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内容解析与教学设计案例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752782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构成的奥秘内容解析与教学设计案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内容解析与教学设计案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内容解析与教学设计案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内容解析与教学设计案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内容解析与教学设计案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构成的奥秘内容解析与教学设计案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构成的奥秘内容解析与教学设计案例课件.ppt(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化学单元评价的策略研究-用分解课标的方法命制质量评价检测试题,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 陆建源,用分解课标的方法科学命制初中化学质量评价检测试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评价检测的功能:一是评价 二是巩固 三是反馈 四是激励,一、现行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评价目标不准确12 性质定位不明确13 设计方法不科学,二、编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制定学习目标-把课程标准分解成学习目标,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a)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设计路线图,课程标准 教材 评价 教参 课堂教学设计(教案)课堂教学 学习结果,教师应像专家一样思考标准、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b)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程序备课、上课、作

2、业的一致性,(1)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2)我怎么知道学生已到那里了?(3)我如何安排学习活动才有利于 学生产生更好的表现?,(4)实施教学即评价:收集解释 反馈(5)作业:检测目标达成的工具,(c)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三项关键技能,技能1:如何将目标具体化?技能2:如何基于目标“用教材教”?技能3:如何实施“教学即评价”或目标导向的教学?,技能1:如何将目标具体化?,分解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分解是什么?,分解课程标准的意涵课程标准解读与课程标准分解的关系,分解课程标准的意涵,主要是将抽象物(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变成具体物(学习目标)把上位的学习目标细化为更下位、更具体的学习目标,即学习目标的

3、具体化。,(2)课标表述的基本方式,行为目标的陈述方式,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强调“知识与技能”维度,如:能从元素的组成上认识氧化物,1,生成性目标的陈述方式,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情绪体验等,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历时性的、过程性的,因而也称过程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这种方式指向难以或无需将结果量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过程与方法”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如: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2,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

4、式,明确安排学生各种各样的表现机会,所采用的行为动词通常是与学生表现什么有关的或者结果是开放性的。这种方式指向结果开放的课程目标,如:“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实验现象”活动和探究建议,3,普遍性目标的陈述方式,这种目标的特点是把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与学习目标等同起来,因而具有普遍性、内隐性、规范性。可适用于多个课程领域。如: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五化学与社会发展(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6,4,2、学习目标是怎样的?,学习目标有不同的层次,这里主要讨论单元/课时学习目标,涉及:学习目标的内涵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学习目标的表述,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5、。课堂层面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结果的表现形式(表现指标),它们是具体的、可直接观察、测量的行为表现。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它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设计起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1)学习目标的内涵,(2)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行为主体谁学行为表现(行为动词核心概念)学什么行为条件(学习环境 怎么学行为程度(表现程度)学到什么程度,学习目标的表述,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行为动词核心概念),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次数/空间等数量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

6、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是学习者,不是教师,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行为程度,(3)学习目标的表述,过程/任务结果进展,展示性成果性,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的关系课程标准分解的策略课程标准分解的基本方法课程标准分解的步骤课程标准分解例析不同陈述方式的课程标准的分解思路课程标准分解的注意事项课程标准分解的意义,3、如何分解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有怎样的关系?,课程内容标准和学习目标的对应关系,(2)课程标准分解的策略,(2)课程标准分解的策略,替代:一对一;如“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拆解:一对多;如“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把“常见元素”拆解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

7、素、“无变价元素”、“有变价元素”等。组合:多对一;如“能从组成上认识氧化物”,“知道无机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可以组合成“能从组成上把无机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这一学习目标。联结/聚焦:多对一;如“1.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3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可以联结/聚焦,形成“能对化学式进行分析和计算”这一学习目标。,(3)课程标准分解的基本方法,分解课程标准,就是分析一条内容标准的表述结构中是否具备了学习目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行为程度)。若有,则依据前述分解策略,或替代,或拆解

