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3161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6.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ppt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初步急救技术,2,3,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4,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概述: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 种伤害。,5,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不良的心理状态,认识不足措施不当,不良的气候变化,准备运动不足,不良的训练场地,不合适的训练鞋,6,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我们已经找出原因,那么该怎么预防呢?,7,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运动损伤的预防,8,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运动损伤的预防,9,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我们了解了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方法,但万一发生了我们该怎么办呢?,骨 折,10,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应急处置原

2、则(RICE),11,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1、Rest(休息)停止运动,马上休息!作用:减少疼痛、出血或肿胀,防止伤势恶化,应急处置原则(RICE),12,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2、Ice(冷敷)作用:收缩血管,减少伤处的肿胀、疼痛及痉挛。方法:休息1520分钟后再冷敷。冷敷1520分钟后,拿开冰块休息5分钟后再敷。若患部疼痛时,应马上停止冷敷并休息。使用时机:伤后二日内(48小时)频次:3-4次/日 注意事项:每次冷敷不要超过30分钟,以免发生冻伤或神经伤害。,应急处置原则(RICE),13,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3、Compression(加压)作用:止血止肿 方法:先以干净敷料(最好是

3、无菌的)盖住伤口,用手、弹性绷带等压迫患部进行包扎,从伤处之下开始往上包,大约以一半左右做螺旋状重叠,以平均加点压力的方式逐渐包上,经伤处则较松些。使用时机:伤后即可使用 频次:维持用弹性绷带包扎18-24小时。注意事项:需保持伤肢的血液环循畅通,避免组织坏死。包扎时应露出脚趾或手指以便观察颜色,若有疼痛、皮肤变色、麻痹、刺痛等症状出现,表示包得太紧,应解开弹性绷带重包。,应急处置原则(RICE),14,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4、Elevation(抬高)把伤处抬高于患者的心脏高度 作用:减少出血,止血止肿。注意:当怀疑有骨折时,应先夹板固定后再抬高,但有些骨折是不宜抬高的。,应急处置原则(R

4、ICE),15,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热疗方法:1、熏蒸法:用配好的药物加水煮沸,将需要治疗的部位直接在蒸汽上熏。每次熏蒸20-40分钟,每日一次。2、热敷法:用湿热毛巾或经过热醋或中草药处理湿热毛巾敷贴于伤部,无热感时即更换,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此外,亦可用热水袋、热沙袋、热盐袋等敷于伤处。注意事项:注意水温,防止烫伤!,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炎止痛,16,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17,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18,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19,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20,急性运动损伤救护常识,运动损伤的紧

5、急处理,21,22,23,创 伤,创伤急救,日常生活的各种创伤(坠落伤、机械伤、跌伤)、体育运动时的创伤以及各种暴力(锐器伤、火器伤)和交通事故造成的创伤,非常常见。,必须在创伤现场尽快实施!,创伤初步急救技术,24,院前急救,医院急救,后续专科治疗,创伤急救医疗体系,25,创伤急救原则,先抢后救 先重后轻 先急后缓 先近后远 先止血后包扎 先固定后搬运,26,初步急救技术,急救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27,出血的特点,动脉出血:血液鲜红,量多,呈喷射状,短时间内大出血,可危及生命。静脉出血:血液暗红色,量中等,呈涌出状或徐徐外流,速度稍缓慢。毛细血管出血:血液鲜红,量少,呈水珠样流出或渗

6、出,多能自行凝固。,28,.创伤急救刘中民,6钳夹止血法,2敷料加压包扎法,1指压法,5止血带法,3填塞止血法,4屈肢加压法,7其他:止血海绵等,现场止血法,29,(一)指压止血法,适用于中等以上的动脉出血用手指(拇指)或手掌压住出血血管(动脉)的近心端,使血管被压在附近的骨块上,从而中断血流,能有效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本法只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不宜久用,30,指压止血法操作要点,准确掌握动脉压迫点压迫力度要适中,以伤口不出血为准压迫1015分钟,仅是短暂急救止血保持伤处肢体抬高,31,1.头、面部出血,颞浅动脉,面动脉,枕动脉,颈总动脉,32,2.上肢出血,锁骨下动脉,肱动脉,尺桡

