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龚丽平).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73257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龚丽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龚丽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龚丽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龚丽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龚丽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龚丽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龚丽平).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单 位 会计093班 学 号 096032305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会计学专业)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姓 名 龚 丽 平 专 业 会 计 学 指导教师 张 小 有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二零一二年九月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及任务书论文(设计)题目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学生姓名龚丽平专业会计学指导教师樊南昌1.选题目的和意义目的:2006年2月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于资产减值预备的计提做出了全新的规定,力求更真实地反映公司资产的质量。但从近六年的实际情况中我们不难看出,新资产减值准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改进和完善了现行准

2、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抑制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但其还存在一定缺陷,这些缺陷仍然会给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留下一定的空间,鉴于我国上市公司有利用资产减值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结合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结果来做出一些约束建议。意义:本文将在对现行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制定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问题进行分析,以寻求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抑制过度的盈余管理的具体办法。2本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国外研究:MeNieholS和Wilson(1988)通过对单一应计项目备抵坏账的调查来研究企业管理人员是

3、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作者认为,当公司收益异常波动的时候,都会选择能调减收益的备抵坏账的处理方法。发现当企业的利润非常大或非常小时,企业都倾向于提取较高的资产减值准备,这意味着企业管理人员有利用减值政策进行利润平滑和大清理的盈余管理行为。Zucca,Campbell(1992)研究了1978-1983年间67家公司发生的77次资产减值。作者运用随机游走模型预测收益,发现77次减值中有45次是在盈余低于预测值时被确认的“大洗澡”动机,只有22次是在盈余超过预期值时被确认的“平滑收益”,作者认为这是资产减值被用来盈余管理的证据,同时,研究发现大量的资产减值是在第四季度确认的。Riedi(2004)对S

4、FAC121发布前后资产减值的报告动机和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准则发布之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经济因素的关联度比发布之前更低,而与公司“大洗澡”行为有更高的关联度,SFAC12发布后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不能反映公司的基本经济状况,相反,随意冲销体现的机会主义更加强烈,导致是会计信息质量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国内研究:黄婷晖(2002)对特别处理公司、暂停上市公司或终止上市公司在被ST、PT或停牌的前一年执行减值准备政策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这些特殊的公司在被处理的压力下,在重要年度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政策给予的权利进行盈余管理,计提了高比例的超常减值准备,这样可以使公司在下年转回减

5、值从而提高利润,摆脱被ST、PT或者是停牌的危险。赵春光(2006)对2002-2004年期间我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共3016家的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检验得出结论:计提减值前亏损的上市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亏损;减值前亏损的并且无法以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来避免亏损的公司会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大洗澡”,为下一年盈利做准备;减值前盈利的公司会处于利润平滑的目的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减值前盈利的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来避免盈余下降。于李胜(2007)对新准则颁布前后计提和转回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动机是否存在差异进行了研究,最后发现新准则中

6、关于禁止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规定,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并且由于财政部、证监会的相关政策实施得当,抑制了上市公司在准则过渡期突击转回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动机。沈烈,廖育娟(2009)通过对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进行研究,揭示资产减值准备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关联关系,着眼于现行准则下资产减值的新特点来分析现行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产生的影响。文章认为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降低了资产信息的相关性;禁止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仍不能完全避免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利润操纵的问题。发展趋势:近些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关注逐年升温,主要围绕运用资产减值政

7、策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研究,并且初步证实,具有避免ST、扭亏、亏损、变更及配股动机的上市公司存在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这些文献的特别意义在于探索了中国特定的制度因素(如ST制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这是国外的文献所没有涉及的。但是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的研究现在看来还比较粗糙,不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都有很大的差距。3 主要研究内容一、 引言二、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一) 资产减值的基本理论1、 资产减值的认定2、 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3、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和减值损失(二) 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1、盈余管理的概念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目的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

