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851425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毕业论文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学生姓名: 曾真所在学院: 会计学院专 业: 财务管理 学 号: 40615057指导教师: 成 绩: 2010年5月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本毕业论文成果归西南财经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曾真作者专业

2、:财务管理作者学号:40615057 2010年5月13日 西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论文(设计)名称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论文(设计)来源自选论文(设计)类型B导 师学生姓名学 号40615057专 业财务管理 开题报告内容:(设计目的、要求、思路与预期成果;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资料收集计划;完成论文(设计)所具备的条件因素;写作的基本思路等。)一、调研资料的准备:从互联网、专业论著和各种专业期刊杂志搜集论文相关资料。二、论文设计目的、思路及预期成果(一)目的:分析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财务行为各个方面的影响。(二)思路: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始终与建立

3、和完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自2007年1月1日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实施。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趋同,确立了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同时也对一部分的计量属性进行了重大调整。这些改变,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掌握新准则的内容,认真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并且在实务中充分贯彻落实,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加投资者信心、提高资产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改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也有着深刻的意义。在当前市场化进程越发深入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加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使企业的收益、利润等得质量有显著提高。本文将就新会计准则的部分重大改

4、变、调整,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探讨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财务行为的影响,同时对因为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企业应做出的相应反应而做出解析和探讨。 (三) 预期成果:探讨实际运用新的会计准则中对企业财务行为的新要求以及企业相应的调整措施。三、内容结构: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一) 文献综述(二) 新旧会计准则之处对比情况(三)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四)企业如何建立健全应用和掌握新准则的机制四、时间安排:2009年10月23日 选题指导2009年11月10日前 将完成开题报告2009年12月5日前 将完成论文的粗纲、细纲 2009年12月25日前 将完成论文的初稿2010年4月30日前

5、 将完成论文的修改稿2010年5月13日前 将完成论文的最终定稿五、完成论文所具备的因素:(一)对新准则的深入理解,学习(二)对当前公司治理的解析(三)大量的时间投入(四)老师的指导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论文(设计)类型:A理论研究;B应用研究;C软件设计等;中文摘要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在企业整个会计财务活动中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我国在20世纪九十年代才正式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则目前我国经济尚处于转轨时期,旧的会计准则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以及滞后性越发明显。而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我国会计准则也应当以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这样才能更好的实行复杂多变的国际经

6、济新秩序。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构建起一套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能够独立实施和执行的、与国际会计标准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盈余管理则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实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在当前金融市场中,会计报告不仅仅是管理当局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判断的基本借鉴。对于企业来说,正确学习新会计准则,准确掌握其内涵,并且运用新准则的各方面规定来进行盈余管理,是体现并提高企业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拟就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如何进行盈余管理这个问题进行探讨,试图从

7、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各个会计要素的计量等各个方面入手,分析新旧会计准则对这些方面规定的不同,解析现状,剖析问题。最后针对于企业应当如何更好的进行盈余管理这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本文首先在新旧会计准则基本认定的不同之处做出阐述,其次针对于不同的计量属性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解读新准则不同的收发计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最后,在当前新局势的情况下,对于如何进行更为有效的盈余管理提出相应的方法和意见。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企业盈余管理 会计要素AbstractAccounting standards is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 engaged in accounting rules a

8、nd guidelines. Throughout the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activities in the enterprise plays a guide role. As the nineties in the 20th century in China was formally established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Chinas economy is still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the old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market

9、 economy and the lag is more obvious contradictions. In the cas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s accounting standards should be convergence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Order to better implement complex and changin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February 2006 Chinas Ministry of Finance i

10、ssued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system. China promulgated new guidelines mark the beginning of a building needs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ndependent of implementation and enforcement, an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system

11、.Earnings management refers to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compliance with accounting standards, based on reports by enterprises outside the control or adjustment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main act to maximize their own interests.In the current financial markets, not just th

12、e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ports to measur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status of the important basis for investors to make investment judgments is the basic reference. For enterprises, the right to learn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ccurate knowledge of their mean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rovisions

13、 of the new guidelines to carry out all aspect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s the embodiment and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corporate value.This proposed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on earnings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to discuss the issue, trying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on the measurement of accountin

14、g elements in all enterprises in various aspects, analysis of old and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on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in these areas, status quo analysis, analysis of the problem.Finally, the enterprise should be how to manage earnings to better solutions to this issue. This article first ide

