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谈“植树问题” .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20771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谈“植树问题”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谈“植树问题”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谈“植树问题”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谈“植树问题” .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寻找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谈“植树问题”每一册新教材的最后一个章节是整理与提高,期间的一些数学知识原属奥数,现在作为一个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是勉为其难。“植树问题”是新教材第五册整理中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进行综合练习时,常常搞不清是用原来的植树棵数加1,还是减1,或者不加不减1。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割裂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学生找了三个规律,学生不但记忆负担重,而且容易混淆。能否引导学生找到规律背后统一的数学思想方法,并用这一思想方法指导教学呢?无意中在小学数学教师上看到植树问题的一个案例,觉得很有创意,对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该教师

2、引导学生用“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很轻松地解决了问题。现摘录如下:教师首先出示尝试题:有9棵树排成一行,每相邻的两棵树之间放一盆花,头和尾都不放花,一共可以放多少盆花?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许多学生通过画图和数数得出“8盆”。他们的图大都如下(图中“|”代表树,“0”代表花):|0|0|0|0|0|0|0|0|师:假如不让你数,你还有别的方法吗?假如有500棵树排成一行,还这样摆花,一共可以放多少盆?你还这样画和数吗?教师有意设置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另辟蹊径,进行数学思考,寻找花与树之间的数量关系。生:我发现有规律。师:什么规律?生:从头开始,一棵树对着一盆花,一棵树对着一盆花最后一棵树很孤单,

3、没有花和它对,所以花的盆数比树的棵数少1,列式为91=8(盆)。学生还用图说明思路:|0|0|0|0|0|0|0|0|师:那500棵树,还这样放花,一共可以放多少盆?生:还是从头开始,一棵树对着一盆花,一棵数对着一盆花最后一棵树没有花与它对,所以列式为5001=499(盆)。学生已开始借助形象进行抽象思考,发现了树的棵数与花的盆数之间的关系。师:假如有500棵树排成一行,每相邻的两棵树之间放一盆花,头和尾都放花,一共可以放多少盆?生:还是从头开始,一盆花对着一棵树,一盆花对着一棵树最后一盆花没有树与它对,所以花比树多1,列式为500+1=501(盆)。学生很轻松地发现了花与树之间的数量关系。学

4、生还是用图说明思路:0|0|0|0|0|0教师又进行了变式。师:假如有500棵树排成一行,还是每相邻的两棵树之间放一盆花,最前面有花,最后面不放花,一共要放多少盆花?生:还是从头开始,一盆花对着一棵树,一盆花对着一棵树树与花刚好全部对完,所以花与树同样多,都是500。学生依旧用图说明思路:0|0|0|0|0|新授至此,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到它的作用,体会到运用它的乐趣。在后面的综合练习中,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这一思想方法解题,几乎没有一个学生搞错。教师并不满足于此,又深化一步,出示一道思考题:有51棵树排成一行,每相邻的两棵树之间放4盆花,一棵树对着4盆花最后一棵树没有花与它对

5、,所以中间有50个4盆花,共有504=200(盆)。大多数学生能借助表象直接地进行抽象思考,轻松地解答了难题。回顾自己当初教植树问题时,我的教学策略是采用画线段图的办法,为显直观与形象,我用小棒代替一棵棵小树,并让学生结合图意与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并把植树问题中的3种类型让学生一一尝试,1是求棵数,2是求路长,3是求每2棵树之间的间隔是多少。由于采用了画图法大大降低了难度,大多数学生学得轻松,哪怕经过一段时间再让学生做,他们也能熟练解答。反思一、善于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一个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

6、思考。以上教学,教师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从整体上设计教学思路。教师紧紧抓住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应,并贯穿于教学始终,促使学生寻找它,发现它,感悟它,运用它。二、善于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教师不是满足于学生用画图方法解答试题,而是精心设置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及时地从画图数数转向寻找树与花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借助形象终于发现了蕴含在规律之中的思想方法,并不断地运用它。三、善于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教师不断地进行变式训练,但万变不离其宗对应思想。学生依据表旬,灵活地运用这一思想方法,且能举一反三,进一步体验它的价值。在不断的运用中,“对应”这一思想方法似乎已“植入”学生的头脑。由此想到,教学有三重境界:一是教知识;二是教方法;三是教思想。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比以往更加重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蕴含,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及时地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归纳和概括,应该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让数学思想方法逐步深入人心,最终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