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总体规划项目对公信贷诊断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管理总体规划项目对公信贷诊断分析报告.doc(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风险管理总体规划项目对公信贷诊断分析报告2023年4月9日文档信息标题浦发银行风险管理总体规划项目对公信贷业务诊断分析报告创建日期Created on 2004年5月11日打印日期Last printed 2023/4/9 1:49:33文件名存放目录所有者作者对公信贷组修订记录日期 描述作者文档审核/审批此文档需如下审核。 签署过的审批表将作为附件归入质量控制章节。姓名职务/职称文档分发此文档将分发至如下各人姓名职务/职称目录1概要51.1工作目标51.2业务概述51.3主要发现61.3.1信贷政策71.3.2对公信贷流程72信贷政策112.1浦发银行现状112.2国际领先实
2、践132.3现状分析153对公信贷流程173.1授信调查与分析173.1.1浦发银行现状173.1.2国际领先实践213.1.3现状分析313.2授信审批353.2.1浦发银行现状353.2.2国际领先实践383.2.3现状分析393.3授信放款423.3.1浦发银行现状423.3.2国际领先实践453.3.3现状分析463.4贷后管理473.4.1浦发银行现状473.4.2国际领先实践493.4.3现状分析523.5信贷检查553.5.1浦发银行现状553.5.2国际领先实践563.5.3现状分析583.6信贷稽核593.6.1浦发银行现状593.6.2国际领先实践613.6.3现状分析63
3、1 概要1.1 工作目标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银行”)风险管理总体规划项目零阶段对公信贷流程诊断部分的工作目标是,描述浦发银行信贷业务流程现状,参考国外最佳实践经验,从信贷业务经营效率及加强风险控制两个角度,评估现行信贷业务操作流程,明确浦发银行在信贷业务流程方面的可优化方向。通过与国际最佳实践进行比较,提出其对于浦发银行的可借鉴之处,结合浦发银行的实际情况找出现行信贷流程的差距,为下一步的流程规划和实施计划的制定奠定基础。1.2 业务概述截止2003年12月31日,浦发银行的本外币贷款年末余额2551.11亿元,比2002年底增长了46.30。浦发银行在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方面,通
4、过提前预警、加强监控、调整存量资产措施,使不良贷款比例(五级分类)有了明显下降,由年初底4.43%降至期末底2.53%;通过“授权授信管理”、“风险预警”、“专业审贷”、“贷后检查”等机制的建设与推行,初步实现了对全行风险的全过程控制和管理;通过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化解、清收、核销工作,公司在年内共回收不良资产现金13.01亿元,有效重组1050万元。近期由于出现了人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引起的利率震荡、债券价格的缩水,以及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引起的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资金普遍趋紧等经营困难。针对上述困难,浦发重点加强了以下工作: 推进营销方式创新,拓展多元化的盈利空间。对业务流程和服务项
5、目进行整合,进一步深化VIP客户管理,积极推进百强优质大客户联动营销工程。 探索运行机制改革,提升全过程的管理效率。通过加强信贷风险的全过程防范,进一步规范授权授信制度,先后制订和出台了综合业务授权管理办法、信贷授权管理实施细则、中长期项目授信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整合优化前中后台业务操作流程,努力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加强技术手段支撑,构筑统一化的信息平台。构建全行帐户集中处理、本外币一体化、对公对私一体化的大集中业务处理架构,为浦发加快创新业务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加快产品的创新和服务创新,增强市场拓展能力。1.3 主要发现在零阶段诊断中,我们对目前浦发
