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2课资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2课资料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标目标:1、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及意义;2、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依据本阶级利益针对当时社会、学术等各种问题展开争论;,“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请思考:百家争鸣的出现有哪些社会原因?,1、经济:2、政治:3、文化:,铁器的使用,牛耕的开始,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战乱不断,孔子讲学图,私学兴起,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一、“百家争鸣”的背景,1、经济:,2、政治:,3
2、、阶层:,4、文化:,铁器和牛耕出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物质基础);,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和战争与动乱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国诸侯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的礼贤下士,促进文化的觉醒;,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学术下移),总体背景:社会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学以致用,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私学的兴盛 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社会的剧烈变革 A;B;C;D;,D,孔子,荀子,孟子,孟子简介,孟子,名轲,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
3、的主要代表之一,进一步发展儒家学说,被称为“亚圣”。,据文献记载,孟子三岁时父亲去世,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起初,他家住邹县城北,附近是一片墓地,幼小的孟子便经常和邻居顽童学着埋坟头、哭丧。孟母感到住在这里不利于教养孩子,就把家搬到了城里。新居与市场为邻,市场拍卖喧嚣,还有江湖骗子瞒哄欺人。孟母为了让儿子学好成才又把家迁到学堂旁边。后来孟母把孟子送进了学宫,学习诗经、尚书。“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孟母三迁,二、“百家争鸣”的表现,1、儒家:,(1)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思想主张:,政治观:,“仁政”学说;,A、基本内容:,仁爱待人,以德服人;,B、实现途径:,重民,民
4、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核心),“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中悦而诚服也。以德行仁政者王。”,二、“百家争鸣”的表现,1、儒家:,(1)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思想主张:,政治观:,“仁政”学说;,“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核心),人性论:,人性本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性善论),二、“百家争鸣”的表现,1、儒家:,(1)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思想主张:,政治观:,“仁政”学说;,(核心),人性论:,人性本善(性善论);,义利观:
5、,重义轻利,“养浩然之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二、“百家争鸣”的表现,1、儒家:,(1)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思想主张:,政治观:,“仁政”学说;,(核心),人性论:,人性本善(性善论);,义利观:,重义轻利,“养浩然之气”;,历史地位:,对孔子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孟子在唐后成为儒学经典;,轲被尊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民贵君轻,朱元璋一边读孟子,一边看到不称心处就骂:“这老头要如生在今日,岂能放过他!”根据朱元璋的标准,认为应该删去的,都一一给予注明,结果共删去孟子全书85处,剩下170余节,编成孟子节文
6、,于洪武五年(1372)颁发各级学校,作为钦定的教材。这是为什么?,探究:如何评价孟子的思想主张?(1)评价:“民本”思想,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长治久安;“义利”观,孕育中华民族的道德意志品质;(2)实质:“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维护专制统治的一种策略。,2下列言论是孟子思想的体现的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制天命而用之”“人之初,性本善”A B C D,B,学以致用,荀子简介,荀子,名况,战国时期伟大思想家,儒家学派重要代表,先秦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现存荀子一书保存了他的主要思想。,二、
7、“百家争鸣”的表现,1、儒家:,(2)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思想主张:,自然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朴素唯物思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大自然运行变化有一定的常规,不会因为尧统治天下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统治天下就消亡。用正确的治理措施适应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办得好;用错误的治理措施对待大自然的规律,事情就会办糟。,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
8、匈匈也,辍行。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它的广大,君子不会因为小人喧哗不休就停止他的品行修养.,二、“百家争鸣”的表现,1、儒家:,(2)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思想主张:,自然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人性论:,“性恶论”;,(重视后天的教育),政治观:,礼法并施;,“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荀子富国,(以礼为主,君舟民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历史地位:,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学以致用,3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
9、之”命题,突出地体现了他()“性恶论”的主张 礼法并施的政治主张 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 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人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A、B、C、D、,B,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爱人,仁政,仁义(礼教为主),为政以德,民贵君轻,礼法并施(君舟民水),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你认为哪个观点是合理的?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孔、孟、荀、对“人性”的看法都有局限性,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来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孔子:性相近;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二、“百家争鸣”
