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40776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6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6届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6届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16届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16届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考试说明,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鉴赏“五看”,题 目,意 象,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作者情感 的 载体,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注 释,把握感情的切入点,作者,明确风格了解时代,特殊词句,近六年新课标诗歌鉴赏试题简析,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雨雪曲 江总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

2、部。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材:边塞诗考察角度: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分析描写 概括环境 理解内容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分析艺术手法 探究思想感情,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

3、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8、这首诗表现 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9、你认为这首诗 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材:怀古诗考察角度:8、这首诗表现 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理解诗歌内容 探究思想情感9、你认为这首诗 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分析艺术手法,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4、完成8-9题。思远人 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材:思乡诗考察角度: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探究思想情感 理解诗歌内容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6分)理解诗歌

5、内容 分析写作手法,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鹊 桥 仙 陆 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材

6、:咏怀诗考察角度: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理解诗歌内容 探究思想情感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写作手法 理解诗歌内容,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阮 郎归 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注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7、,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材:借景抒怀考察角度: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探究景物描写 分析情感表达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分析写作手法 探究人物形象,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鲁木齐。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8、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材:边塞诗考察角度: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探究景物描写 分析写作手法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探究思想情感 分析写作手法,鉴赏诗歌形象,古代诗歌鉴赏,考试说明,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何为形象?,“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9、什么是诗歌的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形象分类,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的“事物”。,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考查方式,

10、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1)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4)注意细节描写,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点绛唇

11、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注:刬:念(chn),袜刬,是说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态,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和对封建礼教束缚的轻视的一面。,2.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

12、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4)注意细节描写,约客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诗歌塑造了一个“约客”而客不至的百无聊赖、茫然若失的诗人形象。黄梅时节,

13、阴雨连绵,青青塘边,蛙鸣不已,夜已过半,约客未至,诗人无事可做,只能在摇曳的灯光下闲敲着棋子,耐心等待这个不知还会不会来赴约的客人。“闲”非“闲适恬淡”,只能是孤寂失落。在平淡的叙述中,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对友人的淡淡的责备跃然纸上。,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诗歌描写了一个虽已暮年但心系前线却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

14、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形象,特征,情感,思考:如何组织答案?,答题步骤(1)点特点:说出个人观点,概括形象特点。(2)析诗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人物形象。抓住人物描写句结合生平遭遇及时代背景 分析意象、关键语句、典故(3)明作用:指出形象的典型意义以及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情感的作用。,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案组织,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形象)首句

15、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过人才智。(特征)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意义),随堂练习,一切景语皆情语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1掌握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2、学会分析诗歌的写景特色(角度)及作用 3、课后注意积累诗歌中常见意象。,学习重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

16、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思考: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什么情感?(6分),考题示例,答案一:上阙通过写桑树芽、蚕、细草、黄犊、夕阳、暮鸦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答案二:词的上阙描写了农村生活的景象:田间桑树已长出新芽,邻居家的蚕卵孵出幼蚕,黄犊在山坡上吃草、鸣叫,夕阳斜照,林中乌鸦归巢。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答案三:词的上阕通过写田间桑树萌芽,东邻家蚕卵孵出幼蚕,黄色的牛犊在长满细嫩青草的平缓山坡鸣叫,及晚归的乌鸦散落在夕阳斜照的树林中栖息的画面,渲染出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

17、情。,请你打分,题型一:分析意境(景象)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请从情和景的角度鉴赏这首诗(词)?,【答题范式】描图景(景物+动词/形容词)点氛围析感情(景境情)【答题要点】这首诗描绘了()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的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

18、叶飘飞的深秋景色。(步骤一)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步骤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 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楹:房屋的柱子。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6分),【解析】解答分析古诗意境试题采用“描点析”三步法。【答案】半夜,四野万籁无声,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泉水轻声作响,山中的鸟儿不时传来一声鸣叫。(步骤一)作者描绘出月下西园凄清寂静的景象,(步骤二)抒

19、发了自己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无人理解的寂寞郁悒的情怀。(步骤三),题型二:分析写景特色及作用型,【答题步骤】明确写景特色(描写手法:远近、高低、俯仰、视听、动静、虚实、色彩对比等;修辞手法)阐述怎样体现这种特色的(结合诗句)分析作用(营造氛围、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温馨提示】提问写景特色一般只考虑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不考虑抒情手法。,提问方式:(1)这首词从哪些角度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这首诗在写景上用了哪些技巧?(3)请分析这首诗的写景特色及作用,景物(意象)特点应该关照哪些方面?,角度:远近、高低形态:动静感情:乐哀特征:虚实 色彩对比觉知:嗅、视、听、触、感修辞:比喻、拟人、

20、夸张手法:想象、联想,(2012年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8、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高考链接,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之情。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了对远方行人缠绵不尽的思念情怀。,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家:句末

21、语气词,加强语气。问:这首词的上片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词句分析。,实战演练,答案: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南歌子(黄庭坚)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提问: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答案:(1)写景特色:色彩搭配,明暗对比.窗前槐树绿叶繁茂,所以室内显得昏暗;榴花在室外竞放,红艳似火

22、,色泽鲜艳,耀人双眼,。“绿”与“红”相映衬、“暗”与“明”相对照,在色彩与光度上构成强烈对比,构筑了浓艳明丽之景。(2)作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别时的无限凄楚,对人物形象和环境气氛起着烘托渲染的作用,衬托了离别的伤感.,题型一:分析意境型【答题步骤】描图景点氛围析感情(景境情)题型二:分析写景特色及作用型【答题步骤】明确特色(远近、高低、俯仰、视听、动静、虚实、色彩对比等)阐述运用分析作用(营造氛围、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总结回顾,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一般为四字短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

23、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诗歌鉴赏形象之事物形象,知识点指津,(一)事物形象分类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事物形象鉴赏题的提问方式】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2、某物象有什么特征?3、某物象象征什么?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5、简析某句中的物象。,认知理解形象,画 菊 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

24、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

25、之情。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探究解题思路和方法,白 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参考答案】(1)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2)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托物言志的手法,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用

26、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诗人以梅自况,表现了自己自甘寂寞、不慕荣华、高洁脱俗的志趣。,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1、分析物象的自然特征(借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2、分析物象的社会属性(从物人一体角度抓物与志的相似点、契合点,分析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3、诗人的理想情操(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如何规范答题,早梅 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高洁脱俗的形象。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27、。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探究答题步骤,步骤一: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步骤三: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 山 泉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常见

28、意象的思想感情、文化意义。,1、树木类: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草:荒凉、偏僻、离恨,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3、动物类:猿猴:哀伤、凄厉。鸿鹄:理想、追求。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马:奔腾、追求、漂泊。沙鸥:飘零、伤感。4、风霜雨雪水云类: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云:游子、漂泊。

29、朝阳:希望、朝气、活力。,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美好的春天如果意象是落叶,意境就是冷萧的清秋,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品味意境感知意象,就要借助意象,意象:是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意境: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整体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意象之情感(志趣):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