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部分意识.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3016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8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二部分意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十二部分意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十二部分意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十二部分意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十二部分意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部分意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部分意识.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十二章 意 识,一、意识的概念二、对意识问题的实验研究三、意识和无意识过程之间的关系四、意识研究的多学科途径,2,一、意识的概念,到目前为止,意识还是一个不完整的、模糊的概念,研究者不能给予它一个确切的定义。很多人在谈到“意识”这一术语时,经常指的是不同的意思,由于这一术语被用来表征如此众多的不同含义,因而也就必然会导致一些混乱的、毫无意义的争论。,3,(一)Farber和Churchland对意识概念的理解,Farber和Churchland(1995)区分了几种不同的(也许是互不相容的)意识概念及例证。他们从3个方面讨论了意识概念,即意识觉察(conscious awareness)

2、、较高级的官能(higher faculties)和意识状态(conscious states)。,4,1、有意识觉察,从有意识觉察这一角度来看,意识是观察者与现象之间关系的一种属性,即“某人”觉察到“某事”。根据觉察对象的不同,它又分为下列一些亚类别:感觉觉察(sensory conscious)、概括性觉察(generalized awareness)、元认知觉察(metacognitive awareness)和有意识回忆(conscious recall)。,5,2、较高级的官能,“意识”有能动作用和控制的含义,所以它不仅仅是对信息的被动觉察和感知,它必须包含一套更高级的官能,能解释在

3、有意识状态下,一个生物所能做的事情,或至少为什么这么做。Farber和Churchland列举了下列3种官能:注意(attention)、推理(reasoning)和自我控制(self-control)。,6,3、意识状态(1),“意识”通常被用于指一种“状态”(state),它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层次,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正在进行的心理活动。最初通过个体行为观察,把意识状态分为清醒、睡眠、警觉、无意识等不同时相。随着进一步研究,研究者逐渐感到仅仅以生物体外在表现来判断意识状态是远远不够的。,7,3、意识状态(2),意识既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状态,也可以被看作是各个分离状态的集合体。首

4、先,意识(conscious)状态和无意识(unconscious)状态是相对应的。其次,我们也可以感知到一些不是那么极端的状态,如觉醒、惊奇、愤怒等。与无意识不同,这些状态激起内部感觉,人不需要审视自己的行为就能从内部感受到这些感觉。第三种意识状态被称为可感受的特性或“粗略的感受”。,8,(二)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意识,Klatzky的信息加工观点意识(on-line awareness)和注意模式识别模型和无意识知觉Shiffrin对注意和意识的关系的认识,9,(1)意识和注意(1),Klatzky(1984)认为在记忆系统中可以区分两类激活,或称两种过程:自动的(automatic)和注

5、意的(attentional)。这两种过程在很多方面是对立的:自动过程对信息加工系统的有限资源没有需求,因此也不干扰其他过程的进行。而注意过程则因要利用资源而使得其他需求资源的过程受到干扰。注意过程受意志控制,而自动过程则不受意志控制,甚至不能被抑制。自动过程在知觉中发生很早,而且速度较快。注意过程发生较晚,而且速度较慢。自动过程是技能的特性,而注意则致力于新奇的和不熟练的东西。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动过程缺乏觉察,而觉察则反映了注意资源的运用。,10,(1)意识和注意(2),在信息加工理论当中,意识直接与注意相联系已是一个普遍的观点。例如,注意有警觉性(alertness)、选择性(select

6、ivity)和加工资源(processing capacity)3个主要的组成成分,而这些特征也是意识所具有的。注意在知觉中发生较晚,它是在大量感觉加工之后才引发的。意识同样被认为是与中枢过程相联系的,远离感觉末梢,它不是感觉器官的特征,而是它们的解释者的特征。意识资源能被灵活而选择性地应用,意识同样具有这种灵活性。,11,(1)意识和注意(3),尽管普遍认为意识是与注意相联系的,但联系的性质却相当不明确。一种可能是我们通过执行特定的要求注意的过程而得到意识。另一种可能是,意识是任何一种运用注意的过程的副产品。还有一种可能是,意识完全独立于注意,二者仅仅是碰巧具有一些共性。,12,(1)意识和

7、注意(4),关于意识和注意的关系存在一个特殊问题:一些被认为要求注意资源的、中枢而非外周的信息加工活动,却可以无意识地进行。例如,要求被试听写一些句子,同时阅读一篇无关的课文。经过几个星期的长时间练习,一些被试能够在不影响阅读速度和课文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听写。,13,(2)模式识别模型和无意识知觉(1),Klatzky(1984)提到的模式识别模型是这样的:在每一时刻,都有来自很多信息源或信息通道的感觉作用于信息加工者,几乎大部分或所有的信息都能自动激活记忆中相关的表征,激活的程度依赖于同样刺激或相似刺激以前的发生频率。只有有限的信息源能被注意选择,而被选择的信息的表征激活水平会增加,从而引起完

