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导学案《变量与赋值》.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89415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导学案《变量与赋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导学案《变量与赋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导学案《变量与赋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导学案《变量与赋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导学案《变量与赋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导学案《变量与赋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导学案《变量与赋值》.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2.2变量与赋值(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变量、赋值的概念,能够根据需要设置变量和给变量赋值.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解决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变量与赋值的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例给变量赋值,进一步体会算法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重点】设置变量和给变量赋值.【教学难点】设置变量.【教学方式】点拨引导,自主探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前面我们用两个课时介绍了算法基本结构中的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学习了用框图描述算法.在设计算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常常很简单,但是表述却很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变量和赋

2、值.学会如何设置变量和给变量赋值能使算法的表述简洁,进而提高算法的效率.点出课题.师生活动:教师向学生点明本节课要讲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大致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讲授新课 1.变量的概念与表示(1)变量的概念: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称为变量.(2)变量的表示:变量的名称一般用一个或几个英文字母,或一个或几个字母后面数跟着一个数字组成,如a,b, , ,sum等. 2.赋值语句赋值:把b的值赋给变量a,这个过程称为赋值.记作: a=b,其中“=”为赋值符号.变量名=表达式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赋值语句的注意问题:(1)赋值符号左边只能是变量名字,而不是表达式.(2)在

3、一个赋值语句中,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不能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号.(3)赋值符号不同于“等号”,赋值符号左边的变量如果原来没有值,在执行完赋值语句后,该变量获得一个值,如果原来已有值,则执行赋值语句后,以赋值符号右边表达式的值替代原来的值.(4)赋值号左右内容不能对调,如:x=y与y=x两者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练习1,2师生活动:学生自主预习教师传授概念,指点几个注意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三、例题讲解例1 设计一种算法,从5个不同的数中找出最大数,用框图描述这个算法. (见教材第91页例3)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取两个数比较取大,再与下一个数比

4、较取大,一直这样下去,最后的一个结果就是最大数.例2 用赋值语句写出下列算法,并画出框图:摄氏温度C为23.5C,将它换成华氏温度F,并输出.已知.(见教材第92页例4)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算法.学生学生分析说出算法过程.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巩固练习1.输入三个数,设计算法找出这3个数中的最小数,并画出相应的框图. (见教材第93页练习1第1题)2.已知两个数a和b,设计一个算法使a和b位置互换.师生活动:教师变式训练,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思考,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学生学生板演,写出算

5、法.设计意图:对所学的变量和赋值及时巩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课堂小结1.变量与赋值的概念.2.变量与赋值的应用.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学生学生总结.设计意图:使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构建能力.六、作业教材第93页练习1第3题专家伴读第4849页.师生活动: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课下独立完成.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方法.七、课后反思详见变量与赋值教学反思变量与赋值教学反思 第一,对“出示教学目标”环节的反思:上课时自己首先出示教学目标,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大致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但没有必要出示“情感、态度、价值

6、观”目标,因为对学生而言作用不大。 第二,对“概念讲授”环节的反思:本节课采用先给出概念,再强调概念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练习巩固概念的方式进行概念教学,与教材内容相比变化较大,从学生练习效果看,这种做法比较可行。教材没有给出严格的概念,也没有给出注意事项,学生不容易理解,做题时必然会出现问题,因此,自己在备课时参考有关资料,对概念进行了多角度的强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本环节需要改进的是,对“赋值语句的注意问题”给出了四条,实际上第3条和第4条可以合并,这样也能节约教学时间。第三、对“例题讲解”环节的反思:本节课让学生看教材的上的两个例题,一个是“设计一种算法,从5个不同的数中找出最大数,

7、用框图描述这个算法”,一个是“用赋值语句写两种温度换算的算法”,虽然从课堂反映看,学生基本学会两道题的方法,但是,从课后全区同行的评课中,自己感觉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深度不够,变式练习不够。比如,1. 把例题中的5个数变少一点或多一点会怎么样(4个数、3个数、6个数、7个数等等)? 2.解决两道例题的关键各是什么?这个关键学生能总结出来吗?3.“从5个不同的数中找出最大数”有没有其它方法?例题是从前两个数开始比较,能不能从最后两个数开始从后向前比较?4.书上的例题应该怎样处理比较好?原封不动地讲一遍或者做一次,或多或少会降低学生听课的兴趣,而且不一定能真正发现或者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采用学

8、生看例题,然后总结例题解题方法、解题步骤与格式、做其它变式练习加以巩固的方式处理例题可能效果更好一点。第四、对“课堂小结”环节的反思:本环节自己引导学生总结本节内容,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不断提高他们的反思、构建能力,这样做还可以促使学生上课时集中注意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即“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师傅的任务在于度,徒弟的任务在于悟”.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适当加以补充,这种形式自己以后要坚持下去

9、,并不断完善。第五、对本节课其它方面的反思: 40分钟下来,基本完成了预期教学任务,对三维目标也有具体的达成体现,但是还有许多需要认真思考和加以改进的地方。如,讲课过程中有些地方语言不够精炼,耽误了时间。再如,学生看书过程中,自己在巡回检查的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提示或者提醒,影响了学生看书的气氛,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依赖性。今后教学中,自己要加强新课改理念学习,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学生能做的,就一定去让学生探究,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按照“三讲三不讲”(讲思路、讲联系、讲方法,学生会的不讲、学生看书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以后学生也不会的不讲)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讲授的有效性。 2010.5.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