6、银行对公信贷业务流程的了解主要是基于对浦发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门、公司金融部、信贷稽核部、金融机构部等部门和对典型分行、支行的访谈,并辅以浦发银行提供的相关制度文件。所有对于目前对公信贷流程的了解都将有助于明确银行现行流程在风险控制、时间、成本和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信贷风险管理流程的改进方向。以下是我们诊断之后发现的对公信贷业务流程存在的主要问题:1.3.1 信贷政策 信贷政策是对信贷环境的被动战术反映,信贷政策不是来源于清楚的信贷战略。 政策是基于主观的/经验性的认识,缺乏数据和方法支持政策的制定。 政策以文件的形式出现,有关主题散见在不同的文件中,信贷政策没有汇编成一个完整的手册,对基层的通
7、知也不够及时。这种政策的编辑方式和发放方式无法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知道政策已更新或得到更新的版本。1.3.2 对公信贷流程授信调查与分析 授信调查报告缺乏完善、统一和具体的格式及内容要求。 对客户的尽职调查存在未按信贷调查规定程序进行深入、认真调查的情况。客户经理贷前调查、分析和风险识别能力有待提高。 在分析评估中,目前没有全行统一使用的财务分析工具,帮助客户经理进行财务分析和趋势分析,也没有提供行业数据库,对借款人在行业中的财务指标进行横向比较。 由于缺乏电子化手段对集团客户和关联客户进行统一管理,浦发银行对集团客户和关联客户的监控比较薄弱,特别是对中型的集团客户,缺乏集中管理。存在“多头授信”
8、、“超限授信”以及关联客户互相担保等问题。 短期流动资金的贷款方案一般不是按借款人的资金需要、业务的特定融资结构或特定的还款来源及周期设计合适的期限结构、还款结构。在流动资金贷款合同中,很少针对客户存在的潜在风险点,约定包括财务和非财务因素的限制性条款。 浦发银行对于公估机构出具的抵、质押品评估报告,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简单地对评估物的价值进行核定,过多地依赖公估机构的评估结果。授信审批 目前审批架构正在探讨向垂直化方向进行改革的可能性,分行和支行的信贷审批人员仍向本级行的行长负责,而不是向总行的信贷审批部负责,审批人员在当地分行易受到干扰,往往受到营销条线人员的影响被迫通过贷款审批,因此影响其审
9、批决策的公正性,降低审批的质量。 在贷审会组成方面,总行已考虑到对审批人专业化的要求,但并非全部分行的贷审会成员都满足专业化审批的要求。而且浦发银行对一些特殊的行业尚未建立相关专家介入审批的制度。 实行逐级审批制,审批过程冗长,一笔贷款申请资料要经过支行市场部经理、支行风险管理部审查员(或贷审小组)、支行风险管理部经理、支行行长审核,到分行风险管理部审查科审查员、贷审科经理审查,才会递交给有权限的审批人。审批的中间环节多,影响审批的效率,也不利于责任的认定。授信放款 贷款发放过程中对操作风险的控制非常薄弱。目前仍没有独立的放款岗位,放款职能定位不清晰,且缺乏充分的独立性。 信贷政策里缺乏统一规
10、范的放款流程,各个分支行都有自己的放款操作程序。 由于放款审核职能不独立,放款流程不规范,放款审核及放款过程可能出现因授信条件不落实、手续不完备、法律手续不合法、不合规却发放贷款、给银行造成风险隐患。 总行缺乏对信贷档案统一的管理办法,各家分行做法不一。贷后管理 由于在贷前就贷后管理的工作内容和标准描述得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客户经理在贷后管理的实际操作中灵活性较大,可以自己控制检查的深度和广度。 贷后检查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新的潜在风险。对贷后检查报告的撰写也不够全面、深入,缺乏风险点的分析,甚至报告内容雷同,使检查工作不能真正达到风险分析和预警的效果,弱化了整个贷后跟踪和检查工作
11、的效用。 客户经理在贷后对客户的管理没有重点分类,造成了部分客户经理将一些高风险的客户和风险相对低的客户同等对待,没有针对风险较高的客户增加贷后管理的力度和频率,因而无法通过有效的贷后管理防范风险;同时,对风险相对较低的客户分配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也降低了工作效率和效果。 目前浦发银行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预警机制,造成银行无法及早揭示风险,尽早加以防范。 五级分类没有与贷前的债项评级形成有效的映射关系,对正常类贷款没有对应到债项的各个细化级别,针对各个级别的风险程度进行贷后监控和管理。信贷检查 目前浦发银行没有一个专业信贷检查队伍,不利于保持信贷检查队伍的连续性和人员保障。 浦发银行目前在没有系统的
