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论文:武术文化的传承与武术的教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037259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与健康论文:武术文化的传承与武术的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体育与健康论文:武术文化的传承与武术的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体育与健康论文:武术文化的传承与武术的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体育与健康论文:武术文化的传承与武术的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体育与健康论文:武术文化的传承与武术的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与健康论文:武术文化的传承与武术的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与健康论文:武术文化的传承与武术的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武术文化的传承与武术的教学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昌盛下来的一个优秀的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创造了自己辉煌的历史。在冷兵器时代,它是个体自卫和民族抗争的有效手段,当今进入高科技现代化武器时代,武术就自然地退出了战争的历史舞台。今天通过人们对武侠小说和武打影视的钟爱,不难看出:它的军事地位在今天虽然有所下降,但它的现在绝不仅仅是因为“技击”而生存,而是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它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精神。它具有的健身、防身、修身的特色还是不可磨灭的,且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广泛的适应性,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武术教育不仅可以使受教育者健

2、体强身,武术教育还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如何传承这种武术文化这个问题,从武术的渊源、特点、道德规范、精神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对武术在当今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的实施这一问题,本文从武术教学的要素、武德的培养、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武术文化 传承 武德 武术教学 强身健体前言:传统武术在经过了几千年历史的洗礼后,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创造了自己辉煌的历史。八十年代,电影少林寺拉开了中华武术的热潮。武术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昌盛下来的一个优秀的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它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作用。在原始社会,武术随着中华民族为争生存,是与自

3、然、与人的斗争中萌发和发展的,且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冷兵器时代,武术在抗击外部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利益中,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当今进入高科技现代化武器时代,武术就自然地退出了战争的历史舞台,但它具有的健身、防身、修身的特色还是不可磨灭的,且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广泛的适应性,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武术教育不仅可以使受教育者健体强身,武术教育还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我们该如何传承这种武术文化;武术在当今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的实施?1、武术文化的传承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是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的一种方法。被视

4、为中国文化之精粹,又称国粹。由于历史发展和地域分布关系,衍生出不同门派。中国武术包括搏击技巧、格斗手法、攻防策略和武器使用等技术。当中又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范畴。从实践中带来了有关体育、健身、和中国武术独有之气功、及养生等重要功能。理论中带来了不少前人之经验和拳谱记录。运动形式有套路和对抗等。因此,它体现中华民族对攻防技击及策略上的理解。加上经验上积累,以自立、自强、健体养生为目标的自我运作,套路运动有拳术、刀、枪、剑、棍等,练习套路时显示出身体动作之优美姿态。中国武术往往带有思想链接的文化特征及人文哲学的特色、意义,对现今中国的大众文化有着深远影响。1.1.武术的渊源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5、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特点的运动。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玄机秘法,深奥莫测,蕴含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获取生活资料,生存自卫逐渐学会了使用拳打脚踢、绊、摔、等动作,手格猛兽,尤其是私有制萌发后,部落间的战争使人与人相互打斗的技术不断发展。春秋战国时战争频繁,“相搏”以较普遍在军队中和在民间也有了较技的场面出现,加之在军事上,兵法理论的传播及在武艺的理论上也有发展。秦朝时叫“手搏”,比武已十分盛行。隋唐五代时,“手搏”、“角抵”,倍受重视。宋代“手搏”作为强身、活动手足的重要手段,比赛很盛行。元朝、明朝时徒手

6、较量的技艺发展很迅速,正规的比赛民间叫打擂。清代伴随习武的盛行和农民运动的开展出现了不少练武的“社”、“馆”因而通过比武较量发展技艺,“打擂”在民间也很流行。民国初期,习武开禁拳技之风蓬勃一时。1909霍元甲在上海创办精武体操学校,1928年10月,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举办第一届国考。1952年武术正式被列为推广项目。1985年在南宁举行了首届全国公安武警系统的武术散手比赛,从此成为公安系统每年一次的正式比赛。1989年,散手被批准列为体育正式竞赛项目。1.2.武术的道德规范中国武术历来有严格的道德规范,又称“武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一部分。武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其基本内容却长期保

7、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各个时期所共同遵守。武德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归纳起来为五个方面:(1)谦和忍让,这是指习武者的个人修养。(2)立身正直,这是讲习武者的处世之道。(3)见义勇为,指的是习武之人的行为方式。(4)尊师重道,这是对习武者内部纵向人际关系的要求。(5)武林义气,这是对习武者内部横向人际关系的要求。1.3.武术的特点武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运动规律和技术风格。其特点有三:(1)寓技击于体育之中。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技击性非常明显。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目的在于战胜对方。套路运动尽管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

8、面与攻防技术的原形有所变化,但仍保留了技击的特性,踢、打、摔、拿、击、刺是套路的技术核心。(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武术既讲究形体规范,又追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练习时要求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3)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他们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的需要。1.4.的精神特征“武”字可以拆分成“止”和“戈”两个字。戈是古代的一种长兵器,动干戈就是打斗,就是战争,“止”字就是停止,就是不

9、要动武。那么,为什么武字的结构竟是“止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戢兵”就是把兵器收藏起来,也就是说,武的本义是收兵,所以“止戈”为“武”。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武术的精神底蕴,就是止戈,就是不要动武。或者说,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单纯的胜负,而是中国儒家学说的“致中和”的精神,是道家学说中“无为无不为”的精神。中国武术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中和养气、道家的守静致柔、释家的禅定参悟等诸多理论,从而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武学体系,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文化”。中国武术浸润着民族的性格气质,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搏击之道的独特悟解。它既不同于那种张

