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演示文稿ppt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9921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演示文稿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演示文稿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演示文稿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演示文稿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演示文稿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演示文稿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演示文稿ppt课件.ppt(1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四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2)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_,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_。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身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意识,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共同本质,物质形态,考点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_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2、从存在的基础看:

2、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_。3、世界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_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_。,物质世界,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性,物质,物质性,探究点一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思维拓展】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关系。,考点三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和_。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_和_,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

3、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考点四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绝对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_的、_的和绝对的。,变化,过程,固有属性,存在方式,无条件,永恒,2、相对静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1)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_没有发生变化。(2)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_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_。(3)静止是_、有条件的和暂时的。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哲学运

4、动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_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反对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_,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和_。考点五规律的概念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必然的、_联系。,根本性质,参照系,特殊的运动,相对的,相对静止,不变论,相对主义,诡辩论,本质的,稳定的,考点六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_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_、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

5、的。3、方法论。(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_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_,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人的意志,创造,认识和把握,利用规律,全面揭示哲学运动概念,(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物质与运动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思维拓展】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属性。(1

6、)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物质的本质。这个唯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物质除了客观实在性之外,没有别的特性,给物质加了别的特性就不能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物质只有运动才能存在,运动的原因在于物质自身,在于物质自身内部存在着的矛盾。事物的自身矛盾,是促使事物永远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状态的内在根源。运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于物质的。所以说运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思维拓展】认识规律、规则与定律。,例1下

7、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范畴的认识正确的有()物质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物质撇开了事物的具体形态,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A B C D,例1B解析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物质是一种客观实在,是一切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本质的概括,故答案为B。物质属于共性,并不是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故排除。物质能被意识所反映,故排除。点评 理解物质概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二是客观实在性是其唯一特性。三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四是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

8、,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变式题,为了节约资源,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一些地区试行教科书免费循环使用。学期结束后,教科书由学校收回,供下一个年级使用,几年更新一次。教科书之所以可以循环使用,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思想内容的存在同物质载体无关B思想内容的稳定要求物质载体的稳定C物质载体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影响思想内容 D物质载体的稳定有利于思想内容的稳定,C解析 本题实际上主要考查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并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然而物质载体具有客观实在性,故物质载体所呈现的内容,不会因为空间和时间的转移而发生变化,故选C。

9、,例22010江苏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例2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运动的认识。C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意思是说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这表明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因此B、D不符合题意,不选;故选A。点评 运动只强调了世界万物的变化和过程,发展属于运动的范畴,而发展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运动,不能将一切运动归结为发展。,变式题,2010天津卷 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

10、,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A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B说法太绝对,量变只是必要准备,不选;“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体现了静止是相对的,也说明运动是绝对的,因此C、D不符合题意,不选;故选A。,理解规律的客观性,(1)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就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

11、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二是指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时,规律就必然起作用。当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时,规律就不起作用。规律具有客观性,意味着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在起作用的规律。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规律是一种必然联系

12、,说明它是铁的法则,具有强制性。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同规律背道而驰,否则,就一定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不可违抗性有力地证明了规律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2)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们对规律的利用体现在两方面: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如“草船借箭”、“庖丁解牛”、预测彗,星的回归、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等,这些都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而有效

13、地指导实践活动,取得预期目的的典型事例。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例32011临沂模拟 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大会2010年10月23日在安徽省蚌埠市举行。这条曾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如今已形成较为完整有效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流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环境改善、生态良好。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全长1000千米的淮河,本是一条通畅的河流,历史上黄河多次溃决夺淮,使淮河丧失了入海口,这条河流

14、也就变得泛滥成灾,非涝即旱。“泥巴凳,泥巴墙,除了泥巴没家当。”这是过去深受水患之苦的沿淮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结合治理淮河60年的经验,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人水和谐共处?,例3答案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所以要求我们要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实现人水和谐共处,必须首先尊重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实现人水和谐,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破坏自然。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实现人水和谐,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解析

15、解答此题关键要明确“人水和谐共处”这一关键词。要想做到人水和谐共处,首先应该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同时更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规律。所以此题我们主要立足世界的物质性以及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来回答。,点评 此题属于措施类材料题,解答措施类材料题必须做到“两看三扣”,即看设问,通过分析设问,明确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看材料,明确材料主旨内涵,做到对设问知识的去粗取精。三扣,就是扣主题,扣知识,扣材料。回答问题应该紧扣材料主旨。依据设问知识指向来分析材料,通过材料来印证知识。,变式题,“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

16、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D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要准确理解引文的意思,强调世界一切运动和变化都有规律,故D符合题意。此题没有凸显事物内部规律的特征,排除A。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有规律,排除B。此题没有凸显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排除C。,12010年11月17日,欧洲研究人员在科学史上首次成功“抓住”微量反物质。反物质的存在证明()A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B物质是人类所创造的C整个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D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是可以改造的,解析 A反物质属于物质的范畴,从而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故答案为A。物质具有客观