8、段三、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一)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二)新准则对非流动性资产盈余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分析(三)案例分析四、加强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与盈余管理的建议(一)提高资产减值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二)加大严惩力度(三)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五、结论4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包括实验设计、调研计划、资料收集、参考文献等内容。(1)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到图书馆通过仔细查阅书籍、期刊收集大量的资料(2)上网搜索学习与选题有关的专业知识(3)阅读一些国家对上市公司的相关政策(4)运用案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时间安排:暑假7月8月:文献的收集及研读;9月底:完成初稿

9、;10月中旬:完成二稿;10月底:定稿。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6,(2).3王玖春.2009.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化及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J.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版).2009.4傅蕴英,唐菊香.资产减值准则修订对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关于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操控利润的实证检验J.财会月刊,2011,(2).5李春.2007.我国亏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的行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济南:济南大学6王建新: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动机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来

10、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07年第5期。7张昕,杨再惠.中国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避免亏损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7(9).8周喜革.对企业盈余操纵相关问题的研究.会计之友.2008(5).9王宁,风帆股份“四季度”惊变.证券市场周刊.2009(4).10吴小娟.基于博弈论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硕士论文.2006.11 Healy,P,and J.Wahlen.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J.Accounting,1999,(13

11、):365383.12 Bartov,E.F.Lindahl and W.Rieks. Stock price Behavior around Announcements of Write-off Forthcoming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1998,(4). 5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签字: 年 月 日江西农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报告)完成情况登记卡姓 名龚丽平性 别女学 号09602305院(系)财会系专 业会计学班 级093论文(设计)题 目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完成情况完成提纲时间2012.5.30完成初稿时间2012.9.20完成

12、二稿时间2012.10.20定 稿 时 间2012.10.31主要参考资料索引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6,(2).3王玖春.2009.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化及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J.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版).2009.4傅蕴英,唐菊香.资产减值准则修订对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关于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操控利润的实证检验J.财会月刊,2011,(2).5李春.2007.我国亏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的行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济南:济南大学6王建新: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

13、理动机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07年第5期。7张昕,杨再惠.中国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避免亏损的实证研究.管理世 届.2007(9)8周喜革.对企业盈余操纵相关问题的研究.会计之友.2008(5).9王宁,风帆股份“四季度”惊变.证券市场周刊.2009(4).10吴小娟.基于博弈论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硕士论文.2006.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情况指导次数指导日期求教事项指导内容指导教师签 名12012.05.30大纲确定选题和大纲22012.06.10开题报告初稿内容修改32012.06.15开题报告定稿内容修改42012.09.30初稿内容和格式修改52012

14、.10.20二稿内容和格式修改62012.10.31定稿内容和格式修改江西农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及评语表姓 名龚丽平性 别女学 号09602305院(系)财会系专 业会计学班 级093评语建议等级: 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系(教研室)主任审查 意 见 答辩成绩: 签章: 年 月 日院(系)领导审定意见总评成绩: 签章: 年 月 日备 注 论文(设计、报告)成绩按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未安排答辩的学生,答辩成绩注明“未安排答辩”。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文中合法应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

15、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成果。本文如违反上述声明,愿意承担以下责任后后果:1交回学校授予的学士学位;2学校可在相关媒体上对本人的行为进行通报;3本文按照学校规定的方式,对因不当取得学位给学校造成的名誉损害,进行公开道歉;4本人负责因论文成果不实产生的法律纠纷。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摘要 资产减值政策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能够挤掉上市公司资产中的“水分”和“泡沫”,以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资产价值。然而在资产减值准则实施的十几年时间内,我国上市公司对资产减值准备的滥用却大行其道,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严重影响

16、了会计信息质量,使得资产减值准备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法宝。长期以来,上市公司虚报资产和利润的现象相当普遍。为了遏制利润操纵的行为,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于资产减值预备的计提做出了全新的规定,力求更真实地反映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新会计准则也对资产减值作了较大的调整,并规定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新政策是否对现在的盈余管理现象有抑制作用,能否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成为了业界争论的焦点。本文阐述了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新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的相关准则,对于遏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如何。【关键字】:资产减值;盈余管理;新会计准