8、、组合、聚焦/联结,对其进一步扩展或剖析。若无,则须结合具体情境界定、补足,以形成课堂层面的学习目标。这种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方法可称作要素分析法。,(4)课程标准分解的基本步骤,第一步,寻找关键词即从内容标准中找到重要的名词(应知)与动词(应会)。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第六步,写出学习目标依据重点组合以及目标陈述的规范,叙写明确的学习目标。,现以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认识化学元素”内容标准(1、2)“认识氢、碳、氧、氮等与 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为例,说明如何按照上述六个

9、步骤将课程标准分解为学习目标。,(5)课程标准分解例析,分析内容标准的表述结构和关键词,“认识氢、碳、氧、氮等与 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核心概念为“元素”,表述的结构为“行为动词核心概念”,行为动词:“认识”、“书写”。,1,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说明:元素概念很抽象,只有在整个概念体系建立以后,学生才会有较清晰的认识。,2,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3,确定行为条件,4,确定行为表现程度,5,分解后的学习目标,1.通过前面出现过的H、O、K等元素的实例,知道元素概念。结合生活体验感受元素的存在。2.知道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通过元素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掌握常

10、见的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氢等8种非金属、钠等10种金属)书写和表示意义。3.知道地壳中和人体中的元素。4.了解元素的分类,知道原子中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与元素的种类和性质的关系。5.通知学习,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6,(6)不同陈述方式的课程标准的分解思路,(7)分解课程标准的注意事项,充分解读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这一标准的意涵;关注同一学习阶段不同领域目标间的横向联系,分析同一领域目标不同学习阶段间的纵向衔接;兼顾各地“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考纲”的要求;学习目标(表现程度)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阶段,且应为大多数学生能达成的;考虑学校教学资源(如时间、

11、条件、信息资料等)。,课标分解可以从尝试改变目标的叙写方式做起,就是要求教师站在学习者的角度,选用外部行为动词,陈述学生学习后的变化;要求老师用“我的目标是在陈述学生学习后的变化吗?我是如何检测、观察这种变化的?”不断追问,澄清教学目标。,(8)课程标准分解的意义,依据学习目标,制定评价目标细目表,依据质量评价检测内容(课时、单元、阶段)学习目标,再根据学生情况、检测时间的长短等,制定质量评价目标细目表。,2.2.1编制质量评价目标细目表,根据前面制定的检测内容的学习目标,再结合本内容的知识点、考点和能力考查要求等,以知识点为系列,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查为重点,对应学习目标中的能力要求,

12、制定质量评价目标细目表。,质量评价目标细目表中,应包含该阶段学习中所有的学点和考点,且要最大限度地体现课堂教学中的三维教学目标。,2.2.2编制质量评价检测题型细目表,教学质量评价检测题型细目表是考查目标、考查内容、难度、题型等要素间的关联表,是质量评价检测题和评价目标联系的桥梁,是科学规范命制试题的基础和保证。,编制时可根据常见的考试题型、评价目标、难度等来设置。对于不同的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题型。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活动与交流题、探究题等。有些知识点可结合中考中常见的题型只设置选择题;有些知识点可只设置填空题;有些知识点可设置两种或多种题型;有些重要的或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可设多题

13、检测。,一般来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课时检测题认知性目标A级的难度设在0.8以上,B级的难度设在0.7左右,C级的难度设在0.6左右,总难度控制在0.8左右。该表是命题的依据,其目标要求和评价细目表中的要求相对应。,2.3依据质量评价题型细目表,编制质量评价检测题,2.3.1 利用教材内容的命制质量评价检测题整合策略。整合策略主要是指利用教材中的典范性材料作为命题素材,将课内与课外材料有机组合,并进行评价、整合,从而命制试题。,(2015中考)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研究。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

14、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在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到上述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观察到 现象时,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且恰好完全反应。,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pH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10、图11所示。由图10、图11可知,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已发生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对于某些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只要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观察到 现象,就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迁移策略

15、,迁移策略主要是指利用教材丰富的科学材料直接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4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b_。(2)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填字母)。(3)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4)实验室将A装置加以改动,在高温下使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按此反应,试计算工业上要制取5.6t氧化钙,理论上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化用策略,化用策略是指将教材中的素材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重组运用,