7、动脉,指间动脉,33,3.下肢出血,股动脉,足背、胫后动脉,34,(二)止血带法,用于其他止血方法暂时不能控制的四肢动脉出血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布条止血带(绞紧止血)两种,35,36,止血带法注意事项,抬:上止血带之前应抬高患肢2-3分钟,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压:压迫出血动脉,止血垫:扎止血带部位先包一层布或单衣上:扎止血带应在伤口的近心端,肘关节以下伤口扎在上臂,膝关节以下伤口扎在大腿。检:扎上以后检查止血效果,上止血带的松紧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原则标:标记上止血带的时间放:45-60分钟放松1-2分钟,松之前用手压迫动脉近心端,37,二、包扎,包扎的目的帮助止血、保护伤口、固

8、定敷料、防止污染、减轻疼痛、利于转运常用的包扎用品创可贴、尼龙网套、绷带、三角巾及多头带等就地取材:衣服、毛巾等,38,绷带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便捷材料包扎法,包扎的种类,39,(一)绷带包扎法,40,1.环形包扎法,方法:绷带卷放在需要包扎位置稍上方,第一圈作稍斜缠绕,第二、三圈作环行缠绕,并将第一圈斜出的绷带角压于环行圈内,然后重复缠绕,最后在绷带尾端撕开打结固定或用别针、胶布将尾部固定。,41,2.螺旋包扎法,方法:先环行包扎数圈,然后将绷带渐渐地斜旋上升缠绕,每圈盖过前圈13至23成螺旋状。,42,3.8字形包扎法,方法:适用于四肢各关节处的包扎。于关节上下将绷带一圈向上、一圈向下做

9、8字形来回缠绕。,43,创伤急救刘中民,44,绷带包扎法注意事项,先清创,再包扎不水洗(化学伤除外)不轻易取异物不送回脱出体腔的内脏动作轻柔、松紧适当、指(趾)端外露(肢体发白、皮温低则为过紧,需放松重新包扎)包扎后的肢体保持功能位置,45,(二)几种特殊的包扎注意事项,一、开放性颅脑伤:保护膨出脑组织二、开放性气胸:封闭伤口三、腹部内脏脱出:保护脱出内脏,禁止还纳四、异物插入眼球:禁止将异物拔出五、异物插入体内:禁止将异物拔出,46,三、固定,目的:针对骨折防止骨折移位而损伤血管神经并不是骨折复位动作要轻、固定要牢、松紧适宜、要有衬垫,47,固定材料,木质夹板充气夹板钢丝夹板负压夹板塑料夹板

10、其他:紧急情况时就地取材:竹棒、木棍、树枝、门板等。,48,上肢骨折固定,49,下肢骨折固定,50,脊柱骨折固定,51,固定注意事项,1.有伤口或出血,应止血包扎固定;有休克先抗休克2.未清创时不可将骨折断端直接回纳伤口内3.固定时除固定骨折部位上、下两端外,还要固定上、下两个 关节4.夹板时期间应用棉垫或其他软组织物5.应松紧适度、牢固可靠,以免影响血液循环(疼痛、皮肤变色、麻痹、刺痛等症状出现,表示固定太紧,要松开重新固定)6.固定后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不可强制活动,52,固定注意事项,以下几种情况,应对伤者进行颈托固定和腰椎的保护,然后在头或腰的两侧各垫枕头或沙袋,并用绷带适当固定,以免晃

11、动移位。伤情一时不明者;继发性损伤;有意识改变,不能述说和定位者;明确述说有颈部和腰部的疼痛、活动受限者;四肢、躯干未见明显外伤,却有感觉和活动障碍者;在锁骨上水平有钝器伤者;其他怀疑有脊椎损伤者。,53,四、搬运,搬运的目的:1.使伤员脱离危险区,实施现场救护;2.尽快使伤病人获得专业医疗;3.防止损伤加重;4.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搬运工具:担架,应急环境下可用门板等,54,搬运护送原则,1、迅速观察受伤现场和判断伤情2、做好伤员现场救护,先救命后治伤3、应先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4、伤员体位要适宜5、不要无目的地移动伤员6、颈部要固定,注意轴线转动,骨关节、脊椎要避免弯曲和扭转7、动作要轻巧,迅速,避免不必要的震动,55,搬运方法,单人搬运法:用搀扶、背、拖等方法。,56,搬运方法,双人搬运法:用双人椅式、平托式、拉车式等方法。,双人协调合作,步调一致,徒手搬运,拉车式,57,脊柱脊髓损伤搬运,防止扭曲脊髓部!须多人“平抬平放”,58,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