12、现状下,非现场检查通过手工统计上报报表的方式,是非常不利总行风险管理部的人员及时发现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的。信贷稽核 信贷稽核与信贷检查工作有众多重复的地方,造成浦发银行专业人员的浪费的同时,也不必要地加大了分行人员的工作量。 目前浦发银行对稽核的业务的覆盖面没有达到银监会的要求。 浦发银行目前在没有系统的现状下,分行手工上报非现场稽核所需数据。这种方式非常不利总行稽核人员及时发现业务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2 信贷政策2.1 浦发银行现状 浦发银行以制度汇编的形式下发政策,所有政策都要求以电子文档保存。在银行内部网上每个部门都建立了汇总本部门发文的网页。 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
13、为:由各职能部门起草,起草部门将草案提交有关部门会签(有关部门由起草部门确定,尚无明确规定),报主管行长审批后签发,如果主管行长认为需要专门委员会讨论,则在报主管行长审批前还需经有关专门委员会讨论。制度修改流程和制定流程基本相同。 以风险管理部牵头起草的政策制定流程为例,首先由风险管理部根据风险管理的需要(如:监管当局的要求),撰写政策草稿,经部门内部讨论,部门领导确认后形成政策的初稿;然后由风险管理部以会签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会签,如有关部门对初稿有意见,会和风险管理部进行讨论;各部门会签完毕后,报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分管行长最终审批,最后由行长办公室以行发文的形式下发执行。 根据国家当时的产业政
14、策制定信贷投向,目标市场的确定是由风险管理部发起。信贷投向会参考外部行业分析报告、风险管理部的调研结果和每季度的全行资产质量分析报告。信贷政策不是每年更新,最新的正式的全行信贷投向指引是2001年年初制定的。浦发银行总行目前对公信贷业务的政策散落在各个下发文件中,主要有统一授信管理办法、相关授信业务品种的管理规章制度、授信调查、审查、审批管理办法、授权管理办法、信贷检查管理办法等,此外,公司金融部根据政策编制了客户经理手册,供客户经理在操作具体信贷业务时参考。集团客户管理办法尚在起草中。 信贷政策缺乏很好的分类,主要按照下发的时间顺序进行归类,不便于业务人员对政策的学习和查询。 一般通过电子邮
15、件将政策发送到其它部门的总经理室或分行的机构信箱,如果部门或分行没有进一步转发,基层的业务人员就不能及时看到。 分行对总行下发的文件还须进行修订后转发,转发过程的冗长造成总行的文件不能及时到达基层,并且可能造成和总行政策的冲突。 对风险管理政策更新往往采取新发文件的形式,对旧文件没有做及时的清理,造成历史文件的堆积。 缺乏对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造成有些文件形同虚设,总行的权威性受到影响。2.2 国际领先实践 信贷政策是董事会和管理层指导信贷业务的首要文件。信贷政策提供了一个框架,以保证资产质量、设定风险承受水平,并指导银行的授信业务,使其与银行的信贷战略一致。 银行应有一套政策修正的程序
16、,以持续评估信贷风险管理方法,并将其充分反映在修正后的政策中:- 在更大的风险环境中持续跟踪全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表现。- 持续地对目前信贷政策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再评估。- 有效地将改进的风险管理方法编入相应的政策和程序中。 银行有明确的书面政策和程序来识别、监控全行所有能够预测的信贷风险。这些政策应是全行一致的,足够清楚以指导决策者,并易于得到。 全行的信贷政策既包括适用于所有信贷管理职能的政策,也包括适用于特定业务单元的特定政策。特定业务单元的政策是为了应对这些业务单元的特定业务需求和特定的产品。 所有信贷人员都必须遵守信贷政策。为应对一些不可预知的或特殊的情况,信贷政策制定了一些用于例外情况的
17、特殊决策程序。该程序要求有充分的理由证明其特殊性,并且需有详尽的文档记录。此类特殊情况应被记录和跟踪,特殊决策的执行情况应予以监控,而且信贷检查及信贷稽核部门应定期审查特殊情况审批和其文档记录。 全行范围的政策一般包括对以下方面的指引:- 专业化的授信调查和风险评估- 产品定义- 审查审批管理- 授权管理- 授信放款管理- 额度管理- 抵、质押品- 定价- 贷后管理- 信贷检查 银行应有集中化的资源负责政策维护与合规程序,确保全行对相关政策的取得和理解。- 管理全行的相关政策发放,确保所有信贷人员能获得相关政策- 管理政策文档的维护与更新,确保所有文档都是最新的- 为信贷人员提供相关政策培训,
