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门信访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28354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部门信访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组织部门信访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组织部门信访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组织部门信访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组织部门信访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组织部门信访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部门信访工作总结.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组织部门信访工作总结组织部门信访工作总结信访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组织部门的信访工作是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落实党的政策、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服务组织工作中心任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组织工作面临的任务日趋复杂,所触及的社会层面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为新时期组织部门信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提高对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总结经验,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力争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努力为组织工作整体的创新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近年来开展信访工作的主要做法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组织部门

2、作为党委负责干部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和知识分子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信访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基于这一高度认识,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信访工作作为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部门工作议事日程,坚持与其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及时协调解决在信访工作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探索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争取把问题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使信访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以来,我们共接待群众来人来访46人(次),来电来访31人(次),来信来访33件,涉及干部政策、干部作风、领导班子调整、干

3、部选用、评先选优、基层组织选举、老干部待遇、知识分子政策等各个方面,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答复和办理,绝大部分得到了有效调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加强领导,健全信访工作的有效机制。为了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引导和教育全体组工干部不断提高对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建立了由部长负总责、分管部长具体抓、信访工作人员紧密配合的信访工作机制,并明确要求各乡(镇)、各部门也要牢固树立“信访无小事”的思想,确定一名领导负责抓好与组织工作有关的信访案件的调查、受理、答复和信息反馈,形成上下互动、相互配合的良好工作机制,力争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确保不发生重信重访和越级上访。在此基础上,注重与纪委、检察院

4、、信访办等部门加强信访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建立了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信访工作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快速反应、合力调处的工作格局,为做好信访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2、完善制度,规范信访工作的程序。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要得到及时解决,关键是要有方便快捷、科学高效的信访工作程序。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按照“以防为主、以调为主”的原则,坚持从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信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家信访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我们先后制定完善了信访登记制度信访受理调处答复制度信访案件归档制度等制度规范,对群众来信来访进行认真地登记和分类,严格把握登记、受理、交办、督办、

5、审查、答复、回访、存档等基本环节,做到“四清”(事实清、政策清、信访人清、责任人清、)“四有”(来信有登记、来访有记录、交办有回音、处理有结果),落实信访工作首问负责制、包案责任制和组织部长接待日制度等相关制度,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逐条逐件都能得到圆满解决。 3、强化措施,提高信访工作的质量。组织部门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组织系统信访工作的特殊性。为了把干部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办理好,给上访干部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我们始终坚持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工作中着力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信访工作的水平。针对信访案件内容复杂、头绪繁

6、多的实际,在部内推行“信访案件包案责任制”,即对群众信访案件经过认真登记并向主要领导汇报后,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交由具体分管该项工作的同志负责进行调查、核实和答复,并明确要求具体承办人在办理和答复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一切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确保使每一件信访案件都能得到及时处理,认真答复,一步到位,努力减少和克服重信重访、越级上访现象的发生。针对信访总量持续上升、群体性问题明显增多和上访形式多样的问题,要求每一位承办信访案件的同志,都要始终牢记为党委分忧、为群众服务的神圣职责,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开展信访工作,坚持做到“三为主”、“三防止”: 即

7、以宣传政策为主,针对信访的中心话题,重点进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讲解,防止“乱评价”;以思想疏导为主,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防止“言辞生硬”;以正面鼓励为主,防止简单粗暴,使干部群众真正感受到组织部门的温暖,从而真正树立组织部门“干部之家”、“党员之家”、“知识分子之家”的良好形象。如201X年4月,巷道乡几位离职村干部到部里上访,要求兑付欠发的离职补助费,我们在多次翻阅档案资料,进行认真调查求实的基础上,认为其要求符合县上有关规定,出面协调乡村两级给予了补发兑付,使他们的上访要求得到了圆满解决,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针对突发性信访案件逐步增多的情况,我们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根据各阶段的工作重点认真

8、分析和预测可能引发信访的苗头性问题,及时制定切实有效的处理措施,做到早预测,变上访为下访,早介入,变被动为主动;早调处,变治标为治本,使一些极容易引发信访案件的苗头性问题得到了及时的解决,有力地维护发社会的稳定。如在201X年上半年的机构改革工作中,针对少数干部对改革政策不了解,认识不清的问题,我们及时组织专门力量,集中利用一周时间深入到机构改革任务重、矛盾突出的乡镇和部门,向广大干部耐心细致地宣传政策,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积极配合县上开展工作,从而有效地减轻了信访工作的压力。为了确保信访工作的实际效果,我们还实行了信访案件反馈制和目标考核制,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对组织部门

9、转办的信访案件必须安排专人认真负责办理,并将办理结果答复本人和反馈组织部,做到信访案件事事有交待、件件有回音。同时,将组织部门的信访案件办理情况纳入到年终考核当中,实行统一考核,明确奖罚,从而不断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二、当前组织部门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工作的建议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 “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地解决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

10、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涉及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将日渐暴露出来,组织部门信访工作的压力将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工作优势,正确对待新形势下组织工作面临的诸如信访总量上升、无序信访问题增多、信访形式多样化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 1、要强化中心意识,不断增强做好组织部门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自觉把信访工作放到组织工作的全盘中去考虑,居安思危,认清形势,切实把信访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使信访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组织部门中心工作。及时化解组织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协调解决一

11、些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扎实有效地搞好信访工作主,达到弘扬创业者、支持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帮助失误者、查处违纪者的目的,从而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组织工作的创新发展。 2、强化服务意识,切实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牢固树立“信访无小事”的思想,把群众的来信来访作为组织工作改进服务质量的“助推器”,引导组工干部努力学习有关组织工作的政策规定,不断加强政治修养,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使组工干部特别是信访工作人员为民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的态度进一步改善,为民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3、强化责任意识,推动组织部门信访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组织部门

12、信访工作的机制,积极推行“组织部长接待日制度”“领导包案制度”、“领导阅批来信制度”、“信访工作量化考核制度”、“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层管一层、人人有责任的良好工作格局。要大力倡树组织部门信访工作“重思想教育、重调查研究、重事实依据”的方法,使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得到及时、稳妥、圆满地解决。 4、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改进信访工作的方式。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的原则,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不断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探索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信访工作机制,积极尝试推行“下访”、“研访”、“巡访”、“回访”等信访工作的新举措,使组织部门信访工作更加符合群众要求和组织工作发展需要,成为反映群众愿望的“晴雨表”、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改进干部作风的“助推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