10、扬自我、崇尚刚猛的欧美拳击,又不同于极具岛国文化特色的日本空手道,也不同于带有浓烈热带丛林气息的泰拳。中国武术讲究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既有刚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内涵。中国武术不仅仅是搏击术,更不是单纯的拳脚运动,也不是力气与技法的简单结合,它饱含着哲理,深蕴着先哲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以一种近乎完美的运动形式诠释着古老的东方哲学思想,追求那种完美而和谐的人生境界。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中,写到武功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任何招式,所谓无招胜有招。这就是深深契合中国武术的文化精神而作出的结论。2、武术的教学2001年,在教育部颁发的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武术再一次被列入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

11、容。2004年,为了深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武术教育就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武术教育改革,不仅关系到武术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弘扬,也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武术是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体育运动。由于武术的悠久历史,其发展过程中。汲取了许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武术附载着以爱国主义为主体的尊师重教、仁爱宽厚、习礼守法、自强不息、尚武崇文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与灵魂

12、。武术教育不能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武术技术)的传承,而更应该是人的精神层面的文化传播,民族精神自古以来就是武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岳飞之精忠报国,霍元甲之精武门的强国健身、民族自救等,都充分体现了武术是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教育国人爱国爱民族的重要手段。武术教育就应该培育道德高尚、并极具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的人。2.1.武术教学的要素好的武术教学手段、方法会让学生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武术的学习过程中会受到中华精神的熏陶,培养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逐步养成不屈服于恶劣的环境和竟争对手,见恶不畏,见强不惧,勇于拼搏,夺取胜利。武术教学的要素有:一、让学生对中国武术有一个正确认识。(1

13、)从起源和发展上了解: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获取生活资料,生存自卫逐渐学会了使用拳打脚踢、绊、摔、等动作和简单的武器攻防格斗技能,这是武术的萌芽。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在抗击外部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利益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从武术的运动特点上了解:武术运动有着与其他体育项目相同的共性,都是强身健体,也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首先,武术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其次,具有攻防再现性和表现性兼蓄的本质特点;其三,多样统一的运动形式特点;其四,整体统一的运动观念特点。二、突出动作攻防含义的运用。(1)武术以攻防动作为主要内容,攻防动作就是它生存发展的土壤。武术教学中,学生对于动作难易程度不在乎,更加

14、关心的是武术的攻防作用,它是否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人们对武术感兴趣是因为武术的攻防技击性,因此,我们在武术教学中就应该将武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讲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普及推广武术。(2)武术套路中攻防含义的体现。在武术教学中,不应该只强调动作规范,使学生感到武术枯燥乏味,而应该在传授武术技法时,将其攻防含义渗透进去,,使学生在熟悉动作攻防含义及方法技巧的前提下学习武术,使学生真正了解中华武术。(3)武术对练攻防含义的完美表现。在武术教学中,适当加一点武术对练,使学生在武术对练中体会武术的攻防,提高对武术的兴趣,这对于提高武术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三、让学生懂得武术的保健

15、作用。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对身体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经常练习能收到壮内强外的效果。2.2.武德的培养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它包括德(品德)高、旨(宗旨)正、纪严、风(风气)良、礼谦、志坚、学勤、技精、仪端、境美等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武德的几个方面:一、发扬忠于国家和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反抗外国和外民族侵略的角度看,中华武术培养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国内和本民族来看,它培养的是中华民族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二、培养能够维护正义、讲究诚信的良好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以正义为重,维护正义,扫除邪恶,让学生把“信”作为自己人生道德的准

16、则。三、培养尊师重道、立身正直的个人优秀品质。教育学生不为利益所诱惑,重利轻义;不成为黑恶势力的帮凶,做出危害社会人民财产安全的事来。2.3.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要注意的问题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实践,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进和充实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在教学与训练实践中,除了遵循一般教学与训练的原则外,还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一、根据生理特点,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培养良好体态,控制力量训练。(2)以“双基”教学为主,控制耐力、静力训练。(3)内容和形

17、式多样化,及时纠正错误动作。二、根据少儿心理特点,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2)使少儿看到自己的成绩和效果。创设优良情绪体验情景,激发竞争意识。三、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其他方面应注意的问题:(1)掌握好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2)专项身体训练与基本技术训练有机结合。(3)注意恢复,控制无形训练。结语: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物,它不仅具备体育文化的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更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内含强劲的民族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反映,是经历历史选择的优秀的精神创造物。传承武术文化要重视武术文化的民族性。中华武术不

18、仅具有精深的哲学思想、系统的技击理论、完整的锻炼系统和神奇的健身与攻防效果,而且还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武术从运动到强身健体,从修身养性到医疗保健,无一不渗透着浓重的东方文化色彩,表现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传统和发展武术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武术内在的精神宣扬,并结合现代科技不断开发武术的健身功效。参考文献1 陆草.中国武术广东旅游出版社,1996年版2 颜世亮.论传统武术的现代生存方式D.山东师范大学, 2004年3 陈青.论中华武德体育文史J.1999年第4期4 周明.重构现代武德内涵的必要性探析N.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5 汪涌豪.中国游侠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6 全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委员会。全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武术。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