18、以确保银行职员对规定政策内容的掌握。-2.3 现状分析 信贷政策是对信贷环境的被动战术反映,信贷政策不是来源于清楚的信贷战略。 政策是基于主观的/经验性的认识,缺乏数据和方法支持以历史数据为基础的政策制定。 多数政策是指导性的,无法保证政策在全行执行的一致性。- 各家分行自行制定实施细则,以至政策的内容与实施在全行不一致。- 银行需要对政策的多种变化及其相关表现进行分析,但是政策不一致阻碍了对政策有效性的持续分析。 信贷政策缺乏一些关键的制度办法:- 集团客户及关联客户的定义和管理办法- 组合管理的办法- 放款管理办法- 信贷档案管理办法- 中介机构(律师、评估师等)聘用办法等 政策的起草由多
19、个部门发起,缺乏统一协调和整体性。政策的最终制定尚未形成征求分行反馈意见的制度,部分文件缺乏可操作性。 政策以文件的形式出现,有关主题散见在不同的文件中,信贷政策没有按照分类汇编成一个完整的手册,并且政策通过发通知甚至以会议纪要形式来更新,分行对支行的通知也不够及时。这种政策的编辑方式和发放方式无法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知道政策已更新或得到更新的版本。 没有统一的部门负责安排信贷政策的日常培训,对新发的政策缺乏有计划的培训。 3 对公信贷流程3.1 授信调查与分析3.1.1 浦发银行现状授信调查授信调查报告 授信调查报告总行没有统一的格式,每家分行设计自己的格式。管理好的分行,在授信调查报告的格式上
20、有统一规定。大部分分行授信调查报告分为普通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中长期房地产贷款和项目融资。 受客户经理自身的素质参差不齐及总行对授信调查报告没有统一要求的制约,授信调查报告撰写的质量存在很大的不同。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方面,浦发银行要求客户提供经审计的3年的财务报表。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接受客户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的情况。而且,即使提交审计报告的,有时没有提供会计报表附注。另外,也存在客户经理没有对主要科目的情况作进一步调查的情况。 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同业授信,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信息披露不足,信息收集不完整。有些甚至不提供确实可信的报表。但在市场压力驱动
21、下分行仍然在这种情况下叙做授信业务。 总行没有对担保人筛选标准的书面规定。实际操作中,对担保人同对借款人的授信调查方法基本相同。风险评估 授信调查过程中实行双人经办制,协办员只是签字,很少去现场实际调查。 财务分析未能体现行业的特点,缺乏横向比较,主要依赖于客户经理和审查人员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进行财务分析过程中,缺乏辅助工具,财务分析的方法非标准化。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很少做现金流预测分析,只在中长期贷款中要求做。财务分析靠手工完成,客户经理将财务报表关键数据输入excel表,然后做趋势分析。 定性分析内容主要包括:股东背景,关联企业,集团性企业;管理层经历,主要管理人员以前任职经历;产品竞争能
22、力;企业组织架构;信用记录;还款意愿。总行定期从外部购买行业分析报告(证券公司的行业报告),但不是所有行业都有,而且所涉及的企业主要是一些大型的、知名企业。针对特定借款申请人的行业,基本上依靠客户经理自己的研究。 中长期项目评估(主要包括技改贷款和基本建设贷款)。从贷款金额、风险、评估难度等方面对评估权限进行分类(A、B、C),风险大的由总行公司金融部直接进行评估,或者和分行一起做,或者由分行自己评估。但是一定先要报告总行进行评估立项,总行按照行业、金额、期限和分行评估的力量等确定评估分类。A类由总行公司金融部指定主评人并组织项目评估,B类由分行独立评估,总行公司金融部指派独立评估顾问,C类由
