的总称。,二、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一)一般性货币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则称为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包
10、括两部分:法定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即接受存款的商业银行必须把存款的一定比例上存中央银行;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即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和超额准备率的高低由商业银行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掌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化情况一览,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再贴现率的高低会影响到整体再贴现规模。再贴现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的再贴现成本;再贴现率变动能反映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再贴现率工具在实际中的运用原则:当经济出现需求过度、通货膨胀时,调高再贴现率;而当经济出现需求乏弱、生产下降时,
11、降低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者卖出有价证券来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调节货币供给,并间接影响利息率。当经济处于过热时,中央银行卖出政府债券回笼货币,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导致利息率上长升,促使投资减少,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当经济增长放缓、投资不景气的状态时,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放市场,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导致利息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长,使总需求扩大。,公开市场业务,(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特定用途的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三、货
12、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具体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中某个或某些领域的变化,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过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类型,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必要性,财政政策的局限性货币政策的局限性,财政政策的局限性,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指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 财政赤字上升和国家债务积累,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不同时期效果存在差异。效果受到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存在一定的时滞 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还会受到国际市场上资金流动的影响。,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类型,双“松”型政策组合 同时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双“紧”型政策组合 同时采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松”、“紧”搭配的政策组合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搭配型;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搭配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对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