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的探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789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的探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的探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的探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的探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的探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的探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的探究毕业论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的探究 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当今社会种重要的技术力量,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当中的各行各业。而对于教育教学而言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学校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信息素养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MiddleSchool Teaching Principle of Exploration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promoting in todays society kind of important technical force, has been

2、widely used in the society of all walks of life. For education teaching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schoo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target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urse;information literacy1 引言信息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越

3、来越大,同时也促使当今的学校教育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很多中学、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可以说这门课程的开设和在学校教育之中的实施就是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这一时代要求。而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密切结合的新兴课程,引起了大批教育工作者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它正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教育观念,与此同时就更需要我们关注它的教学与学习的各个方面,以便于达到增加这门课程所应达到的课程目标,使学习者获得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2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1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4、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远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自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情况下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基础性:因为中学时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课程,所以其所传递的教学内容从广度和深度而言都是比较低的。同时由于中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知识的量的积累还算不上十分的丰富,认知能力也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对于所学的东西还是不能够在

5、段时间内很快的了解。这样就使得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都处在比较低的层次上。认知心理学界认为,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遍性和可迁移性。所以,我们必须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2.1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实用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基本目标。在过去的计算机教学中,曾一度把计算机本身作为学习对象,使学生为学计算机而学计算机。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术语和概念,不需要面对一张张枯燥的试卷,他们要接受的是真正的生活对他们的考试,是身处信息社会

6、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挑战,他们需要学的是如何对大千世界中浩如烟海的信息进行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创新以及如何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比如说学习文字编辑,就很有实际应用,学生可以自己制作电子板报。应用性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显著特征,以为有了一定的应用才有助于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动手操作和学习能力的提高。2.2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工具性计算机被称为“人类通用的智力工具”,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首先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尤其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灵活掌握从图书资料的检索到信息处理软件和网络浏览器、通信工具的运用方法,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

7、进行数学、语文、自然、英语、物理等学科知识以及其它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并使其成为自己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工作的工具。计算机是人类发明与创造出来的,正如人们所说“电脑是人脑的延伸”,这些都充分的说明着以计算机为中心 的信息技术无非是人类征服与改造自然时所应用的一种手段和工具。这也启示我们广大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时刻要向学生们灌输一种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思想,让学生摆脱对计算机的完全依赖和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从而使学生具有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与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正确的认知,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牢靠的基础。2.3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发展性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无论是硬件

8、还是软件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该领域不断涌现新技术、新观点、新理论,这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具有很大的时代特点,需要时刻更新、发展现有的教学内容、理论、方法和手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虽然所涉及到的知识理论等都是基础性的,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理论的更新,对于可成功的发展我们也应该随时的保持关注。以开放的广阔的视野去看待世界上每一天的技术革新与新的思想和观念。对这些思想观念和技术技能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将它们经过一定的处理后与我们的实际教学课程结合起来,使我们现今的信息技术课程不至于与时代的主流与社会需要脱钩,随时要跟紧时代的脚步,做到信息技术课程的良好发展也即是教学的与时俱进。2.4 小

9、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即教学上要求学生手脑并用,注重操作训练;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上机操作实践是实现小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环节,用“纸上谈兵”、“雾里看花”的方法教学是不可以的,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对比只是听老师干巴巴地讲授要有效得多。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的理想教学环境是人手一机,教学的最佳过程是学生边听讲(或边看书)边操作。在这实践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审美、逻辑思维、统筹规划、创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4 中

10、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整合性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具有较强的整合性。整合性的根本在于它的学科交叉性和它支持知识联系的整体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比如信息论、控制论、美学、文学、外语、数学、物理、电子学等等。信息技术课程具有整合性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本质使它的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其他学科内容而独立存在,只有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其他学科内容的过程中才能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在当今的学校教育教学中应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而产生的计算机辅助教育(CBE)已经被我们熟知,由它衍生而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更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在信息化技术极度发展的

11、今天,中学信息技术不应该仅仅只是拘泥于只是向学习者传递有关计算机技术的知识理论,而是应该让它与其他文化课程有机的结合的同时,为其他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帮助。2.5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为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好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特点是与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也越好。而且,在中学阶段是否能培养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对其一生关于信息技术的态度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要突出趣味性,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