8、全的识别。一个信息通道是否被注意选择依赖于知觉者的期望,而某个通道的信息的高水平自动激活也可引起注意选择。,14,(2)模式识别模型和无意识知觉(2),以上的观点与“内源性注意”(endogenous attention)和“外源性注意”(exogenous attention)的研究是一致的。内源性注意是一种自上而下(top-down)的、由知觉者控制的注意,也称目标指引的注意(goal-directed control of attention);而外源性注意则是一种自下而上(bottom-up)的、刺激驱动性注意(stimulus-driven control of attention)

9、,是自动发生、与当前知觉目标无关的一种注意。,15,(2)模式识别模型和无意识知觉(3),对无意识知觉的信息加工解释的一个关键假设是:知觉是一个多水平过程,而不是一个或成功或失败的简单事件。有意识识别被认为发生在知觉加工的一个阶段,而且是一个较晚的阶段。任何关于阈下知觉的描述都必须切断刺激的知觉反应与意识的联系。这里就有一个时间定位(temporal location)的问题,为了获得无意识知觉,外周加工必须进行到某种程度,使得记忆表征被自动激活,但非外周加工还没有达到完全的识别。因此,感觉信号切断得太早会阻止早期的自动加工,从而消除无意识知觉;而感觉信号切断得太晚则会导致完全的识别,无论是有

10、意识的还是自动的。,16,(2)模式识别模型和无意识知觉(4),在无意识知觉的研究中,一个适时的刺激后掩蔽起到了什么作用呢?Marcel(1983)认为,掩蔽干扰了早期加工(指在感觉水平描述刺激)的记忆痕迹()或记录的“恢复”,这一过程在知觉的有意识体验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他区分了有意识知觉过程和无意识知觉过程,无意识知觉过程可以自动地将感觉输入的信息转化为各种表征形式,从而达到最高水平的描述。,17,(2)模式识别模型和无意识知觉(5),而有意识的知觉需要一个建构过程,将知觉假设和从记录中恢复的信息进行匹配从而验证假设,并且综合各个区域被验证的假设而产生一个有意识的知觉。这些过程是与意识体验

11、的3个方面相联系的:觉察、知觉统一体和选择性。由此可见,恢复过程对于有意识知觉是必不可少的。,18,2、Shiffrin对注意和意识的关系的认识,注意和意识是两个联系非常紧密的概念,因为:注意提高了对一些事件和思想的意识,当指向某个事件的注意水平很高时,这一事件也将处于很高的意识水平;而当某件事处于很高的意识水平时,它将容易吸引注意。他特别强调,意识通常是通过注意这个窗口被观察的,注意集中之前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在集中注意的过程中或集中注意之后会被意识到。要比较注意和意识的关系,主要的困难在于这两个概念框架都没有被精确定义。概括地说,没有一个好的例子能显示注意和自动加工间的区分与意识和无意识间的区

12、分的关系。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这两种区分虽然相关但不能等同。,19,二、对意识问题的实验研究,简要历史研究方法上的进展无意识知觉研究中的3种实验范式,20,(一)简要历史,中心课题;受到冷遇;短暂复苏(60年代);再次受到冷落;研究热潮;,21,(二)研究方法上的进展,早期:无意识知觉过程是否存在?当前:意识和无意识存在怎样的差异?证明意识知觉的结果与无意识知觉的结果存在质的差异。这些差异涉及对刺激的认知反应和情绪反应两个方面。,22,1、任务分离的研究范式,任务分离范式的基本逻辑是:两种不同的知觉测验的比较。第一种测验被认为反映了有意识知觉到的信息;而第二种测验则被认为既反映了有意识知觉到

13、的信息,又反映了无意识知觉到的信息。建立一定的实验条件使得意识知觉测验的敏感度为零,那么如果第二种测验的敏感度高于零,则反映了无意识知觉的影响。研究策略是:建立一定的条件,使得在这些条件下意识知觉没有发生,然而刺激却被知觉到了。,23,(1)意识的内省测量,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以被试对自身的知觉经验的自我报告作为意识觉知的指标。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哈佛大学心理实验室Boris Sidis1898年所做的实验。Sidis给被试呈现一些印有一个数字或字母的卡片,他认为被试报告能否“看见”视觉刺激是意识状态的最好指标。为建立无意识知觉的条件,Sidis系统地增加被试与卡片的距离,直到被试报告不能辨认卡片上

14、的字符为止,在这种条件下让被试猜卡片上的字母或数字,结果发现被试猜对的比率高于机遇水平。从这些发现中,Sidis得出结论:“初级觉醒自我”(primary waking self)不能获得的信息可以被“二级觉醒自我”(secondary subwaking self)所知觉,从而辅助了被试的猜测。,24,(2)意识的行为测量,意识的行为测量是以被试的分辨能力作为意识觉知的指标。把分辨能力测量作为意识觉知指标的基本假设是:所有正确的决策都是受有意识知觉到的信息引导的。两种典型的测量方法是:迫选性刺激有-无决策;在一系列刺激备选项中作出迫选决策。,25,(2)意识的行为测量举例,Kunst-Wil