23、分行独立评估,总行根据分行需要提供指导和咨询按照类别的不同,由不同的行级对贷款进行评估,撰写评估报告。 中长期项目评估报告的内容包括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借款人的评价,项目的建设施工和项目的技术方面(包括环保等各个方面),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产安排是否合理,项目建成后市场风险的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评价,对项目整个风险的措施进行评价(如担保措施)。 分行对同业的授信调查工作中,主要负责收集相关资料,之后报送到总行。总行金融机构部指导分行,并协助其做同业的风险评估工作。客户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体系开发的时间较早,期间对评级的结果也没有严格的测试和定期审验程序。有信贷分析人员和客户经理反应评级模型对于风
24、险判断作用不大。 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评定过程中,对非财务因素,客户经理主观调整的幅度比较大。 目前金融机构部不对所涉及的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信用等级的评估。对于大银行,目前的做法是参照国际评级。对于其他城市商业银行,仅根据其基本情况、业务需求、披露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授信额度 授信额度分为公开授信额度和内部授信额度,现在大多是内部授信,公开授信都要报总行审批。 浦发银行为授信限额设计了计算公式。但是,实际核定授信额度时,主要根据历史业务情况和业务需求进行核定,理论限额对于实际授信额度的指导意义不大。 目前,没有一个部门对同业的授信额度进行统一管理。资金拆借的额度由资财部负责;同业放款的额度
25、由金融机构部负责;外资信用证担保等业务由风险管理部来控制额度管理。 对同业授信的额度计算主要根据定量评分标准,根据其得分,参照浦发银行的股东权益乘以一定系数得出额度上限。银行的授信额度计算公式是参照国际经验制定的,相对成熟。由于浦发的股东权益扩张迅速,目前没有超上限的情况发生。集团客户和关联客户 目前,浦发银行没有支持集团客户和关联客户管理的全行统一的信息系统。 浦发银行对集团客户的认定标准是按照银监会关于集团客户的管理办法来进行认定的。目前,浦发银行正在制定行内集团客户的认定标准,之前对分行层面没有要求执行。 总行公司金融部比较侧重对大型集团客户的管理,对中型的,由各个分行自己控制。2003
26、年,全行12家集团客户由总行牵头进行集团整体授信。对于中型集团客户,分散授信,总行不了解中型集团客户总的授信风险敞口。 对于由总行集中管理的集团客户,由总行公司金融部的客户经理收集集团客户的信息。集团母公司的经办行每个季度要出报告,由总行进行汇总。如有新的业务需要,总行公司金融部的客户经理会和经办行客户经理一起设计产品和业务方案;如涉及到其他分行,与分行一起研究方案。授信方案 目前浦发银行对于短期贷款方案的制定较为随意,市场化倾向较为严重。中长期贷款的授信方案会根据具体情况设计。 实际操作中,没有按照资金需要和特定的还款来源和周期来设计还款的期限和方式。 对于贷款定价,总行有贷款定价的指导文件
27、,主要考虑了信用等级、担保方式、以及模拟客户贡献度等因素。 但是实际操作中,贷款定价没有和风险度建立直接的关系,只有主观的认识,风险度高,价格会高一些,但高到什么程度没有明确的标准,主要是跟当地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关。风险缓解 浦发银行对抵质押品管理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 总行没有为抵质押品评估机构设定明确的筛选标准。对外部评估机构的评估方法也没有明确规定。各分行规定各自的评估标准、评估机构和评估方法。 在收到公估机构的评估报告后,在实际操作中,银行内部对估价结果进行的内部确认过于简单。 存在集团下属子公司互相担保的情况。3.1.2 国际领先实践授信调查 完整的授信调查工作应包括统一的授信调查流程和
28、完备的信贷申请文件。完备的信贷申请文件应包括建议、记录和控制授信决策的各种文件。 信贷调查分析报告是支持授信的基本文件,审批部门签署它就意味着他们同意报告中所列内容。因此,授信调查分析报告必须包括所有信贷决策所需信息,以便审批人员进行科学的判断:- 该笔贷款有足够的偿还来源,贷款对象有足够的利润满足商业目标,达到资产回报率(ROA)和风险调整的资本回报率(RAROC)的最低要求。- 贷款方案符合信贷战略中所确定的信贷风险参数,这些风险参数一般包括但不限于:o 借款人风险评级的最低标准o 贷款期限的最大限度o 设定的最低贷款定价- 建议的授信方案能够满足银行的利润目标并足以保护银行规避已发现的风