17、实在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排除B和D。世界是物质的,排除C。,2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如山东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观。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城市布局要深刻地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城市布局要追求各自的个性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A B C D,解析 A人与自然的和谐凸显了对物质世界的尊重,故正确。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对客观规律的把握,故正确。没有凸显人与自然和谐的主旨。本身错误。,3

18、面对西南五省区遭受严重的干旱,国家气象部门先后在77个县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高炮和火箭弹3203发,起到了明显的增雨效果。这表明()A人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规律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C人们办事情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D人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解析 D人工降雨,是人类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的体现,故答案为D。规律具有客观性,故排除A。运动是无条件的,排除B。C强调了主观对客观的决定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4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以防范通货膨胀。

19、这说明()A面对物质世界的客观性,人是无能为力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C主观必须与客观保持历史的、具体的统一D物质是运动的载体,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解析 C人民银行根据经济发展形势,调整货币政策,可见做到了主观符合客观,故答案为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排除A。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排除B。此题没有凸显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排除D。,52010年6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要求我们深刻把握经济发展运行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

20、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请说明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答案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必须把握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落实科学发展观。人可以在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我国通过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从而保持了经济发展连续性和稳定性。解析 此题考查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所以此题应该立足对规律客观性的尊重与把握以及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分析。,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

21、奥妙,考点一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_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_。(2)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产生,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_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反应特性,前提,语言,四 物质决定意识,考点二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_的机能: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考点三意识的内容与形式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_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_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_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内

22、容是客观的,但是表现形式是主观的。2、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_是本原的,_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人脑,物质世界,人脑,客观存在,物质,意识,考点四意识能动性的特点1、意识活动具有_和_。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比如预先制订蓝图、目标和计划。而动物的活动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活动。2、意识活动具有_和_。(1)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2)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可以通过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抽象出其本质性的东西,把握其规律。(3)意识活动的_和_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

23、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主动性,创造性,五 意识的能动作用,考点五意识能动性的表现1、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_、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_。2、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_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_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指导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_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_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目的性

24、,自觉选择性,实践,现实,高昂,萎靡,探究点 正确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可以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物质世界的发展。方法论: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正确认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物质第一性),后有意识(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A.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5、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推动物质世界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物质世界发展。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意识。,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反作用,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意识的反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位的。,【思维拓展

26、】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的反作用的区别和联系。,例12010江苏卷 右图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例1D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A、B、C表述均不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 此题属于漫画类选择题,解答漫画类选择题一般要做到“三看一对应”。所谓三看,就是看漫画、看漫画中文字、看漫画的标题。一对应就是将漫画内容与选项对应,通过排除错误选项,排除干肢不符选项,得出正确答案。,变式题,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

27、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并取得了很大成绩。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57.6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2.4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147.8万吨,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降5.40%,污染减排继续保持双下降的良好态势。但是仍有一些地方和企业在污水处理、脱硫设施运行等方面存在问题。2010年下半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启用“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落实年度节能目标。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政府的节能减排举措。,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国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推动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落实年度节能目标,符合

28、我国减排现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减排目标的制定和减排成绩的取得体现了这一点;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的实施,有利于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解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所以解答此题一定要立足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两个方面来分析。,考点六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割。1、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_。因为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发挥主观能动

29、性,必须以_为基础。由于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因此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且,人们是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将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作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六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考点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_,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_,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要求。(1)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_,与时俱进,以_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要把发挥主观能

30、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_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_,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客观规律,规律性,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革命热情,唯意志主义,探究点 如何认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客观规律性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主观能动性能制约客观规律,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认识规律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3

31、)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4)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思维拓展】关于规律的几个误区。(1)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无好坏之分。规律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的作用有消极和积极之分,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在于规律发生作用依赖的条件

32、不同。(2)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是说规律是一成不变的。规律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其所依赖的条件变化而变化。因而我们要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按变化了的规律办事。,例22009安徽卷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

33、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例2答案 能动地认识世界。制定“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能动地改造世界。实现文化强省战略,提升软实力,实现快速崛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解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抓住“如何”发挥,强调根据当前的形势,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点评 本题是演绎类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做法是如何体现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注意题目的规定性是“如何体现”。做此类题目时

34、一定要从材料中折射出基本理论,叙述时要做到基本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变式题,2011宁波质检 面对高发的食品安全事故,饲料专家认为,养殖业过度依靠生长素、激素,就像运动员依靠兴奋剂,但后者损害的仅仅是体育公平和个体健康,前者危害的却是整个社会。这告诉我们()A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物质世界的客观性制约了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A解析 此题考查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故排除B。此题主要强调违背规律从而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故答案为A。此题没有强调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故排除C。规律具有客观性,

