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教案 2份.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54975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往事依依》教案 2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往事依依》教案 2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往事依依》教案 2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往事依依》教案 2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往事依依》教案 2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往事依依》教案 2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往事依依》教案 2份.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往事依依教案 2份 一、教学设想 往事依依是一篇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成三块进行。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小档案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也是希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第二块是研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赏析课文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平时课外阅读积累的热情。第三块是感悟,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来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从中获得启迪,达到我设计这堂课的最终目的,让学生象于漪老师一样爱文学。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出示作者照片观看 2出示作者照片:请同学介绍一下所知道的

2、于漪老师的情况。介绍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创设情境: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想看看大家的预习效果怎样,同时也测一下大家的记忆力。用什么方法呢?我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小小组活动:为作者设计一份小档案。怎么样?谈到小档案,有同学平时在报纸、杂志上看到过一些明星的小档案吗?回想一下都有些什么内容?谁来说说。(姓名、性别、出生、兴趣爱好、经历等)下面以小小组为单位,不看书来设计一份“于漪少年生活小档案”,看哪个组设计的小档案内容完整,设计合理。哪个组先设计好就先来投影展示。 协作组根据要求展开准备活动。 2请第一个设计好的协作组代表展示本组准备的小档案要求:

3、请上台的代表在展示中声音响亮,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看,可做适当记录。 协作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设计。 3请同学评价展示的小档案。学生评价,展示其他组设计 (三)、研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出示要求:通过设计小档案,我们知道了作者回忆了少年读书生活的哪几件往事,但这只是对文章有了粗略的了解。下面请大家静下心来,打开课本,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来进一步品味文章。请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文中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出示范例 围绕问题,进行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并在书上圈点批注。共4 2请学生自由发言要求:发言的同学尽可能声音响亮点、清楚点,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自由发

4、言 3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的点拨和评价穿插播放:水泊梁山美景祖国四季风光图片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知道的诗句、名言 4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各取所需,自由朗读,再次品味了文章优美的语句。自由朗读 (四)、感悟: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 创设情境:通过刚才的品味、朗读,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能举一例来谈一谈文学和你

5、的成长有什么样关系? 独立思考 2教师评价自由发言听讲 (五)、结束语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设想一下:于漪老师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她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思考发言 2结束语我想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也正是于漪老师所希望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于漪老师为榜样: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能主动积极地阅读文学作品,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领略作者斐然的文采 2、学习文中景物、人物的描写片段,体会其简洁生动的特点并模仿写作。 3、诗、词等语言

6、的积累与运用。 三、教材学情分析 进入紧张的初中阶段,学生们普遍怀有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深切怀念的情愫,这为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提供了极佳的情感切入口。本文词汇量大而丰富优美,诗句应用多达十多处,且多为耳熟能详者,易于使学生积累语言、拓展联想与想象。本文中的人物、景物描写简洁生动,易于学生模仿练习。因而,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语言内容上,都能发掘出使学生深入体味、拓展创造的切点。 四、相关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本文的教学多用两教时,且教学内容多拘囿于课文本身,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学生所获并不丰富,兴趣反而见少。为改变这一“少慢差费”现象,我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我校“四自五步法”课堂

7、教学模式中“自主学习”、“自觉探究”、“自我创造”、“自由发展”等原则与手段,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实践、设置探究创造性练习贯穿于课堂,尝试用一教时来高效地完成课文的学习,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共4 五、教学过程 本过程分四个板块进行。 板块一:结合实际,激情导入 1、“往事依依”、“依依往事”反复品读课题,结合童年经历体会“依依”一词的含义及本文的情感基调。(播映表现儿童生活的画片,如幼儿笑脸、学走路、游戏、读书、画画等) 2、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第一步阶梯,是萌发的第一枚春芽,她对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先生的童年也是如此。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于漪先生的往事

8、依依。 板块二:整体感知,把握思情 让学生默读、思考、讨论:使作者“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的往事及感受有哪些。(教师指导学生充分结合原文,提炼概括词句的方法,讨论评点后播映投影一) 板块三:细节探究,品读练习 (一)重点评点“看图画”的第二片段(播映画面) 指名一女生朗读,让学生景物描写中的妙词佳句,并作分析评点。(教师示例:如“烟波浩淼”表现了水面开阔、水汽蒸腾的景象)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四字短语典雅凝练,富有想象空间等特点,要求学生根据西陵峡的画片,多用四字短语进行描述。(播映西陵峡画片) 教师再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景物顺序,努力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在艺术加工的基础上,

9、对图画再做描述。(以图表形式播映具体要求) 教师引导学生试着赋予景物一定的主题,并围绕之作第三次描述。 教师小结,出示投影二:例文 (二)评读“读诗歌”语段 学生高声诵读文中引用的描绘四季风物的诗句,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美之所在,教师出示投影三,匹配以表现四季景物的画面和欢快的音乐。 鼓励学生背读平时所积累的描述祖国风光、四季景物的诗句。 学生朗读本段中其他引用,提炼出表现色彩的词语,并补充其他的表现色彩的词语。 教师小结,鼓励学生积累词汇,勤背诗词,提高文学素养,丰富生活情趣。 (三)评读“听上课”语段 1、指导学生对两位老师的描写作比较,从而理解人物描写注重细节,笔法灵活,相映生姿,为主题服

10、务。(经学生讨郏鍪就队八模?br 2、口头小作文:难忘的瞬间 3、教师小结生动的细节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板块四:收束全文,课外延伸 1、学生跳读全文综述:作者童年时期的文学生活对她产生的有益影响,从而寻觅作者成长的源头。 2、例举地摊文学等不良读物对青少年的危害。 3、学生互相介绍读过的优秀文学作品。 4、学生反复朗读第六语段中“老师”的教导,并牢记之。 5、布置课后学习 片段练笔:“状哉,西陵峡”或“某某老师速写” 通过网络查找并阅读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及相关评论 结合朱光潜谈读书及下发的推荐书目,拟订初中三年的读书计划。 六、教学评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影象、音响等感性材料的激

11、发,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理解深入,感受深刻。贯穿于全程的讨论、练习,有趣而扎实;诗句背读、词句评点,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景物、人物描写的课堂课后练习,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人物的比较性阅读,加深了学生对写作材料与写作目的之间的相依关系的理解;课后练习,有助于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共4 附:相关投影 投影一: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图画有身历其境之妙 读诗歌领略祖国风物之美 听讲课使我深受感动 聆教诲使我铭刻在心 投影二:哉,西陵峡例文(略) 投影三: 春: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鲜花遍地,万紫千红 夏:绿树浓荫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树木繁茂,石榴争艳 秋: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秋双洁白,月色皎洁。 冬: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白雪纷飞,寒梅飘香 投影四: 比较 不同 相同 人物 国文老师 代课老师 入情入理 充满爱国情怀 描写 动作 神态 内容 辛弃疾词 田汉诗 深受感动 激发了爱国热情 时代 古代 现代 影响 开始爱读辛弃疾词 对新文学更感兴趣 培养了课外阅读的兴趣 投影五: 往事依依 于漪 看图画有身历其境之妙热爱自然 读诗歌领略祖国风物之美爱国爱美爱生活 听讲课使我深受感动爱课外阅读 聆教诲使我铭刻在心热爱文学 相关画片、音乐略。共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