17、则 Abstract Asset impairment accounting policy embodies the principle of caution, able to edge out the listed company assets of the water and bubble, in order to true,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enterprise assets value. However,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sset impairment criteria of more than ten yea

18、rs time,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for assets impairment abuse is popular, use of assets impairment of profit manipulation, which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making the assets impair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operating profit as a magic weapon. For a long time, l

19、isted companies false assets and profit phenomenon is quite common. In order to curb the profit manipulation behavior, Chinas ministry of finance in February 2006 published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no. 8 - asset impairment. For assets impairment provision prepared to make a new regul

20、ation, make great effort more truly reflect the company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on the impairment of assets and larger adjustment, and the provisions of the loss of asset impairment has been confirmed shall not turn back. The new policy is now the surplus

21、management phenomenon had an inhibitory effec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become the industry the focus of the disput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ssets impairment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of the basic theory, analysis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on impairmen

22、t of assets related criterion, to curb the listing Corporation earnings management control effectiveness.【Key Words】:Assets Impairment;Earnings Management;New Accounting Standard.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一、引言1二、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2(一) 资产减值的基本理论21、 资产减值的认定22、 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33、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和减值损失4(二) 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41、盈余管理的概念

23、4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目的5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5三、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8(一)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8(二)新准则对非流动性资产盈余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分析9(三)案例分析10四、加强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与盈余管理的建议13(一)提高资产减值信息披露的透明度13(二)加大严惩力度13(三)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13五、结论15参考文献16一、引言 资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计要素,其数值常常在会计报表中占相当大份额,与资产相关的会计信息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重要信息。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并且在生产领域广泛应用,使得企业的设备加速折旧,产

24、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环境下,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大,资产的盈利能力起伏不定。 同一时期,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于1990和1991年成立,拓宽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我国资本市场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发展迅速,走过了发达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两权分离使得投资者主要借助于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投资者更关心的是资产的价值而不是资产的历史成本。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监管机构要求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应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为投资者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随着我国股票市场从最初的“投机市”、“消息市”逐步走向

25、规范化和理性化,投资者正越来越凭借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而非噪音进行投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资产减值政策应运而生并日渐受到重视。 资产减值政策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能够挤掉上市公司资产中的“水分”和“泡沫”,以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资产价值。然而在资产减值准则实施的十几年时间内,我国上市公司对资产减值准备的滥用却大行其道,使得资产减值准备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法宝。因此如何防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会计利润操纵,维护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已成为当务之急。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巧日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以下称“新会计准

26、则”)第十七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引起了上市公司、投资者及会计理论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评论,舆论普遍认为新会计准则这一规定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资产价值产生重大影响。该规定是否能够良好地抑制当前的盈余管理现象,能否从总体上提高我国现有的会计信息质量等问题成为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焦点。 二、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一) 资产减值的基本理论1、 资产减值的认定(1)资产减值的概念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里的资产,除了特别规定外,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

27、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2)资产减值的范围 我国资产减值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资产: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商誉; 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 资产减值不涉及: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以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以及金融资产等。2、 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1)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第二,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

28、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第三,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第四,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第五,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第六,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亏损)远远低于(或者高于)预计金额等。第七,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此外,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除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

29、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投资企业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后,应当考虑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发生了减值。在判断该类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关注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是否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包括相关商誉)账面价值的份额等类似情况。3、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和减值损失(1)资产可收回金额计量的基本原则 资产存在可能发生减值迹象时,企业应进行减值测试,估计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2)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的确定 公允价值首先按公平交易中的销售协议价,其

30、次按资产的市场价格,最后按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公平交易愿意提供的交易价格,仍无法可靠估计公允价值的,应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可收回金额。(3)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A.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 包括的内容: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为实现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改需的预计现金流出;处置资产所收到或支会的净现金流量。考虑的因素: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不应当包括与将来可能会发生的、尚未做出承诺的重组事项或与资产改良有关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筹资活动与所得税收付有关的现金流量;对通货膨胀因素的考虑应当和折现率相一至;对内部转移价格应当

