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猜想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思维习惯的重要环节.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53957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的猜想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思维习惯的重要环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有效的猜想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思维习惯的重要环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有效的猜想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思维习惯的重要环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效的猜想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思维习惯的重要环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的猜想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思维习惯的重要环节.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效的猜想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思维习惯的重要环节今天老师为我们播放了湖南省特级教师孙江波老师的一节录像课空气占据空间,孙老师这一课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初步感知空气占据空间;第二个活动是理解、分析空气占据空间;第三个活动是通过控制空气占据的空间的多少来改变小球的位置。课的最后用“我们没来到会场前,空气怎么样我们进来后空气怎么样我们离开后空气怎么样”让学生更好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内涵和外延。整节课设计了有层次的探究活动、选取了有结构的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整堂课教学过程流畅自然。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孙老师通过猜想和假设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

2、。课的一开始,孙老师说:“先来轻松轻松,玩一个吹气球的游戏好不好?两位上来,比一比看谁吹得大?”一男一女上台吹气球,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结果男同学气球没吹大,孙老师引导同学们第一次猜想:为什么男孩子吹不大?同学们依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想,有的认为气压小了,有的认为男孩肺活量没有女孩子的大,有的认为空气的位置占小了一点,有的认为漏气,有的认为吹的时候断了。有的认为可能气球中已经被弄了一个洞。孙老师没有给出学生答案,而是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想了很多,自己想不想试一试?老师为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个,都拿出来吹一吹,试试看。结果同学们都没吹打,孙老师让学生谈谈吹气球时有什么感觉。学生有的感觉空气出来了。有的

3、感觉空气占据空间,我们的空气进不去。有的觉得是气球已经被吹满了。有的认为那个瓶子里边有空气,所以那个气球根本鼓不起来。学生说完感受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猜想:你有没有办法吹大气球?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在瓶子那戳一个小孔,这样里边的空气出来了。有的说把气球打开,然后在把气球放回去,这样应该能把他吹大。有的说把水灌进去。还有的说打气筒打气就行了。孙老师总结大家的猜想:刚才大家认为气球吹不大,是因为里头有空气占了哪里的空间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然后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这一环节使学生借助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类、辨析、联想等思维活动,创造性的使用已有

4、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科学意识和学以致用思想的有效落实环节。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假设与猜测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过程。假设与猜测的过程不但能帮助学生明确研究的方向,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我认为这一环节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所可能发生的种种现象及结果进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操作要领:以小组或以全班为单位,针对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畅所欲言。如水变咸了这课,学生提出问题:“盐到哪里去了”后,可让学生猜想一下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一环节在“

5、解暗箱”课中体现最为突出。如三年级灯泡亮了一课,学生提出“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问题后,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猜想,交流,然后让学生把手电筒拆开看一看,验证自己的猜想。四年级地球内部有什么、五年级人体内部有什么等都应先让学生猜想,再通过图片,课件等揭示答案。这一环节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教给学生假设与猜测的方法。假设与猜测一般有如下方法,教学中,老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意会:1、依靠生活经验进行假设。如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推测浅色衣服和深色衣服那种热得快。2、依靠逻辑原理进行假设。如预测热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水温的变化规律,只要按逻辑推论将水温的变化规律划分为“先

6、快后慢地下降”、“先慢后快地下降”、“匀速下降”、“无规律下降”四种可能。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假设。如推测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应根据自己看到的有关风的现象进行推测。4、通过直觉作出假设。当一个人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要先想一想,可能是怎么回事?可能的原因在哪?可能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并没有充足的根据,但是直觉告诉他,可能是这么个结果。需要注意的是:1、要合理。猜想不是胡猜乱想,要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进行合理地猜想与假设。2、要开放。对问题的认识不同,因此会提出不同的猜想与假设。3、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假设预测”与“结论”的不同,知道假设预测要靠充分的证据证明才能成为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