16、进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策略。,自然环境是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的。图2是自然环境中部分物质的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知识点9,目标要求A(1)写出两种常见金属元素的符号:;图2 自然界中部分物 质的循环示意图知识点8,目标要求A(2)示意图中共出现了 种非金属元素,根据示意图中给出的微观粒子及其变化规律判断,生物圈中至少含有 种非金属元素。知识点5,目标要求A(3)地球岩石(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写元素符号)知识点1,目标要求A(4)大气圈中存在的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名称是。知识点2,目标要求B(5)氧气(O2)、二氧化碳(CO2)中都含有。(A)氧气分子(B)氧元素(C

17、)氧原子,2.3.2改编原题命制质量评价检测题,以更换情景、改变题型、增减信息、变换设问、改动数据、多题合并等方式,改编已有的习题为课时检测题。这样,既使习题新颖,又能符合学情实际和目标要求。,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C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知识点2,目标要求B 例3 中科院的核聚变试

18、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原子核内都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氚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核聚变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B氘原子和氚原子均属于氢元素C氘原子和氚原子是两种不同的氢原子 D不同的原子肯定属于不同种元素,2.3.3活动交流型质量评价检测题的命制,活动表现评价要求学生实际完成某种任务或一系列的任务,如编故事、演讲、做实验、操作仪器、辩论、调查、实验设计、制作概念图等,并从中表现出他们在理解与技能上的成就。因此,活动交流型检测题命制完成上述任务形式出现。可以以教材中的栏目

19、(如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中讨论栏目、资料卡片栏目、化学技术社会栏目、调查与研究栏目)、核心内容、化学事件为参考命制检测题。,知识点1,目标要求,知识点6,目标要求 例4学习完元素和原子结构知识,大家心里一定有许多感概,这里有一篇只史一言同学抒写的心中的原子:原子,分子之构成者也。若无原子则无分子,原子可独构一物,亦可构为分子,而后分子构一物。物之构成原子不可缺也。原子虽小,然威力甚大。君不知原子弹乎。惜哉原子,痛哉原子,妙哉原子大家一起欣赏和感受。课后请你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心目中的元素和原子,文体不限,()书写一体化教学案,“教学案”教学方式的实施,将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思维空

20、间和时间,也会给学生提供复习巩固的依据,“教学案”既是学生的笔记本,又是练习本,也是纠错本,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结实的基础。但是,在教学案的设计编写中,将大大增加老师的工作强度,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血;特别是老师们既要写教学案,又要写教案、再要做课件、教学案的批改等,工作量实在大。但教学效果显著.,主要优点(1)使学习目标一目了然,重点难点一清二楚。(2)提高了师生的课堂利用率。(3)便于学生进行自学。(4)容易形成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5)使用教学案,容易进行教学反馈。,一、对教学案的再认识1教学交流多元化的产物 所谓“教学案一体化”,是指教师将详细教案简约为学生学案,通过教案学

21、案的有机统一和师生的共同探讨,完成设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教学的教学活动程序的一种课时计划。,“教学案一体化”可全方位地强化师生间的交流,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多媒体交流”仅限于少部分同学,“教学案一体化”则是全部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更实用。,2教学载体经济实效的需要,各种音像资料、网上资源、多媒体课件、实验、学科教材等是“情境”的常见载体,而“教学案”则是最有效、最经济、最现实的“情境”载体之一。一张教学案纸包含了学、教、考的全部信息、且针对性强。,3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的途径,“给人一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通过对“教学案一体化”的编写可进一步熟悉教材,理解规律,提高教学能力。,4提高教学质量的保

22、证,第一、课堂形式规范、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都很明确。第二、课堂容量大;第三、便于长期保存。从这几点意义上来讲,使用教学案一体化就明显优于粉笔加黑板的满堂灌的讲述。,二、教学案的功能,1学生学习的助手()教学案学生学习活动、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的书面材料。()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课前准备、课堂活动等要求,。它是先学后教的教学理论的体现。()在教学案的设计和书写中,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法,体现出学法、考法和记法。教学案设计最主要的是要体现学案的要求。,教师教学的抓手,()教学案中教学探究过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思路和双边活动等是重点。(2)在新课标下,“教学