29、险。 信贷调查与分析应包括对各项授信政策的合规性进行控制点的检查:- 法律文件列表。- 证实客户/担保人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独立性,并评价银行检验这些数据的能力。包括证实财务报表已经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证实没有明显的异常风险,包括客户是否有未判决的法律纠纷。- 解释所有风险评级(客户、担保人、交易、行业等等),包括对任何评级变化的说明,抵、质押品数据检查,包括收集、评估、审查抵、质押品的程序;收集、储存、管理抵、质押品数据。抵、质押品数据充足性包括抵、质押品的历史价值,市场价值评估(包括如果违约的预期变化),近中期的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分析,变现能力分析等等。- 产品政策合规审查。- 限
30、额合规审查, 包括授信限额和其他组合限额, 如行业、产品、地区,并审查是否符合当地监管局规定的限额要求等。- 定价审查:保证贷款定价合理,满足定价政策。风险评估 信贷评估一般有一系列确定的步骤,每个步骤有其清楚定义的流程,包括:- 收集确认支持数据。- 评估违约概率(客户履约能力与意愿分析)。- 评估违约既定损失(一般为抵押担保质量分析)。- 识别客户的贷款需要和满足其需要的最佳方法。- 识别所有与贷款质量的相关的风险。- 尽可能的量化已辨识到的风险。- 在风险量化的基础上, 拟定授信方案以最好的缓解已识别风险,既满足客户需要,又能够优化银行的盈利性。- 撰写归档信贷文件。 所有支持信贷评估的
31、信息都必须尽可能真实。重要定量数据如不能独立审核则需随机抽查。关键定性信息要向第二资源核实。为支持商业信贷扩展,客户是信息的首要来源(财务报表、现场访问、访谈等等),都应有相应的验证标准。 成功的信贷评估经常利用其他信息来源以检查和补充客户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竞争者、销售对象、供应商、政府机构、商业组织、大学、股票交易所、律师行等等。评估的广度、深度和复杂性应与贷款的规模和风险相匹配。成功的信贷评估保证了通过有效识别、量化和降低所有相关风险,制定出优化风险控制的授信方案,以满足既定业务目标。风险评级 风险评级反映了分析人员对客户和债项的整体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的最终数量指标,
32、评级过程是整体分析评估的逻辑结果,因此,必须真正、深入的理解客户和债项的内在特质。- 成功管理信贷风险的银行大多采用一个科学的、经过实证检验的风险评级系统。它具有优化的预测能力和足够的样本量以发现重要风险趋势。该系统是银行管理信贷风险的基础,几乎所有成功的银行都通过量化违约概率进行客户评级。此外,大多数银行还定量分析客户交易以反映每笔交易的违约既定损失。 有稳健信贷风险管理的银行一般对评级进行细化,通常有至少十级的违约风险。这样的细化分级能够产生更多可测试的统计结果并提高相应的信贷决策能力,如定价、拨备等。在可能情况下,这些评级应当与国际债券评级相对应。 信用风险的评级结果被广泛应用于对客户的
33、分类管理、信贷政策调整。 信用风险评级人员的自身素质严重影响风险分类的准确性,因此,国外银行十分重视对风险评级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 运用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级和固化相关的业务流程,不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有效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风险分类的客观性。集团客户和关联客户 国外领先银行的先进实践中, 针对集团客户和关联客户,要有明确的全行统一的定义标准, 将其与其他类别的客户划分开来, 并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和流程。 在集团客户主办行的设置上,针对某集团客户,一般有总行(或上一级机构)主办行、母公司主办行、业务量最高主办行、最先建立客户关系主办行等设立方法;其中最普遍的设立方式为母公司主办行。主
34、办行确立后,主办行客户经理就成为此客户的环球客户经理或称为全国客户经理,负责对此客户进行集中管理。 为集团客户设置了总体负责的客户经理和主办行后, 就可以将集团和关联客户作为单一客户进行统一风险评级与授信管理,即给予一个统一的授信额度,在确定该额度同时应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确定相应的担保要求,以此控制对一个集团客户及其所属机构的授信总额。 集团和关联客户的分、支机构由其所在地相对应的银行分行负责管理,其它分行在发放贷款时,需要向主办行查询信贷额度使用情况,通过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使得在主办行和分、支机构能够对客户,尤其是集团客户在全行和各分行的授信、额度情况和进行实时查询。授信方案贷款结构 银行的