35、可以被认识和利用,但不能被改造,排除D。,探究点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含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3)具体要求。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

36、)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思维拓展】从主观出发、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从实际出发的反面,就是从主观出发。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是从主观出发的典型表现。从主观出发还有其他表现,如以某种愿望作为立足点来想问题、办事情;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曲直;以主观想象来代替客观事物。教条主义又称本本主义,它以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为出发点;经验主义是从狭隘的经验出发,把个性当成共性,把偶然当成必然。二者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例32010江

37、苏卷 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例3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建设学习型政党就是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

38、律,并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唯物论的整体认识,解答此题首先明确答题范围“唯物论”。其次把握关键词“学习型政党”。解答此题我们可以首先发散考虑建立学习型政党的原因。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党的建设的需要。二是能够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然后我们回归知识,社会需要属于物质的范畴,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提高执政水平,关键在于能够把握执政规律。,点评 此题属于依据类材料题,此类试题一般指向一定的知识,考查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所以解答此类试题我们首先要立足具体知识,然后结合材料,印证知识。解答此类试题一般要做到“一定,二看,三链接”。一定就是确定知识范围。二看就是阅读材料。三链接就是链接知识与材料

39、,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2010安徽卷 下图漫画招聘启示我们()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变式题,D解析 解答此题关键是明确漫画的主旨,应聘者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而一味地追求不切实际的职位,从而导致无论怎样努力都会失败的结局,可见启示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故答案为D。漫画凸显了脱离实际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故A脱离题干。B、C同样属于主观能动性的范畴,也脱离了漫画的主旨。,2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2010年至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

40、,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国谋划和前瞻性部署。从唯物论角度看,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反映了()意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意识活动的内容是主观的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意识活动的形式是客观的A B C D,解析 C意识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故排除和。教育发展的规划凸显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故正确。人类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凸显了意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故正确。,3漫画如此负重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尊重规律,做到一切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学业搞好C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意识对学习也具有决定作用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解析 A漫画表达的主旨是不顾孩子成长的

41、规律,一味地加压,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故答案为A。B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C认为意识决定物质,错误。正确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故排除D。,4南京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为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魅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申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的重大决策。这体现了()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B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解析 C南京市根据自身的社会发展实际,作出申办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的决策,凸显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故答案为C。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不依赖意识,排除A。物质决定意识,排除B。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排除D。

42、,课时36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36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1实践的概念(1)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_活动。(2)基本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_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3)实践的形式:人类的基本实践有三种:生产实践、_、科学实验活动。考点2实践的特点实践活动具有_、主观能动性和_。,课时36 考点梳理,物质性,客观事物,变革社会的实践,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课时36 考点梳理,考点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2)在实践活动中,

43、人们借助于_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物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考点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_,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_,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_,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一定的工具,实践的需要,认识工具,认识能力,课时36 考点梳理,考点5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

44、超出_的范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2)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3)只有把_与_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_。(4)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_的存在变为_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_和实践所产生的_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考点6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_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主观,客观,实践,观念,现实,认识,结果,改造世

45、界,课时36 考点梳理,考点7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_同_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_。(3)真理客观性含义: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_。考点8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1)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_与_、_与_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主观,客观,正确反映,客观性,人人平等,主观,客观,矢,理论,实践,课时36 考点梳

46、理,(2)真理都是_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与_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考点9真理与谬误(1)区别:人们的认识就总体而言,既有真理,又有谬误。真理是标志_同_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2)联系:真理与谬误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相互转化,是_的关系。,有条件,谬误,主观,客观,正确反映,对立统一,课时36 考点梳理,考点10认识的反复性(1

47、)含义: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_,再从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原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_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_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实践水平,本质,课时36 考点梳理,考点11认识的无限性(1)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_的过程。(2)原因:认识的对象是_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_是不断发

48、展的。(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_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_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永无止境,无限,社会实践,认识,检验,探究点一全面理解实践的三个特点,课时36 要点探究,课时36 要点探究,课时36 要点探究,【思维拓展】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的活动,又是一种主观的活动吗?这种看法好像既看到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又看到了主观能动性,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因而是错误的。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所以首先要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客

49、观性,同时由于实践构成要素和过程以及结果的客观性,决定了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实践活动并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建立在其客观物质性基础之上的,受到客观物质性的制约,实践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并不能否认实践活动的客观物质性。,课时36 要点探究,例1 2009海南卷“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实践是人类应对

50、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 BC D,课时36 要点探究,例1 B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践的特点的理解。实践既是客观物质性活动,又是能动性的活动。错在“内在本性”,因为实践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的“适应性活动”错误,因为实践是能动性的活动。故选B。点评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查成为当今高考的主流。最近几年经常出现的基本概念主要有:物质、意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否定、价值、人生价值、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对于基本概念我们一定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基本特点,二是内涵表述,三是易错点。,2010安徽卷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