23、案”中的课堂教学探究内容体现新课标要求、考纲要求;既要有能力的体现、又要有学生化学素质的培养。,三、编写教学案的方法,1确定教学案的结构(1)内容上要突出“一体化”特征“教学案”内容选择要具有一体化的要求,如教学目标的展示;知识网络结构(包括旧知复习和新知探索)展现;引导学生思维的方法和过程介绍,知识、资料(含例题分析)展现,课件、课内外练习题的整合等,均是“教学案”中重要的内容。,(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包含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学习目标的确定;自主探究的建构、协作学习的建构、发展性学习的建构的方案,规律、定理的记忆方法,知识的归纳总结方法等等。,(3)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 创设教学情境;指导学生

24、的自主探究;组织学生的协作学习;创设发展性学习情境等。有关“学”“教”“练”“考”的内容,是教学案的主要内容,2.注重学习情境创设,(1)明确学习目标 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作了明确的要求。(2)创设学习情景 寻找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作为问题情景,适当编排具有启发性、挑战性、激励性、开放性的问题作为探究点。,(3)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差异,(4)还要注意例题的典型、精干。为了让学生能写课堂笔记,应在“教学案”中留有一些学生书写笔记的位置。,3.建构自主探究情境,教学案中应有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例自学反馈、自主梳理等栏目。,4.设置实践活动情境,注重知识反馈

25、,(1)组织测评和练习 要精心设计了一些练习题,这些习题目涵盖主要教学目标,难度由小到大。题量适度(一般来说课堂反馈5题,大约用时5-10分钟;课外练习6题,用时20-25分钟;提高题1-2题,用时10分钟),以确保测试的效度和信度,让学生每节课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学生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动力所在。,5.精心设计栏目,初三年级栏目,四、教学案编写和使用,(1)分工合作,发挥集体智慧“教学案”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提高编写质量,备课组应人人参与、分工合作,集体讨论、严守程序、共同努力,团结合作。一份优质的教学案一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教学案”编写的程序是:(

26、1)根据教材内容学习教学建议、中考考试说明、新课标(2)再按单元,分配主备;(3)集体讨论,确定格式、内容、习题;(4)由主备执笔,完成教学案编写。(4)使用完成后,集体反馈意见,完成修改。(建筑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之上),“教学案”编写内容的分配方法:以书本上的课题顺序为基础,把一课题分成1-2课时,最多的可能是3-4课时,期中期末复习另加。深度、广度的把握以新课标为准。,正确使用,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案”的使用,应体现出师生交流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通常可采用下列步骤:(1)发:将“一体化教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充实知识,完成自主梳理。这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

27、也十分有利于学生自学、补学以前基本知识。(2)查:课堂检查,课堂教学。(检查学生的自主梳理情况,强化学生课堂学习)(3)练:【自我评价】【衔接中考】课外完成,第二天交。(4)评:批改后,对错题或共同的错误评讲。(融在后面的教学内容中),五、教学案举例和分析,3.个人备课细化,备目标备学生备情景备引入备实验备习题(作业)写教案做课件记反思,备课的具体内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内容等。其中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体,要设计好具体的活动环节和步骤,做到项目齐全,思路清晰,书写认真工整。重点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及老师的指导措施、能引导学生学习

28、的关键问题等。,4.观课议课提升,观课中的“观”是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议课中的“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1)明确观课议课的内容和任务,让观课者带着理念进教室,了解观课内容,开展教学设计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师观课议课的内容应该是包括目标设计与达成、情境设计、课堂反馈、学生活动、实验操作等五个方面,因此,我们要求每个观课者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设计、学生活动及问题设计、实验改进设计、课堂检测题设计等方面重点思考,使每一个观课教师在末进课堂前已对课堂教学的情况有了较好的了解,有了自己的做法。这为议课中的“议”作了较好的准备。,根据议课要求,成立观课小组,(2)编制课堂教学观课表,提高观课议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课堂教学观课表要体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要求,课堂教学观课表要体现教师的发展性要求,课堂教学观课表要体现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求,(3)开展多种交流方式,提高观课议课的效率,组织面对面交流。提倡个别交流。进行书面交流形式。,开展网络观议课 尝试网络直播互动议课活动。组织论坛交流。设立个人博客。,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