15、ntified in the old and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differ from the basic to make elaborate, followed by measurement attributes for different aspects i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different transceiver interpret the new guidelines on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profits. Finally, in the current co

16、ntext of new situations, how to carry out more effective method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advice accordingly.Key Word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Earnings Management Accounting Elements目录一、 文献综述.8(一) 新会计准则方面8(二) 新会计准则关于企业盈余管理方面9二、 新旧会计准则之对比情况.10(一) 确立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10(二) 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11(三) 财务报表的变化.12三、

17、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12(一) 会计准则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关系.13(二) 基于不同角度下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131、 长期股权投资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13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143、 资产减值准备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144、 存货计量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155、 费用资本化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16(三) 新准则对企业利润结构体系的重构及对报表披露的影响.16(四) 新准则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17四、 企业如何建立健全应用和掌握新准则的机制.18(一) 建立中高层财务人员学习机制,全面推新广准则实施18(二) 正确和全面理解会计准则的关键点.18(

18、三) 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中深入具体掌握新会计准则19(四) 加强对相关利益者的保护,维护相关利益者的权益19(五) 建立和完善约束机制和财务监督机制.19参考文献21致谢22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会计准则包涵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技术标准,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第二,会计准则是资本市场的一种重要制度规则,是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依据;第三,会计准则是国家社会规范乃至强制性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规范经济秩序和从事国际经济交往等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基本准

19、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二是38项具体准则,为主要规范企业发生的具体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三是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主要包括具体准则解释和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等,为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提供操作性规范。一、文献综述 (一)新会计准则方面 1、厦门大学葛家树教授(2006)葛家树:创新与趋同相结合的一项准则J,会计研究,2006(3)认为,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是“创新与趋同相结合的一项准则”。具体来说,就是我国新的会计准则在与国际准则进一步趋同的同时,也针对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制订了适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准则。当前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可用下图表示: 在整个企业会计法规体系中,我国在基本准则与国际相

20、统一的前提下,具体准则却又有着本国所独有的创新,例如第十条和第十一条,前者阐述了会计要素的确定原则和我国承认的六项要素,至于第十一条是为了同国际会计惯例趋同,保持我国会计改革的连续性。总的来说,我国的基本准则,是我国现阶段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趋同的同时,某些方面,已有超前的成分。它已不是一份置身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之外的“理论”,而是融入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在其中起指导、评估和发展具体准则的作用。所以可见,趋同是互动的,在会计准则建设方面,我国也未尝不可以创造出可供别过借鉴的经验。 2、周守华 张敬峰(2006)周守华 张敬峰: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6(12)基于企业

21、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管理变革与企业战略管理具有理论一致性和实践一体性,代表了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的革命性影响和财务与会计之间的直接互动,必将使得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也随着新准则的实施 演化变迁,新准则将会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治理、财务战略、财务风险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组织等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3、财政部会计司(2008)财政部会计司: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J,会计研究,2008(6)企业准则体系在我国上市公司得到了平稳有效实施;同时内地与香港在年报上的差异也逐渐消除。在结合各项会计准则具体项目的执行情况后进行比较分析,也

22、充分支持了上述论论据。同时,新会计准则的经济效果在上市公司中也逐步体现出来,有利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同时有利于促使投资者可持续投资,更为重要的是新准则为企业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进行融资和投资奠定了基础和平台。 4、薛爽 赵立新(2009)薛爽 赵立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基于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J,财贸经济,2008(9)新会计准则承载的重要使命是提供更为可靠、有用的高质量会计信息,在与旧准则进行数据实证比较后,指出在新准则下净资产和盈余信息具有更高的价值相关性,新旧准则之间的净资产和盈余差异具有增量的信息含量。并且同时也进一步肯定了新会计准则能够更好的反映股票价

23、值和市场价值。 (二)新会计准则关于企业盈余管理方面 1、季晓东 徐星美(2007)季晓东 徐星美: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新会计准则探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3)新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遏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例如谨慎采取公允价值,长期股权投资后续核算方法的改变,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以及限制企业合并调节盈余的行为等。但是在另一些方面,例如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准则,资产减值准备中会计选择与职业判断增多,以及借款费用资本化等,却又给盈余管理留有余地,甚至扩大了利润操纵的空间。因此,规范新准则下的盈余管理有着现实的紧迫性。 2、钱爱民 张星民(2008)钱爱明 张新民:

24、新准则下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的重构J,会计研究,2008(6)由于企业盈余管理的最终成果之一即是企业的利润结构的内部转移以及其质量情况。在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时,也就不能忽视对企业利润结构的改变的作用。在新会计准则的前提下,由于资产的概念体系与计量属性、收益观点、利润的确认与计量以及财务报告等方面军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势必会对以往的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造成严重的影响 3、陆正飞 张会丽(2009)陆正飞 张会丽:会计准则变革与子公司盈余信息的决策有用性J,会计研究,2009(6)新会计准则扩大了合并报表净利润与母公司报表净利润之间的差异。由新旧准则下该差异相对于合并报表净利润

25、的增量信息含量的变化,实证结果显示,上述差异在旧准则下并没有为母公司投资者的股票定价决策带来额外的信息;而在新准则下,该差异的决策相关性显著提高,并能提供合并报表净利润之外的增量信息含量。这就意味着,合并报表净利润中已包括但母公司报表净利润中未包括的子公司已实现而未分配盈余,能够在合并报表净利润基础上提供增量信息含量。 4、叶建芳 周兰 李丹蒙 郭琳(2009)叶建芳 周兰 李丹蒙 郭琳: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9(3)在新准则中,企业在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通过实证结果发现,当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比例较高时,为降低公允价值变动对利润的影

26、响程度,管理层会将较大比例的金融资产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为了避免利润的下滑,管理层往往违背最初的持有意图,将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短期内进行处置。对于研究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视角。二、 新旧会计准则之对比情况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以及全面执行,标志着我国财务会计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也体现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进一步趋同。在市场竞争越发深入和经济全球下的背景下,深刻掌握新会计准则的重大改变和具体要求,是企业增强自我核心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动态进一步结合,适应自身具体要求,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目标的根本途径。(一)确立资产负债表的核心

27、地位 与资产负债表相对应的是利润表观,利润表观要求准则制定者在准则制定中,首先考虑与某类交易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和计量。而资产负债表只是作为为了确认与合理计量收益的中介,成为利润表的附属。资产负债表观是指在某项交易或事项中,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在资产负债表观下,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长期以来,利润表一直在财务报表中处于显要地位,成为考核管理层治理业绩,管理绩效,和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表现方式。但是利润易受到管理层人为因素和企业不同会计政策选取的影响,甚至可以有操纵利润,以实现企业各个不同阶段的财务目标的行

28、为。同时,过分关注于利润会造成管理层短期行为和忽视长期利益,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和实现战略计划。而资产负债表观则要求企业提升资产负债信息质量,及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如实反映资产未来收益,不高估资产价值;同时要求企业合理预计负债,全面反映现实义务,不要低估负债。企业只有在所有者权益,即净资产增加的情况下,才表明企业价值增加了。突破了传统的单纯利润考核概念,促使企业着眼于长期战略,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优化资产和资本结构,提高决策水平。(二)对计量属性做了重大调整新会计准则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进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在企业交易性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中可以更加清晰

29、的反映出其现时价值,符合会计的准确性和明晰性要求。期末对存货、固定资产等的净现值的使用,同时也更好的体现了企业各项存货和固定资产的期末价值,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合理计提减值准备,符合会计谨慎性的要求。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合理谨慎的引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进一步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因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入发展,上市公司股票、债券、基金、各类理财产品和金融衍生品等若还是采用历史成本的计量,会造成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极度不配比,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其内在价值。这对公司的盈余管理,税收规划和调整,风险确定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引用公允价值,是符合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趋势,也是更

30、加合理的实现企业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在同时,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应当遵循谨慎、适度、有条件的原则。因为公允价值本身特有属性决定了在判断公允价值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人为性,同时易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从而存在计量不可靠甚至操纵利润的可能。所以我国在具体行使当中,规定了只有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三)企业财务报表的变化原制度对于不同行业,包括一般企业、银行、保险、证劵等行业财务报表的组成和内容有较大不同,而且是具体见于相关会计制度。新准则同意了各行业财务报表的编报要求,同时又兼顾了金融企业的特殊性,涵盖一般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

31、司等类型。同时,原制度规定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及现金流量表;新准则规定,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新增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在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资本市场越发趋向于成熟的情况下,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能从公司内部情况反映公司治理的稳定情况。同时报表外部使用者也可以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同其他三大报表结合起来,对公司的经营结构、未来发展情况和稳定性有更加全面、深刻的掌握。同时准则对附注披露做出了一般要求。附注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高。附注要反映在表报正表中不能反映的信息,包括各项报表项目的明细信息和风险信息,公司重大会计政策,估计事项的变更和

