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教案11.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54935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往事依依》教案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往事依依》教案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往事依依》教案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往事依依》教案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往事依依》教案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往事依依》教案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往事依依》教案11.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往事依依教案11一、教学目标 1、能学习并进行情况描写。 2、能学习文中的优美字句,语段。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同目标2 三、教学方法 独立合作研读课文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同学们,自从我们学习了赵丽宏先生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之后,文学就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影子。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啊!今天,我们和于老师一起走进往事依依,探究一下于老师是怎样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步入人生之路的。(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查 1、注音 徜徉()()浩淼()镌刻() 2、解释 年华:依依:邱:淼: 旷:呈: 3、作者简介 三、研读课文,探讨 1、大家

2、都已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把这篇文章的第1段朗读一遍,要带着感情读。在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生朗读课文第1段) 师引导:读得怎么样?(生答)还有哪个同学愿望再读一遍?(又一生读)这一次读得怎么样? (读得有感情,好像有点意味深长)突出这点。 2、哪个词最能体现? “年华似流水”,还有“但”字。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些感情了,不错。让我们来齐读这一段吧。(生齐读课文第1段,感情投入,在“年华似流水”和“但”等处作重音和语调的处理。) 师:(略有夸张地范读这一句,表达出一种感慨万端的情绪)“年华似流水”这几个字为什么要如此朗读呢?听到老师的朗读,你领

3、悟到其中哪些感情? a、年华像流水一样,非常快,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就流走了,很难再回来。 b、时间过得很快,有惋惜的意味,还想让时间再来一次。 c、舍不得年华流去,有一种希望,让年华停下来,让自己重新走一次。 d、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感叹,感叹时间过得很快。跟下文的转折正好联系起来。 师评:同学们说得不错。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它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也紧扣了题目。紧扣题目的是哪一个词呢?(生齐声回答:依依) 3、请大家看书下注释,什么叫“依依”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依依”是留恋的意思,在文中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以这里我们已基本明白,文章的第1段很重要,它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它还奠定全

4、文的感情基调。(师边讲边板书) 4、这一段中哪两个词最重要,为什么? “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5、下面的文章应该怎么写呢?应该回忆往事了吧?下文回忆哪些事呢?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件事吗?这句话力求精练、准确。(生充分阅读课文,准备回答) e、主要写于老师小时候读水浒传和对千家诗的热爱,还有国文老师对于老师的影响。 f、还有小时候在家里看山水画。还有初中读书的时候新派老师教田汉的南归诗。 g、看山水画不能算一件事,它只是为引出读水浒传的。这两者实际上是一件事。 师评价:同学们发言很踊跃,概括得也比较准确。主要写了四件事情:一是读水浒传,二是读千家诗,三是听国文老师讲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

5、有怀,四是听新派的老师讲田汉的新诗南归。(师边讲边板书) 师:根据于老师描写的情景,我们也跟着国文老师背诵一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好吗?(生齐背)共3 同学们真不简单,没有学过,大家竟然背下来了。看来是被于老师所描写的情景感染了,也热爱上了这首词了。 6、想一想:于老师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事来回忆呢?可以讨论一下。(生围绕问题讨论) h、因为这几件事给于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事都跟读书有关系,因为于老师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绝大部分来自读书。 i、因为倒数第2段写了“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可以看出读书给于老师很多帮助。 师评价: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其实

6、,这些都包含在“往往依依”里,特别是“依依”一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也是紧扣这些事。开头是总领,这一部分写了四件事,当然就是分写了。下面我们讨论一下结尾,请同学们朗读末尾两节。(生齐读末尾两节) 师:我觉得,同学们还没有读到位,没有把于老师那种深厚的感情读到位。文章开头写了:“年华似流水”结尾又写道:“往往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青春的激情”(生情不自禁地齐声跟读起来) 师:好,我们来齐读一遍,要读出“依依”的分量,读出深情,读出前后呼应的感觉。(生齐读课文末尾两段) 师:于老师在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中,成长为一位知名的教育家、著名的特级教师。好,我们还是回到题目上来吧。文章的最后两段有何作

7、用?开头总领,中间分写了四件事,结尾应该干什么?(总结全文) 师:是的,总结全文。(师边讲边板书)同学们在文章开头抓了两个词语,结尾该抓哪些词语呢? “青春激情”。 师:还有什么词语? 还有“不断奋进”。 师:同学们有没有不同意见?其实,两个动词“唤”和“催”也很有表现力。 它们表达了回忆往事的意义,对我们也有启发意义。 师:我想,同学们讲的这些正是于老师写作这篇文章目的之所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理解渗透到朗读中,再来品读这两节。(生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师:同学们研究一下,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学生快速阅读,寻找答案) 有承上启下的句子,我觉得是第3段。 师:请你读一下。(生声情并茂地朗

8、读第3段) 师:读得非常好。我已受到了感染,好像是被于老师的情感带进去一样。除了这一处,还有没有呢? 师:还有“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误读为lu)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情趣”。 师:找得正确。“雕镂”的“镂”应该读作lu,者不读lu(师边纠正边板书:镂lu)这一句中还有重要的字读时应该强调出来,是哪一个字呢?生:“也”字。 师:你为什么要抓这个“也”字呢? 因为不仅把上面的内容读书和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雕镂在我心上,还把后面的事情也 师:噢,你是说“也”字起到了联系上下文的作用。 38页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教师,是年轻的新派人物”也是的。 师:同学们找得

9、很仔细。这里也有一个“也”字。于老师用了一个并不起眼的字,却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自然地衔接起来,使文章结构特别紧凑,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还是通过朗读来感悟一下这几处过渡语句吧。(生齐读几处过渡句) 师:最后,让我们齐读课文的第4段,跟随于老师一起陶醉千家诗的意境中。(生齐读课文第4段)共3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难忘的课就要结束了,我希望大家做人就要做像于老师这样的人,从小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文学,把握现在,创造明天,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五、课堂检测 板书设计: 往事依依 于漪 一、总提(感叹) 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读水浒传(古典小说)文 二、分写读千家诗(古典诗歌)学 听教辛词南乡子(宋词)作 听教新诗南归(现代诗歌)品 三、总结(呼应) 青春激情、不断奋进共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