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数学问题“生活化” .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20770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数学问题“生活化”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数学问题“生活化”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数学问题“生活化”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数学问题“生活化”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数学问题“生活化”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数学问题“生活化” .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数学问题“生活化”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的源泉,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这是对数学生活化的精彩描述。新颁布的课程标准重点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且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问题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

2、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蕴涵着数学知识。真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应用,体验到数学的生活魅力。 一、从生活中提取、精炼数学知识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形,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建立课内外结合的教育空间,突破教材限制,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从生活捕捉数学信息。比如说:“比多比少的问题教学”,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妈妈和我的年龄的比较、班级内男女生的对比、文具盒内各种笔的比较等,使学生明白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首先要弄清谁多谁少,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再如教学“归一应用题”可

3、让学生课余到商场了解商品的价格,或到工厂了解工人几天内的生产数量,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自己调查的数量编写题目,把数学知识提炼出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二、从“生活现象”中捕捉数学知识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教学循环小数教师可以用拍手的方式让学生找老师拍手的规律,再出示一些美术图案,让学生观察规律,初步理解“循环”一词的含义。接着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一些有关循环的现象:日升日落,一年12个月一天24小时等使学生进一步“依次不断”“循环”“重复”等字眼的含义

4、,由此引入循环小数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抽象了。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三、从现实生活出发,改编教学内容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合理地组织教材,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意识。教材的某些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实在太少,我们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味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

5、材,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例如,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没必要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周末小华和妈妈到超市去买东西,妈妈带了216元的钱,小华看好了一个书包价格98元,你知道怎样付钱更快吗?这里,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 创设情景 营造生活化氛围创设生活情景,让数学走进生活。教师应努力创设生活化情景,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小学数学

6、教育真正回归到学生生活中,使数学学习真正与生活交融在一起,实现教学氛围生活化。这样就会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生活价值,聆听生活中的数学真谛。某些抽象的数学知识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具体的原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思维方式、领悟能力等,对数学知识进行优化组合,灵活捕捉能够为数学服务的生活素材,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素材的感知和理解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氛围中感知、学习和应用数学。小学数学中许多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它的原型。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采撷数学实例,帮助理解抽

7、象的数学知识。如在教学“计算长、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时,先让学生想一想,工人是如何焊接长、正方体的,再让学生用铁丝制作长、正方体框架,然后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它们的棱长总和。通过实际操作,学生都能找出求出长、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的规律。通过生活中数学原型,让学生捕捉到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具体,真正理解数学,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善于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让数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