10、的表现,2、墨子与墨家:,(1)墨子:,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2)思想主张:,“兼爱”,“非攻”:,没有等级差别的爱;,“尚力”,“尚贤”:,“节用”,“节俭”:,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墨子兼爱中,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与天子。,(3)评价:,代表劳动人民利益,一度成为显学;战国后,不再受人们重视。,重视劳动群众和人才;,墨子的思想为什么能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呢?,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和平;生产力的发展,大量小生产者产生,墨家学派思想能够在小生产者群体中产生共鸣,在当时有着
11、深厚的社会基础。,后来为什么不受重视?战国以后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手工业受限制,学以致用,4儒、墨两家在战国百家中最具实力,其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的重用和推广 B两家的主张适应了战国的形势 C两家的主张具有系统性 D两家主张得到小生产者的拥护,D,学以致用,5.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思想分歧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谈论的问题不同 D、两人有矛盾,B,二、“百家争鸣”的表现,3、庄子与道家:,(1)庄子:,(2)思想主张:,哲学观点:,人生态度:,人与自然的关系:,“逍遥”,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天
12、与人“不相胜”,人要顺应自然;,(3)评价:,代表没落贵族利益,思想消极;,战国时期,与老子合称“老庄”,著逍遥游;,“齐物”,任何事物本质上是相同的;,朝三暮四,有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他对猴子说:每天早晨给你们三个橡子,晚上给你们四个橡子,怎么样?猴子听了,都怒气冲冲。老人改口说:那么早晨给四个,晚上给三个,怎么样?猴子听了,都很高兴。,庄周梦蝶,有一天夜里,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那蝴蝶翩翩飞舞遨游各处,愉快舒适的样子。醒来后,已分不出自己是蝴蝶还是庄周了,这使他很纳闷,心想:究竟是我庄周做梦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化为我庄周呢?其实蝴蝶就是庄周,庄周也就是蝴蝶呀。,庄子和荀子在“天人关
13、系”方面有什么区别?庄子认为天与人“不相胜”,强调人应当克服自己的欲望、顺应自然,态度消极。荀子主张积极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改造自然,“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的主要思想:,1、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推行法治),法律、法令,统治的权术,君主的权威,三者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其中法是公开的,是约束公众的;术是统治者个人掌握的,要深藏不露;势是法和术的基础,是最重要的,只有掌握了实权,有了巨大的权势,才可以推行法治,使用权术。,请思考:韩非子郑人买履和守株待免的故事分别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观点?,郑人买履,守株待兔,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治国必须与时俱进,适时改革
14、;,2、主张变法革新,二、“百家争鸣”的表现,4、韩非与法家:,(1)韩非:,(2)思想主张:,政治观点:,建立统一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史观:,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主张变法革新;,(3)评价:,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与儒学互为表里,成为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战国秦,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的原因1.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2.适应当时社会改革和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3.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二、“百家争鸣”的表现,4、孙膑与兵家:,(1)孙武:,(2)孙膑:,战国时期齐国人,著孙膑兵法;,春秋末期齐国人,著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中国阴谋诡计大全
15、;,孙膑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美国人称孙子兵法是历史上最杰出的智慧。孙子兵法成为美国军校学员必修课。,20世纪70年代末西点军校将孙子兵法列为教学必修书开始从,孙子兵法在美国军事院校以及一些著名的大学中渐成普及之势。目前,美国凡教授战略学、军事学课程的大学,特别是军事院校,均将孙子兵法作为必读教材和必修课。美国国防大学还将孙子兵法列为将官主修战略学的第一课,位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之前。,日本人将孙子兵法列为商界领袖必读之书。,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陆战队官员人手一本。,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16、、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庄子的天与人“不相胜”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三、“百家争鸣”的影响,1、性质:,2、影响:,诸子百家,构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本精神;,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儒家思想:孕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和道德准则(礼);道家学说:构成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无为);法家思想: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2)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17、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学以致用,6、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 C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B,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尚贤,墨子,墨家,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变法革新。,韩非,法家,哲学思想(齐物);人生态度(逍遥);天人观(天与人“不相胜”),庄子,哲学思想(“道”、辩证法);政治思想(无为而治),老子,道家,天人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18、;人性论(人性本恶);政治思想(礼法并用),荀子,政治思想(仁政);人性论(人性本善);义利观(重义轻利),孟子,政治思想(“仁”和“礼”,为政以德、以礼治国);天命思想(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儒家,思想主张,代表人物,学派,学以致用,6、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D,7、春秋战国时期诸子
19、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A,学以致用,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儒家推崇“人治”,“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 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上课迟到等现象?,如何遏制上课讲话、上课迟到的行为,儒家:,道家:,法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自我觉悟;,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