31、预以调整。B、折现率的预计 使用的折现率应当是反应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该折现率是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C、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PV)= 第t年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NCFt) (1+折现率R)D、外币未来现金流量及现值的确定 先按外币折算现值,再按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成记账本位币,再比较确定可收回金额。(4)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及其账务处理A、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

32、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注: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和减值准备后的金额。B、账务处理: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相关资产减值准备。(二) 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1、盈余管理的概念 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Scott)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美国著名会计学者Schiper在1989年认为盈余管理是,为了获得某种私人利

33、益(而并非仅仅为了中立地处理经营活动),对外部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预。而被普遍认可的是Hedy和Wahlen于1999年对盈余管理所作出的解释:当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运用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收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盈余管理就产生了。 上述对盈余管理的三种不同界定或解释。在下列三个方面是一致的。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企业管理当局,无论是董事会、总经理还是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作为企业信息的加工者和披露者,有权利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有权利变更会计估计,有权利安排交易发生的时间和方式等。而信息的不对称和信

34、息披露的不完全为他们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第二,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当局是有目的、有意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交易安排,即管理当局是有意图的。第三,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自身利益。虽然盈余管理的直接结果是使得一些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误解,但其最终目的是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目的(1)为获得股票发行资格企业上市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从证券市场上筹集到大量资金,所以企业上市的愿望十分强烈。根据公司法等相关证券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且经营业绩突出才能申请上市。为达到上市目的,一些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粉饰财务报表,合法地“骗”得上

35、市资格。(2)保住配股资格能否获得配股资格对上市公司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将影响到上市公司后续资金的注入。但政策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10,以及单个年份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才能获得配股资格,于是上市公司便会想方设法采取盈余管理措施,调整净资产收益率以达到配股目的。(3)避免股票被摘牌根据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两年亏损,或者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或财务状况异常时,将进行特别处理,这样不仅使公司的形象大大受损,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公司将面临被摘牌的危险,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1)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盈余管理我

36、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因此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子公司及附属公司、联营公司等之间存在必然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关联方之间由于存在控制、共同控制关系,往往不以公平价格进行交易,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企业与关联方之间采用高于或低于正常交易价格进行交易,以达到提高或减少企业收入的目的。企业利用关联方交易将与其进行的不属于影响收益的业务活动列入损益表来增加收入和利润,影响了会计报表的真实性。 (2)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是最常见也是最原始的盈余管理方法。一般的说,由于企业及其面临的经济环境各不相同,对有些业务的处理,会计准则给了企业许多选择

37、权(如对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以使会计报告达到“可比”与“真实表达”。并且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在适当条件下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但在实际工作中,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往往通过任意变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来操纵利润,以达到自身的特定目的。如利用折旧政策的变更来调节利润就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 (3)利用调节收入与费用进行盈余管理收入和费用是利润表中的重要要素,其数额直接决定着利润的大小。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用将来收入增加本期收入这些手法来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也可通过提前确认费用来进行盈余管理。当上市公司管理当局发现公司本年度的盈余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时,就

38、会把许多的支出、费用和成本摊入这一期间,索性让它一次亏够,为以后收益的提高做好铺垫。相对于提前确认费用,上市公司偶尔也会通过递延当期费用来进行盈余管理。通过改变交易时间和创造交易来操纵利润,是一种常用的非会计的盈余管理方法,上市公司为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也会人为制造经济业务以增加收入,导致账面资本价值的虚计和本期利润的虚增。 (4)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虽然有原则上的规定,但是更需要会计职业判断和会计上的估计。如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会计准则规定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规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因此,要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通常需要