35、客户经理应寻求通过制定最佳的授信方案来平衡客户需求与银行的风险/回报目标:- 通过制定授信方案在满足借款人融资需要与银行信贷风险指引间取得一致。- 最优地缓解所有可控的信贷风险并识别那些不可控的风险。- 根据授信方案来估计预期损失概率并据此设定价格。- 设定贷后管理计划,在贷款期间有效跟踪所有识别的风险。 信贷评估揭示借款人的业务结构与风险。主办人员与客户一起制定授信方案以最好满足客户需要,同时优化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定制的授信方案(期限、贷款类型等),能够反映借款人的业务需要及其银行可以接受的,合理的,及时的还款方式。- 风险缓解(限制性条款、抵、质押品、法律控制),确保识别的风险得到监控
36、与管理。- 定价(利率、费用等等),基于建议的授信方案,产生满足业务目标的回报(风险调整的资本回报)。定价 贷款定价应根据资金成本、盈利目标及业务的风险评级来确定。 为信贷产品设定价格时,主办人员必须确保费用计算包含弥补信贷风险的成本。 为保证一贯的反映银行实际信贷风险经验的以风险为基础的定价,信贷控制部门应制定以模型支持的指引,建立确定风险和风险缓解成本的基本标准(如,按照不同的借款人风险评级水平、抵、质押品情况或交易风险评级水平,不同的风险缓解技术,等等)。这种标准对照实际经验不断复核和校准,以反映过去的经验。银行的客户经理应通过进行以上操作,寻求通过制定最佳的授信方案来达到合理地平衡客户
37、需求与银行风险/回报的目标。 根据贷款方案来估计预期损失概率并据此设定价格,最优地缓解所有可控的信贷风险并识别那些不可控的。限制性条款 国际先进银行按照借款人的风险特征,在制订授信方案时会设定一系列的限制性条款,规定借款人须达到相关的要求,并不得进行有损企业价值或银行利益的活动,来保障银行的利益。 限制性条款包括财务和非财务相关内容。财务指标中包括资本支出(包括房地产的租赁)在任何财政年度不得超过某一金额,对股东和管理人员的贷款和投资,每年允许的最高额,分红限制每年最高额、最高的总负债/有形净资产的比率等,并写明如果借款人没有达到合同中所规定指标要求,银行应采取哪些风险预防或救治措施等;非财务
38、指标中包括类似还款前不允许兼并重组等限制条件以及相应的贷后管理计划。风险缓解 对信贷风险缓解的所有评估都必须考虑两种明显的风险(各自又有多种子风险):- 银行用来实现信贷缓解价值的法律控制的程度(如,查封资产或追索担保人)。- 如果信贷缓解法律上是可实现的,得到的现金占违约时债务余额的比例:一般是抵、质押品和担保人现金流的真实价值(净现值)。- 这两项独立风险需要评估并按信贷缓解类别用历史数据进行测试,以增强其补偿率的可预测性(及其对应的违约既定损失)。抵、质押品 作为贷款偿还的第二层保障,对抵、质押品的评估是个严格的过程,如果可能的话,应评估和预测在各种违约情况下,支持该笔信贷的抵、质押品清
39、算可能实现的净值。和所有支持性的信贷增强一样,对法律控制抵、质押品内在的风险和影响抵、质押品清算净值的因素均需考虑。因此,分析员在评估抵、质押品时需考虑:- 查封抵、质押品时预期可能碰到的障碍(控制风险)。- 若违约,抵、质押品的预期变现能力(给定的供给/需求均衡等)价值的波动性。- 抵、质押品的集中度可能影响价值。- 抵、质押品价值与借款人存货与应收帐款的相关性。 若可能,所有这些风险均需按抵、质押品的相似类别进行量化。这需要银行系统性地跟踪所有抵、质押品,并按类别,不断核查其控制风险和估值(实际变现净值对应评估值,及相关环境)。 基于对抵、质押品类型的持续分析,在既定的风险下,银行(信贷控
40、制)应制定发放贷款的抵、质押品相关规定:- 认可的抵、质押品类别及其一般特点。- 抵、质押品评估的规定方法和评估频率。- 接受抵、质押品时的规定批准流程(无论是一类还是单个抵、质押品)。- 文件要求,包括法定所有权的验证,保险证明,优先扣押权等等。- 资格要求(例如,不分先后,等等)。 各类抵、质押品可放贷的最大抵押率(LTV)抵、质押品的预期变现值是一个重要变量,这一变量一般依靠外部评估机构及其方法。因为抵、质押品是控制预期损失的关键,银行应有指导评估流程的操作规定:- 所使用的评估方法(如公开市场价值、强制销售估值、按现值计算的现金流等)。- 评估机构批准部门(定期重新审核)。- 执行的估
41、值频率。- 任何要求的压力测试,以评估价值恶化的影响(给定业务周期,等等)。 为确保银行不会面临任何一类抵、质押品的累积风险,信贷控制也应设定抵、质押品总体限额。担保 担保是将违约风险从原始借款人转移到有不同现金流的第二实体的一种机制。评估担保必须考虑:- 若借款人违约,担保人的可追索性。- 若可以追索,担保人现金流能够提供的预期补偿比例。 成功的银行应有评估这些风险的方法。这需要有几种不同的分析:- 用以确定担保法律力度的法律分析需对单个担保或一类担保进行分析,即分析某一类担保的可追索性在借款人运营的法律环境中是否存在问题(如政府担保可能被取消)。- 对担保人的现金流分析,以检验其在借款人以