32、各项重大诉讼、未决事项等。可以说附注在一定程度上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包报表正表。在目前的实务当中,对附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提高。三、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对于盈余管理的具体界定,一直都没有达到一个统一的看法,但在以下几个方面却是一致的:第一,企业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相关法律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综合利用一些会计与非会计的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第四,盈余管理的目标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企业的盈余管理对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提升企业经营治理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有重大作用

33、。(一)会计准则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关系首先、分析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关系,离不开会计职业判断。因为在财务经营活动中,只有进行专业的职业判断,才有可能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保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但由于在实际的财务活动中,股东、董事会、经营者、债权人之间由于财务目标的不一致,对于企业在具体交易和事项中应当采取的认定和风险管理等往往难以达到共识。在各方博弈的过程中,会计要达到完全的中立并非易事。但是会计准则的存在对相关财务各方在会计具体政策的选择当中提供了一个空间的范围,为盈余管理创造了条件,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其次,由于各项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各个企业具体实际情况的特

34、殊性,决定了会计准则不可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都考虑到,只能就常规业务作出一般性规定。同时,会计准则在实务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不能与企业的财务活动一一对应,这就为管理当局选择有利于自身的会计方法、会计估计和披露方式提供了灵活性。这样,管理当局应当在会计准则作为基本出发点和根本规范的情况下,运用自身合理判断,结合企业具体情况,以实行企业盈余管理和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二)基于不同角度下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1、长期股权投资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首先,在初始计量当中,新准则扩大了成本法的适用范围,规定投资企业能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的情况下应当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只是在编制合并报表

35、时,再按权益法进行调整。这么做可以降低管理企业利用“长期股权投资”在权益法中的“其他权益变动”这一二级科目来进行关联交易,从而虚高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情况,提高了企业会计的明晰性和可比性,使得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其次,在权益法中对于超额亏损的情况也做出了改变,原准则规定在确认应承担被投资单位的净亏损时,应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至至零为限,新准则则规定应以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比如说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有长期应收款时,这实质上也构成了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在长期权益上的投资,当被投资企业发生净亏损时,长期应收款也应当在冲减

36、的范围内。若有承担额外顺势义务的,还应当进一步确定为预计负债。这一规定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体系中的实质大于形式的规定。但同时对投资企业来说,也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因为在原准则要求下,在账面价值减至零后的继续亏损只需在附注中披露,而不用计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但在新准则中,在投资冲减至零后的继续冲减,实际上引起了利润表中利润的投资收益的负增加,减少了企业的利润;同时也降低了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关类项目和期末所有者权益。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新准则规定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和“公允价值变

37、动损益”。这就降低了企业期末所有者权益的可靠性。因为企业往往存在着投机性偏好,同时由于我国是属于新兴资本市场以及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中有价证劵的价格往往不仅仅受其内在价值的影响,投机因素,内部人操作因素,信息不对称因素等都有可能影响价格。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价格上升时,计入资本公积,表面上看是使得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增加了,但是这种增加带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是一种“未实现”的所有者权益。在未来很有可能会跌破原始账面价值。并且这种资本公积并不能转增资本,所以,实质上,这种增加并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风险管理等。比如在2006到2007年我国股市高涨的情况下,大多数上市公司

38、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都高于其原始投资价值。但是到2008年乃至2009年,情况就不容乐观了。并且也因为公允价值存在着不可靠的特性,企业完全也可以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做利润的“蓄水池”达到平滑利润的目的,所以新会计准则在这方面扩大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甚至扩大了利润操纵的空间。 3、资产减值损失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首先,新准则改变了资产减值测试的频率,由原准则要求的对各项资产应当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变为新准则规定的企业只有存在资产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需要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但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例外。其次,新准则明确了资产可回收金额的估计方法。原准

39、则规定资产可回收金额按照资产的销售净价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较高者确定,新准则规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应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由于不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未来销售净价无法合理掌握和预知,由销售净价改为公允价值更能合理的评估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和可回收金额,但是公允价值的主观性和不可靠性决定了资产可回收金额的不确定性,这样,内部管理人员就可以基于不同的目的和出发点,在确认可回收金额时背离其真实的价值。最后,新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损失转回做了禁止性规定。在企业财务活动中,资产减值损失向来是被认定为企业操纵利润,以实现IPO、再融资、发行债

