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教案.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3597280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桃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桃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桃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桃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桃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夭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桃夭教案周南桃夭教案 一、说课: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周南桃夭。周南桃夭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赋、比、兴的表现形式以及重章叠句、反复叹咏等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品味与赏析诗歌的语言美及其丰富的意境。 作为最基本的语文知识,高二的学生对诗经及其基本常识已有一定的印象。但因为创作年代过于久远,可能很多学生会对阅读和欣赏诗经抱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因此,我选择了这篇简朴可爱的周南桃夭为教学内容来突破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即“引导学生理解辨析比、兴的表现形式和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及其意境美”。基于以上目标

2、定位,我把本课的教学方法设定为美读吟诵法、提问讲解法和研读讨论法。授课时间为一课时。 以上是我的说课。下面,开始上课。 二、组织教学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三、上课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开始我们的诗经之旅。在正式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紧张吗?别担心,老师考的都是诗经的基本知识。准备好了吗? 开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有诗350篇。全书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作品。诗经作品的来源有献诗、采诗、删诗等几种说法。诗经的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指国风, 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从思想性

3、和艺术价值上看,风的价值最高。 同学们回答得真棒!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那老师再问一下大家,你们觉得诗经难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再问为什么?同学们说的不错,因为时隔久远,学习诗经的确要通过看注释、查词典来解决字词问题。从这一点来看,诗经还是有点晦涩的。然而,如果我们抛掉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真正走进诗经的世界,你又会发现诗经其实很亲切。 就像女作家安意如所说的:“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其实它只是民歌,没有想象中那么疏远不可亲近。只是,在渡河的时候,被我们无声的遗落在另一个时代。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

4、的歌谣。诗三百,不过是前生无邪的记忆。”这份无邪的记忆流转千年,依然让人惦念和偏爱。 下面让我们一起重温前世的记忆,一起去寻找被我们遗落在另一个时代的歌谣,一起走进周南桃夭。 俗话说“诗非读而不能品也”,要想品味一首诗,须得先读。老师先给大家范读一遍,同学们要注意听字词的读音以及诗的情感。好,现在请大家齐读一遍,“桃夭,起” 读得不错。看来,美的东西总是容易让人接受。接下来,咱们试着理解一下这首诗。请大家对照注释,思考一下这首诗讲的是什么? 先来看第一节的注释。“夭夭”、“灼灼”是什么意思?那么我刚才从注释中可以理解到,夭夭是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灼灼是表示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

5、子。那“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可以怎样翻译呢?嗯,这一句写了美丽的桃花。再来看后面这句。 “之子于归”的意思就是有位女子要出嫁。有时我们会在某些人家的门楣上,看到 “之子于归”的横批。这就表示这户人家有女儿出嫁了。“之子于归”最早就出自桃夭。因为古时侯认为夫家才是女子的归宿,所以他们会用“归”来表示出嫁。 那“宜其室家”又如何解释呢?先看“宜”,是指和顺、亲善,那宜在这里就是指对她的丈夫或夫家亲善,也就是夫妻和睦的意思 好。那么老师已经带领大家理解了第一节,现在请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来自行理解第二、三节。等会我们请同学起来发言。 *,你来给大家说说第二小节怎么翻译。很好,请坐。这里说到了美丽的桃

6、花结了果,就像美丽的新娘做了娘。这意思和我们常对新婚夫妇祝愿的“早生贵子”差不多。后面一句,则和上一节一样,希望女子出嫁后能和善夫家。 最后一节,*,谁来翻译一下。嗯。翻译不错请坐。红花还需绿叶衬,过日子得有大家帮。古人一般都是以家族为单位生活,同一姓氏的族人,住在一个村落里,大家互相帮扶。所以,这里的叶象征着“收族”,也就是团结族人的意思,和后面的“宜其家人”是一样的。 诗歌的大概意思,我们已经基本明确了。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诗是做什么用的?或者说,这首诗该在什么时候唱?对,这是一首贺嫁诗。孔子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我们古人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是要引用诗经里的诗来言情明志的。

7、那么,如果适逢人家嫁女,吟一首桃夭就再合适不过了。 新的问题又来了。既然贺嫁,为什么不直接说,干吗要先写桃花、桃子、桃叶,然后才表达对女子的希望和祝愿呢?是什么表现形式?老师听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到底是比还是兴呢?聪明!这里,老师给大家补充一下关于比兴的文学常识。“兴”又称 “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打比方。比、兴手法常常交替使用,有“比而兴也”,也有“兴而比也”。当一句诗中的句子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 好,现在思考第三个问题:

8、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看一看,三节诗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嗯,观察的很准确。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重章叠句。这是诗经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例子吗?不错,这些都是很经典的篇目。那么,这种重章叠句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是的。最初,诗是用来唱的,所以我们今天读诗经会觉得里面的诗具有很强音乐感。重章叠句就像我们音乐里的变奏,回环往复,易于抒情。诗经可以说是咱们中国文学的源头,后世的很多文学创作里都可以看到诗经的影子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其实,不仅是重章叠句,还有赋、比、兴、叠词、押韵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都被我们

9、传承了下来。这似乎可以被称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了。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学好诗经,传承民族文化是我们必须担负的责任。 好,回到这首诗的学习中来。大家讨论一下,看看本诗有什么艺术成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所表现的不是简单的漂亮。那种桃花般的美丽是最难以名状的,多一分就是艳俗,少一分又显得平淡。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却把新婚女子形容得恰如其分,给人一种照眼欲明的感觉。于是,有许多人虽然不知道这首诗,但都会知道或听过“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曾学过一首很经典的用桃花来喻人的诗。对,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还有别的

10、见解吗?这首贺嫁诗,不像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室”、“宜家”,希望女子温顺、和善。这表现了人们对女子的要求:德行与美貌兼备。所以,好的女子应该内外兼修。 还有吗?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意境深厚。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扑面而来。“嫩嫩的桃枝鲜艳的花。美丽的姑娘要出嫁,把欢乐和美满带到婆家。”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两千多年前处于战乱时代的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幸福和美满家庭的追求。 这首诗读到这儿,才算真的读懂了。我们终于穿越了岁月的河流,走进了桃夭的意境。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片文字,我们似乎来到了周南那热闹的出阁宴上,看到了桃花般美丽的新娘,听到了那殷殷的叮嘱和美好的祝福,喜悦和感动,如温暖的泉水,汩汩地流到了我们的心间。 现在,让我们用动情的吟诵,一起向这位新娘送上跨越千年的祝福吧! 生读完之后,同学们你们是否能感受到这首诗里包含的那种幸福美满的气氛呢?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好的理解了这首诗,那么我们今天的作业是:把桃夭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散文或散文诗。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