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稿.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18564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板书)首先说教材这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生活气息的科普故事。把比较枯燥的科学知识寓于充满童趣的情境和对话中。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石头书里的知识和学问。首先介绍了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然后重点介绍了书上的字和画。最后介绍了石头书的用处大、学问多。二、说学情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中间学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受到心智水平的制约,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从文本表面滑过去。特别是对优

2、美生动的语言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还缺乏深刻细致的理解。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分析。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遇事喜欢刨根问底,尤其对那些新奇有趣的事物,更是充满了强烈的探究兴趣。石头书,就是一个能够吸引学生眼球,吊起学生胃口的概念。尽管学生在生活中见的不多,但会通过科普读物或电视节目等渠道获得一些了解。这是对学生认知心理水平的分析。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年段目标的要求,以及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学习目标。1、识字学词。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奇怪足迹矿物”等词语。2、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石头书里的学问,培养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激发热

3、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兴趣。四、说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石头里的学问难点是:揣摩人物语言,从对话中获取知识。五、说教法学法我认为,教法和学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要以学法为中心,教法要服务于学法。本课教学,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以感悟为主旨”的设计理念,主要采取情境教学、以读促悟、图文结合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设计这些方法的出发点是学生,是学生的心智水平,落脚点还是学生,是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要让学生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逐步习得和掌握这些方法。 六、说教学准备和教学时间教学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按照四

4、步法预习课文。一读(读课文,读字词)二查(查资料、查字典)三思(初步感知文本)四问(提出不懂的问题),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重点是读熟课文,了解石头里的学问。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熟读文本,吃透教材。于永正老师说,在挖掘教材上,下多大气力,都不足为过。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其次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这里要说的是第一课时。七、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猜谜激趣,扣题质疑二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是突出重点、精读感悟四是总结积累,拓展延伸。第一步,猜谜激趣,扣题质疑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

5、。富有情趣的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我会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请注意听:小时候天天学他,长大了时时用他,一辈子都离不开他。他是谁,一起喊出他的名字书(板书)书是与我们形影不离的良师益友。你注意过没有,我们手里的语文书有哪些特点呢?(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说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学习新知作铺垫。)在交流中,学生会发现,书有这些特点:一页一页、字、话、学问(板书)。今天,我们要到大自然中去读一本书板书,齐读。有什么问题?(石头书什么样?石头书里有什么?)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一环节,

6、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二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作为读者,拿到一篇文章,总有先睹为快的心理。特别是在扣题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因此,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通读文本,整体感知。)读书之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整体感知以后,进行学情反馈。首先出示本课生词,采取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检查指导。重点指导“好奇、不禁、贝壳、地壳、埋藏”等多音字组成的词语。然后交流读书的收获: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讲的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发言,在交流中梳理课文的顺序和结构(主要介绍了石头书

7、的样子然后讲石头书中的字和画石头书的用处)(课程标准要求,从三年级开始要初步培养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这一环节向学生渗透了列标题把握内容的方法。) 第三步 突出重点、精读感悟有的学者曾用“模模糊糊一大片,简简单单一条线”来形容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的差别。这话很是让我们感到汗颜和尴尬。的确,语文既要考虑字词句段篇,又要兼顾听说读写练。但是,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文本和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教学的着力点。通过扎实细致的教学,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目的。具体到这一环节,要抓住具体介绍石头书特点的语段,引导学生披文入境,以境促读,以读传情,充分了解石头书中的学问。板块一、观察

8、石头书的样子。出示,2-5自然段,指名读。找到具体描写石头书的样子的语句。(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变成陈述句。出示页岩的画面,图文对照,观察比较,像不像一册书?(王崧舟老师说,只有当文本语言还原成生动的画面,才能在充满画面感的语境中入境悟情。石头一层一层的,到底什么样呢?借助画面就一目了然了。能够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就像一册厚厚的石头书?学生会说,书一页一页的,石头一层一层的,每一层就像是一页书,合起来真像一册书。带上感受,再读。比较反问和陈述,哪个更肯定?读出反文句的语气。分角色读好对话。(这样做的原因是,分角色朗读有助于

9、学生内化语言和情感,获得角色体验,在入情入境的氛围中,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板块二、欣赏石头书上的字与画。首先,出示第7自然段,具体介绍石头书里的字的语句。指名读,思考,介绍了哪些字?(学生会谈到,雨痕、波痕和矿物)其中雨痕和波痕比较容易理解,我会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语句的方式,体会拟人化的好处。“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改成,“这是痕迹,这是痕迹。”哪个好?读一读体会,学生会说,课文中的句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读起来感到很调皮,很可爱。多么优美的语言呀!带上感受读一读。学生对矿物可能不太熟悉,我会结合内容,出示各种矿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各种矿石不同的质地、颜色和

10、纹理。通过图文对照,找一找哪些是黄的、黑的、闪光的、透明的?加深理解。最后结合省略号和看到的画面进行补白。(这样处理的原因是课堂是一个开发、生成的系统,我们在用好教材的同时,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根据文本结构和内容进行补白,有助于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展开想象,参与文本意义的建构,从而获得角色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石头书上画的是什么呢?默读9.10.11自然段。划出具体描写画面和作用的语句。指名答,书上介绍了哪些画,这些画都叫什么?出示各种化石图片,从中找出树叶、贝壳和小鱼的化石(借此开阔学生视野,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相机介绍,化

11、石形成的过程。为理解化石的作用做铺垫。化石有什么作用呢?读出语句,用自己的话说说。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化石还原曾经的景象,渗透联系推理的思想。通过树叶化石了解以前是森林,通过贝壳和小鱼化石了解以前是海洋。读懂内容之后,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第四步 总结积累、拓展延伸1、分角色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比如“聚精会神、刨根问底”等词语。(这是突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注重积累语言,培养语感。)2、通过学习了解了石头书里的学问。其实神奇的大自然更是一本巧妙无穷的书。石头书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自推荐阅读神奇的动物世界神奇的植物世界等书籍。(因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无非是个窗口。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实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目的。)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设想。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板书: 书:一页一页 字 画 学问 石头书:一层一层 字 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