40、券或者逃税的基本途径之一。当资产减值损失发生时,被计入费用并最终进入当期损益,从而引起利润的减少。在企业本期利润丰裕时,可以通过资产减值损失作为利润的“蓄水池”,达到平滑利润的效果,若以后年度利润不足或者亏损,就以转回资产减值损失这一方式,虚增当年利润,给外界形成经营稳定的假象。亦或者为了实现融资最低门槛的要求,以丰补寡,达到有价证券上市和再融资的目的。新准则规定对于前期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但在资产处置、出售、对外投资等情况下除外。4、存货计量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在本次新准则所做出的调整当中最引人注意的有两项变革:第一是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可以

41、计入存货成本;第二是取消了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后进先出法。 原准则中,不允许将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存货成本,而在新准则当中,存货准则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也可以将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部分计入存货的成本。存货准则的规定某些存货项目的成本应包括相关的借款费用。这样,会导致期末利润表中财务费用的减少,从而提升当期利润;并且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的金额和期末所有者权益也会相应的的上升。并且,在借款费用中,管理当局对于具体资本化费用金额的认定也也存在很大的主观性和任意性,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外部报表使用者很难获取真实的借款费用的使用情况,为企业盈余管理,调节利润提供了条件。 新会计准

42、则取消了旧准则中的后进先出法,规定了企业存货的发出计量可以选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则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对原有采用后进先出法的企业的盈余管理就会产生一定的遏制作用。因为在通胀的情况下,若采用后进先出法,则由于物价上涨而带来的存货成本的上升就可以在当期得到补偿。这样,就低估了期末存货成本,高估了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而降低了企业本期利润,达到避税的作用。5、费用资本化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新旧准则对于费用资本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无形资产研究开发的不同阶段的区别对待;二是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在无性资产的研究开发中,原准则规定,所有

43、无形资产均按一定的期限分期摊销计入损益。新准则规定,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开发支出,可以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将研究阶段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是因为在研究阶段,对于未来研究成果是否能够成功有很大的未知性,所以将研究阶段支出计入损益,更加符合配比原则。同时由于在研究和开发费用的不同区分在企业外部人来说很难掌握真正的信息,这就为企业管理层在会计中区分研究和开发阶段有很大的任意性和人为主观性。若企业将研究费用过分的夸大,会因为这部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使得企业的利润减少,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借款费用资本化得范围扩大表现在扩大借款费用允许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和扩大了借款费用允许资本化的借款

44、范围。这项改变使得原来局限于固定资产和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才能资本化的规定在范围上得到了延伸,致使企业在本应计入当期费用的支出资本化,进而使企业将其作为盈余管理的工具。由于将这部分借款费用资本化后,企业实际上使用时是混合着使用,比如说为符合资本化专门借款用于短期投资操作,进而产生投资收益,这样收入和费用就存在不配比的情况,从而存在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为企业利润的增加创造了空间。(三)新准则对企业利润结构体系的重构及对报表披露的影响利润体系结构,既是指构成利润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以及其在整个利润中所占的比重。从一个企业的利润体系结构当中可以看出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远景、企业管理者的管理业绩

45、,企业收益的稳定情况和质量。若企业的现金周转速度快和收益质量高,可以判断出企业将保持较高的行业竞争能力和竞争实力。新会计准则在企业收益利润的具体构成方面,财务报表的对外发布都有了新的规定,这些也势必对企业的利润构成体系及报表的披露产生重大的影响。第一,新准则当中将原来的“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取消,而统一为“营业利润”,这是因为在当今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经营往往多元化,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难以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将二者纳为一体,更加科学;第二,营业利润的构成包括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些属于“未实现”的收益和损失,将其纳入利润表,更好的全方面反映了企业潜在的未来风险和盈利。但是正如上文所论述到的,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企业的这部分利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甚至为企业盈余管理创造了空间,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并且,公允价值造成了企业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不一致,中间有一部分的收益是未实现的,企业在分配利润和发放股利时,不得不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由于资产减值损失一经计提不得冲回,这就使得企业在计提减值损失时要更加的稳健慎重,而不能如以前一样依赖于资产减值损失起到盈余管理的作用;第三,将“投资收益”纳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