42、外,独立支持还款负担的的现金能力。对担保人现金流的分析本质上与对借款人的分析一样,包括对担保人所从事的行业的分析,及所有可能影响其现金流的主要风险。然而这种分析必须考虑借款人违约时担保人预期的财务状况(只有这样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必须考虑担保人现金流与借款人现金之间的依赖程度,借款人违约对担保人现金流的影响,及对可能影响借款人现金流的类似因素的共同敏感性。 在对担保价值进行分析和量化之后,就应将其考虑到总体贷款方案之中,包括担保对控制预期损失的可能影响。为指导信贷分析人员对担保的评估和应用,信贷控制部门应设计相应政策,反映担保内含的各种风险,定义可以应用担保的条件及其分析要求。这些包括认可的担
43、保类型(如直接的、明确的、无法取消的、无条件的)和担保分析的流程要求。3.1.3 现状分析授信调查 目前浦发银行客户经理实现A,B角,实际操作过程以A角为主,核保的时候才两个人一起去。主、辅双人制设定的目的是建立贷前调查的制约机制,确保信息收集的真实性,然而,在具体业务办理中,往往流于形式。 授信调查报告缺乏完善、统一和具体的格式及内容要求,很难达到信贷风险控制和统计管理的要求。 总行要求客户经理在信贷调查报告中对贷后管理计划予以描述。在实际操作中,客户经理在信贷调查报告里对这一部分的填写,不同的贷款大同小异,没有针对性,因此指导性不强。 对客户的尽职调查存在未按信贷调查规定程序进行深入、认真
44、调查的情况。客户经理贷前调查、分析和风险识别能力有待提高。风险评估 全行没有一个很好的信息平台来收集、存储和查询内部和外部的客户信息,大量的数据散落在客户经理手中。 风险分析和评估较为依赖企业情况介绍和提供的资料上,对其他重要信息的收集手段较少,一定程度上存在风险不能充分被揭示和衡量的问题。 在分析评估中,目前没有全行统一使用的财务分析工具,帮助客户经理进行财务分析和趋势分析,也没有提供行业数据库,对借款人在行业中的财务指标进行横向比较。 浦发银行对客户经理没有很好地进行统一地培训,因此,在授信分析水平和调查报告的撰写方式上有很大差别;同时,迫于市场开拓的压力,再加上总行对授信调查报告没有统一
45、的要求,也没有系统的信贷分析工具,因此,授信调查报告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客户经理对风险分析和评估只建立在企业情况介绍和对客户提供的资料的简单分析之上,导致无法充分揭示风险。 目前在信贷调查中,对不同风险程度的客户和信贷产品, 调查评价的基本流程和基本内容都大致相同,这种评估方式不利于根据客户风险差异进行侧重点不同的分析,客观上可能存在对高风险客户风险分析不深入,而低风险客户程序由于过于繁琐的问题,从而导致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授信方案,客户的差别化服务难以体现。授信额度 现行授信限额的设定对于实际授信额度的指导意义不大。 对同业的授信额度的管控职能较为分散,没有一个部门是来统一管理一个总的额度,这
46、不利于对同业客户的风险作总体评估和监控。 同业授信的额度计算是通过浦发银行的股东权益乘以一定系数得出额度上限。由于浦发银行的股东权益扩张迅速,目前没有超上限的情况发生。但是,过高的额度上限也削弱了利用授信额度进行风险监控的意义,指导意义较弱。集团客户和关联客户 对集团客户和关联客户的认定标准需要进一步细化,否则,实际操作中有时会导致界定不清的问题。 由于缺乏电子化手段对集团客户和关联客户进行统一管理,浦发银行对集团客户和关联客户的监控比较薄弱,特别是对中型的集团客户,缺乏集中管理。实际操作中,异地营销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存在“多头授信”、“超限授信”以及关联客户互相担保等问题。另外,对集团信息的归集和汇总也有待加强,以便综合评定对集团客户的授信。 需要制定集团客户管理办法来统一对集团客户的授信和风险管理,为业务人员防范风险提供充分的指导。 应当充分利用外部的各种系统获取信息,如央行设立的信贷登记管理系统,随时查询集团客户的相互担保情况。贷款方案贷款结构 短期流动资金的贷款方案一般不是按借款人的资金需要、业务的特定融资结构或特定的还款来源及周期设计合适的期限结构、还款结构。 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的设定缺乏有效的现金流预测方法和工具的支持。定价 由于央行利率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