39、同时估计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处置费用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其中对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率等的判定都包含了大量的估计,加上我国资产评估市场薄弱和易于操控的特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就犹如囊中取物般轻而易举。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前,上市公司可以计提、补提或冲回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还可以转回原已转销的资产减值准备。新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可否转回对不同的资产有不同的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可转回导致上市公司滥用会计政策,随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再予以冲回,以调节企业利润。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主要有:A、“大洗澡”:集中在某一年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造成当年

40、大幅亏损,来年可轻装上阵,不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为下一年度扭亏为盈做准备。B、“甜饼罐”:以往年度先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其后几年分次缓慢冲回,树立了企业效益稳步提升的形象,修匀了收益,从而表现出管理当局良好的经营业绩。上市公司大玩资产减值转回的数字游戏,使得会计信息“水分”和“泡沫”大增,质量下降,严重损坏了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破坏了资本市场的秩序。三、 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一)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析 会计准则不仅是会计核算的技术规范,也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执业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准则可以制约盈余管理的产生。但是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和不完全性、独立

41、审计的不完善性等原因又给盈余管理存在的提供了前提条件,给管理当局留下了利用准则的漏洞或尚未规范的空白地带管理盈余的空间。1、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约束作用 在现代公司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必须通过递交财务报告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便和股东、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人进行商业沟通。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逆向选择,对于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来说,管理者有披露会计信息的动机,以便使自身和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区别开来。但是,在没有财务报告管制的情况下,即使是经营状况恶劣的企业也会披露会计信息,宣称自己经营状况良好。其结果是证券市场形成一个信息不可靠不可信的状态,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无

42、法区分企业的优劣,或者把所有企业都视作披露信息差。其结果必然导致股票价格的下跌和市场利率的上涨,从而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 会计准则的产生有效的遏止了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盈余管理,重塑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信心。在企业的日常会计实务中,对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一系列会计流程,都必须按照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去执行。这必然会对管理当局会计选择的自由度进行限制,从而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减少了盈余管理的空间。作为公认的会计准则,能够为双方的有效沟通提供一种成本低廉且相对可信的手段。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控制的理想状况是,会计准则使得经营绩优的企业有别与经营绩劣的企业,从而促进投资者的有效决策和

43、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也符合和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理论。2、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刺激作用 会计准则的刺激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会计准则虽然能够有效的在源头抑制盈余管理,但是会计准则是约束机制和剩余选择权适度平衡的结果。会计准则的剩余选择权是会计准则规范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灵活性以及赋予企业管理当局的职业判断权利。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使合法的会计信息所表现出的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而是一个数值区间。由此产生的盈余管理行为随之披上了合法的外衣。由此,促发了企业管理当局为实现自身或公司效用最大化的目标而采取各种盈余管理政策的内在驱动力。因此企业管理当局从自身利益出发,经常在遵守“协议”的收益或损失与

44、破坏“协议”的收益或损失中进行权衡。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时常会做出破坏“协议”管理盈余的行为。 另一方面,现有的会计准则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渐渐的暴露出一定的弊端和漏洞,因而就会迫使会计政策准则的制定机构完善相关的规定,以便遏制盈余管理的手段。但是,往往在新准则出台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盈余管理方式的滋生。因为管理当局在盈余管理手段缺失的情况下,一定会另辟其境来弥补损失,不断的研究新准则,新的盈余管理方法就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成形。可见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之间形成博弈关系,在这二者攻与防的较量中,互有长短。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的一方的优势即为另一方的劣势,相互揣测、分析对方,各尽所长,各避所短,争取主动,不断碰撞,这种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的博弈将是持久的。(二)新准则对非流动性资产盈余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分析 资产减值准则制定后,原来在投资准则、固定资产准则、无形资产准则等准则中规定的资产减值都包括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根据新准则规定,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计提的减值准备,在以后期间不允许转回。对于这一规定,不少学者认为该规定关掉了企业利用长期资产进行盈余操纵的大门,缩小了盈余操纵的空间,鉴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发达,法律制度还不完善,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监管现状。但是我国这一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悖的资产减值准备规定,降低了我国财务报告相关内容与其他国家相关报告内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