12、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让“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兴趣的形成过程当中给予一定的监督与控制,不应该完全地任由学生以个人兴趣为价值取向从而导致学生形成以个人喜恶为主的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思想意识。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合作交流的能力。3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信息技术课程有自身教学规律、教学特点,而现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子存在。所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应该遵循一些原则,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拓展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

13、的能力。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在中学课堂里被实施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3.1 针对性原则不仅只针对学习的问题,也针对学生的能力。教学是不应该千篇一律,也不能脱离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防止学生放任自流的学习,另一方面老师又要尽力了解每个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人的学习习惯类型大体有四类即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和综合型,所以老师应采用因材施教、热情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地得以充分体现和强化,使老师的主导性不断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性。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应该主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和以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

14、在为学生创造一定学习情境的基础下,针对不同的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风格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的思考和解决而不是让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当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时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予以提示和帮助,当然也应该鼓励学生向其他学习者请教有关问题的的解决方法或者与其他学习者共同讨论、合作完成对问题的解决 。对与此同时也要要求学生自己可以尽可能的独立的思考、积极的参与到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讨论、结果的分析,到最后可以自己独立的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且独立解决问题。3.2 开放性原则现代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作用要体现在主导上。许多应用软件都有在线帮助功能,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些章节的内

15、容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学的方法来学习也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针对性原则的指导下,教材的编制应是自主型的,要开放灵活,不能是课堂教学的封闭直线式,也不能是电子书刊信息简单的罗列呈现式,老师要鼓励学生在主动求知过程中即兴创造、突破预定目标的束缚,使教学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 教学的过程是可以开放的,不是完全的照本宣科、完全的拘泥于教材和相关的辅助材料。而是以教师自身经验和知识与学生进行一种平等的交流,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对于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一般的了解到初步认识再到基本认识以至到最后的完全掌握。学生的角色是教学的主体,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进行认知。这就要求学生应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积极的配

16、合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教师进行交流,将自己认知到的结果及时的反馈给老师。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3.3 合作性原则教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结合体,不能只注重教师如何的教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如何的学并且应该是特别的关注让学生怎么样的积极的主动的学。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的闭门造车,也并非是完全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老师应要求学生在带有自主能动性的同时又能够融入和谐友好的协作氛围。老师可组织学生借助小组讲座、协商甚至于网络漫游,广泛接受各种意见、建议,交流观点,共享集体智慧和成果,从中选择自己认为最有效、最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由于当今网络技术的

17、日益发展,使得教学不在知识局限于同时同地的某个课堂里。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现代化的通信设备与异地的教师和学生交流思想进行某些方面的远程协作共同解决某些问题。可以说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通信技术为当今的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打开了方便之门。3.4 情境性原则一是指信息技术课程光盘教材的课件设计要结合学习内容提供与知识有关或类似的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并结合仿真虚拟技术,创设逼真的现实世界的效果,以利于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探索学习,发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主人翁感。二是指老师要积极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主要是一种真实的人类感情即情感教育,这是再好的信息技术光盘教材也无法创造出来

18、的。同时因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自身有一个很大的优势,这就是它的机房环境、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设备、听得见的音乐和对话声音,通过眼看、耳听、手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自主学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由自主学习转变为研究性学习。情境应该主要由教师为学生们来创造,让学生在某种情景下能够主动的去探索发现从而习得知识掌握技能。中学信息技术的教育是基础性很强的应用性教育,培养基本技能。所以应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只有对这些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深入的学习和理解,才能充分的掌握知识和熟悉技能。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从生活中选取实例,再回到生活

19、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和尝试,让学生学习之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它们的用武之地,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快乐。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 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放在首位。所以在实践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应该注意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让“趣味”作为领路人。在以上几个教学原则的的指导下,我们应该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充分

20、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信息技术课程深入到学校教育的教育教学当中,使广大的中学生在提高完善自身信息素养的同时成为社会信息化的主要收益者。参考文献: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2).2张剑平.信息技术教育概观与展望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3).3教育部对外合作与交流司.国外基础教育调研报告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2)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D.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5PrimaryTonyBlairConnectingtheLearningSocietyNational.GridforLearningThegovernmentsconsultationpaperM.LondonDepartmentforEducationandEmployment,1997(06).6孙众,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误区J.中小学信息技术,2004(06).7何克抗.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主要原则.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2009(03).8祝智庭.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J.信息技术运用,2008(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