15、son和Zajonc1980年的实验:他们的兴趣在于说明无意识知觉到的刺激会影响随后的情绪反应。在他们的实验中,首先给被试呈现10幅无意义的、不规则的几何图形,每个图形呈现5次,每次呈现1ms。随后让被试完成两种任务:再认迫选(意识知觉的测量)和喜好迫选(无意识知觉的测量)。在两种测验任务中,都是给被试呈现10对图形,每对包括一对个呈现过的图形和一个没有呈现过的图形。再认迫选要求被试从每对中选择一个呈现过的图形,而喜好迫选则要求被试从每对中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图形。结果发现,当再认迫选的成绩处于机遇水平时(50%正确率),喜好迫选的成绩却显著优于机遇水平(60%正确率)。,26,2、质的差异的研

16、究范式,Murphy和Zajonc1993年通过一个实验证明:无意识知觉到的刺激比有意识知觉到的刺激对情绪反应的影响可能更大。实验:在每次试验中给被试呈现一个清晰可见的汉语表意文字,然后要求被试在一个五点量表上指出它代表一个“好”的概念或是一个“坏”的概念。这个实验的关键之处在于,在每个文字之前呈现一幅人脸的图画,这些图画或者表现愉快(如微笑)或者表现愤怒(如皱眉)。对于其中一组被试,每幅人脸的呈现时间很短(4ms),以至他们报告没有觉知这些人脸。而对于另一组被试,同样的文字和人脸被呈现,但每幅人脸的呈现时间足够长(1000ms),结果所有被试都报告觉知了这些人脸。后一组被试被告知忽略人脸,集

17、中注意于评价文字。结果发现,短暂呈现的、无意识知觉到的人脸影响了被试对文字的评价。当被试没有意识到人脸时,他们更有可能将跟随微笑人脸的文字评价为代表一个“好”的概念,而将跟随皱眉人脸的文字评价为代表一个“坏”的概念。相反,当人脸清晰可见而被有意识地知觉到时,被试对文字的评价就很少或不受人脸的影响。这些结果说明了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之间的质的差异:无意识知觉到的信息比有意识知觉到的信息对我们的情绪反应影响更大。,27,(三)无意识知觉研究中的3种实验范式,关于意识和无意识知觉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通过操纵刺激特性(呈现时间)实现的,Merikle和Joordens1997年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无意识知

18、觉(perception without awareness)和无注意知觉(perception without attention)是非常类似的。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注意知觉和无注意知觉其实是描述了同样一个内部过程的分离。,28,1、STROOP效应,它与传统的Stroop任务的实验范式不同,只涉及红、绿两种颜色,色词“RED”或“GREEN”是启动刺激,用于启动对红、绿两种靶颜色的命名反应。结果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当色词和靶颜色不一致的发生概率(75%)显著大于一致的发生概率(25%)时,出现了Stroop效应的反转,即被试在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小于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值得注意的是:这

19、种反转现象只有在色词被有意识地知觉到时才会发生,当对色词的知觉是无意识的时候,出现的是典型的Stroop效应。,29,2、错误再认,所谓错误再认是指,在进行再认测验的时候,那些实际没有学过的项目被给出“学过”的反应。Jocob和Whitehouse(1989)的实验:再认测验中,每个测验词呈现之前闪现一个背景词,用于干扰被试的反应。背景词与测验词的关系有3种:匹配:背景词和随后的测验词完全相同;不匹配:背景词和测验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基线:背景词是一个非词字母串。结果:背景词对测验词的影响依赖于背景词的呈现时间。当背景词的呈现时间较短时(如50ms),一个没学过的测验词在匹配背景下比在不匹配

20、背景下更有可能被给出“学过”的反应,也就是说,在匹配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要高于不匹配条件下;而当背景词呈现时间较长时(如200ms),则出现相反的情况,被试在匹配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要低于不匹配条件下。,30,3、EXCLUSION测验,实验的基本模式是:每个trial首先呈现一个5个字母的单词(如,spice),然后加以掩蔽,紧接着呈现这个单词的头3个字母的词干(如,spi_),让被试用除了刚才呈现过的单词(又称“靶词”)之外的任意词进行补笔。Debner和Jacoby(1994)发现,当靶词呈现500ms的时候,被试能够按照指导语的要求在补笔中将靶词排除掉,表现为用靶词补笔的比率低于基线值;而

21、当靶词呈现50ms时,被试较难遵从指导语的要求,他们在补笔中用了很多靶词,尽管指导语强调不要用靶词。实验结果表现为用靶字补笔的比率高于基线值。,31,三、意识和无意识过程之间的关系,目前关于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有3种不同的观点:排它(exclusivity);冗余(redundancy);独立(independence)。,32,四、意识研究的多学科途径(1),近十多年来,关于意识问题的研究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据了非常醒目的位置。无意识认知、内隐认知、认知神经科学John Horgan(1994)“科学能解释意识吗?”神经科学家、哲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心理学家以及渴望深入了解精神的其他科学家们的努力。,33,四、意识研究的多学科途径(2),Flanagan(1997)提出建立一个统一的意识理论的前景,他主张对意识的研究应该采用一种自然方法(),即同等地对待3种不同的分析研究路线:现象学的、心理学/认知科学的、神经科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