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防护》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517865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8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卫生防护》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放射卫生防护》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放射卫生防护》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放射卫生防护》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放射卫生防护》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射卫生防护》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卫生防护》PPT课件.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放射卫生防护,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可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两大类。来自天然辐射源的电离辐射称为天然辐射,来自人工辐射源或加工过的天然辐射源的电离辐射称为人工辐射。,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外照射(宇宙线和地球辐射)。内照射(宇生和原生放射性核素)。,天然辐射,1.天然本底照射,2.工业技术发展变更的天然照射,从宇宙空间进入地球大气层的高能辐射称为初级宇宙线。初级宇宙线与大气层中的原子核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粒子和电磁辐射称为次级宇宙线。,宇 宙 线,初级宇宙线:初级银河宇宙线初级太阳宇宙线辐射带,次级宇宙线,太阳,地球,核爆炸核能生产医疗照射其它人工辐射,人 工 辐 射,18951898年:伦琴、居

2、里相继发现X射线和镭,均受到辐射伤害。1911年:94例辐射性恶性疾病被报道。1920年:美国成立辐射防护委员会。1921年:发表第一套辐射防护建议书。,辐射防护简史,1950年:确立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1954年:ICRP第一次制定剂量限制原则。1958年:ICRP发表第一号出版物。1977年:ICRP发表第26号出版物。,1984年:颁布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1960年:我国国务院颁布了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暂行规定1974年:颁布放射防护规定,防止一切有害的非随机效应。将

3、随机效应的发生机率降低到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水平。,放射卫生防护的目的,为了防止必然性效应,就需要制定足够低的剂量当量限值,使之不会达到阈剂量。限制随机性效应,就应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放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卫生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的限制。,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原则,产生电离辐射的任何实践要经过论证,确认该项实践是值得进行的,即其所致的电离危害同社会和个人从中获得的利益相比是可以接受的。,放射实践的正当化,Justification,任何辐射照射应当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要避免

4、一切不必要的照射。,辐射防护最优化,Optimization,满足正当化和最优化的同时,个人的受照剂量当量不得超过一定的限值,以保证每个职工的生命安全。,个人剂量限制,Dose Limitation,为了防止必然性效应的发生,并把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减少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必须制定一个可以容许人体接受的剂量限值。,剂 量 限 值,防止必然性效应,年剂量当量限值:眼 晶 体 150 mSv(15rem)其它单个器官和组织 500mSv(50rem)限制随机性效应,全身均匀照射的年剂量当量限值:50mSv(5rem)。,放射性工作人员个人剂量限值,全身非均匀照射:TWTHT50mSv.a-1混和照射

5、:(HE/50 mSva-1)外+i(Ij/ALIj)1,全 身 5mSv(0.5rem)任何单个器官和组织 50mSv(5rem),公众中个人剂量限值,年当量剂量限值,除了外照射防护外,更要注意内照射防护。除了应当注意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外,还要注意对邻近地区环境的保护。除了注意病人在诊疗期间的的辐射防护外,还要注意病人在诊疗后的放射防护。,核医学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封闭源:有包壳的、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向周围环境扩散的放射性物质,称为封闭型放射性物质或封闭源。开放源:无包壳的、在操作使用时有可能向周围环境扩散的放射性物质,称为开放型放射性物质或开放源。,基本概念,开放型放射性工作:从事“开放源”

6、的放射性操作,在操作期间可能引起内照射危害的工种称之为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封闭型放射性工作:从事“封闭源”的放射性操作,在操作期间不可能引起内照射危害的工种称为封闭型放射性工作。,等效年用量: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所用的各种放射性核素的年用量(放射性活度),分别乘以放射性核素毒性组别系数(极毒组为10,高毒组为1,中毒组为0.1,低毒组为0.01),其积之和为该工作单位的等效年用量。,最大等效日操作量:放射性核素的最大日操作量分别乘以各放射性核素的毒性组别系数,其积之和称为该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的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单位的分类:依据等效年用量将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分为一、二、三三类。场所的分级:

7、依据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将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分为甲、乙、丙三级。,开放型放射性工作的卫生防护,外照射防护技术措施: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内照射防护技术措施:预防性措施,安全操作技术,去污染技术和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的技术措施,外照射防护的基本依据:距离辐射源某点的照射剂量与辐射源的放射性活度和所受照的时间成正比,与该点与辐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X=At/R2,外照射防护措施,在人和辐射源之间设置屏蔽以吸收射线的能量,减少人体的受照剂量,这样的防护称为屏蔽防护。屏蔽物质的选择应依据射线的种类和能量而定。,屏蔽防护,一层纸 有机玻璃 混泥土墙,射线的屏蔽防护:射线

8、电离能力强,射程短,穿透能力弱,易屏蔽。射线的屏蔽防护:射线射程长,穿透能力强,电离能力弱。因此,常采用高原子序数的材料。如铅等。,射线的屏蔽防护:射线与物质作用易产生电离、激发、韧致辐射和散射。韧致辐射产生的机率与射线的能量和受照物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因此,射线的屏蔽防护常采用低原子序数的材料进行屏蔽,并在外层辅以铅屏蔽。,照射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通过增加操作者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将大大地减少操作者的受照剂量,因此,通过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以增加源于人之间的距离,由此减少操作者辐射负荷的防护称为距离防护。,距离防护,在放射性活度和距离不变时,照射时间越长,则照射量也越大。因此,在满足工作的前

9、提下,应尽量缩短工作时间,并禁止在放射性工作场所逗留,提高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和操作自动化水平,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时间防护,围封隔离去污保洁加强个人防护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传统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措施,工作单位选址:一、二类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简称一、二类单位)不得设在市区,以防止污染居民稠密区。第三类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简称三类单位)及属于二类的医疗单位可设在市区。,内照射防护预防措施,一类单位的工作场所,应设在单独的建筑物内。二、三类单位的工作场所可设在一般建筑物内,但应集中在一层或一端,与非放射性工作场所隔开,有单独出入口。因类设立监督区。新建单位,应在常年风向下风侧。减少对居民区

10、的污染机会。,单位选址,第一区:直接操作放射性物质的区域。第二区:进行废物处理和检修的区域。第三区:工作人员经常逗留的操纵区。我国规定,甲级工作场所一般应按三区原则布置,设立卫生通过间。,规定场所布局的三区原则,三区配置:清洁区、中间区和活性区。活性区又按高、中、低活性分室排列。力求合理布局,气流有序,利于去污。,一般放射性工作场所的配置,技术熟练大胆细心遵规守法周密计划及时去污,安全操作技术,去污技术去污目的:将放射性污染程度降低到尽可能低的程度,防止辐射危害。具体方法:根据放射性物质及其污染物质表面的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去污方法。,去污常分为:一般性去污和事故性去污两种。方法:水洗,吸干,缩固,围封隔离。材料:肥皂,洗涤剂,稀盐酸,毛刷等。,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浓缩储存稀释排放,总 结,选址恰当,布局合理,三区配置,气流有序,周密计划,穿戴隔离,样样齐全,去污用品,,随带身边,去污保洁,围封隔离,废物处理,保护自然,浓缩储存,稀释排放。,常规医学监督。放射性工作人员健康要求。其它。,保健措施,1.国家对放射工作实行许可登记制度等。2.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等。3.放射事故的组织管理。,组织措施,放射卫生防护的目的和基本原则。开放型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的技术措施。(内照射和外照射防护的技术措施)剂量限值(工作人员和公众)。,复习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