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八章-茶艺与茶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八章-茶艺与茶道.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茶艺与茶道,中国茶文化与儒、佛、道的关系,茶道的基本含义,什么是茶艺,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儒教:伦理的教育 基础经典:弟子规,道教:因果的教育,佛教:智慧的教育,第一节 中国茶文化与儒、佛、道的关系,作为茶文化核心内容的茶道,是一种产生于特定时代的综合性的文化形式,它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的淡泊出世的节操,洋溢着道家羽化升天的烂漫思想;因此,茶文化和儒家、佛家和道家有很深的渊源关系。茶文化与儒、道、佛的境界相互渗透,儒家之礼、佛家之养、道家之闲在茶文化活动的氛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茶道精神与儒家思想,1.儒家的道德观念与茶道精神是一致的唐末刘贞亮概括了饮茶十德,即:“以茶
2、散郁气,以茶祛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中国的茶文化能成为一种极其广泛和普遍的社会文明,成为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与它能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次有很大关系,如宫廷的茶宴、士大夫的茶会、市民层的茶饮、乡间的茶俗,还有僧侣的茶禅、隐逸者的茶趣。前四个层次都和儒教茶文化及其思想有极大关系,它们基本上是以儒教观念为指导的,所以说儒教茶文化为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毫不过分的。然而这一核心的
3、基础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儒教的人格思想。,茶之为物,最为高贵醇厚,而茶人茶事也须相应的纯洁平和。可以说在漫长的茶文化历史中,中庸之道及廉耻中和的精神一直是儒家茶人自觉贯彻并追求的某种哲理境界和审美情趣;,茶是一种中正平和之物,通过煮茶品茶能平和人的心情,茶的审美境界能消除人的烦恼,因而,茶得到讲求和谐的中国国民的特别喜爱,唐人裴汶对茶性的体验:其性精清,其味淡沽,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即饮茶能平和人的心情,并能至其冲淡,简洁、高尚、雅清之韵致。可见,茶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得志时怡情、修性的重要手段,而茶更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失意时安慰人生、平衡心灵的重要手段。,小结:,茶道以“和”为最高境界,亦充分说明了
4、茶人对儒家和谐或中和哲学的深切把握。通过饮茶,营造一个强化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和谐的空间,这简直是一种绝妙的想法,然而它却代表了儒家茶文化真实的理想。儒家是入世的,然而又是以一种平和、儒雅、谦恭的形象入世的,而茶文化这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却比其他任何形态的文化都更能具体而实在地造就这种精神和形象。儒教茶文化真正能代表中国茶文化的核心。,1.茶的物质功能与佛教结合阶段禅,梵语作“禅那”,意为坐禅、静虑。南天竺僧达摩,自称为南天竺禅第二十八祖,梁武帝时来中国。当时南朝佛教重义理,达摩在南朝难以立足,便到北方传播禅学,北方禅教逐渐发展起来。禅宗主张坐禅修行的方法“直指心性,见性成佛,不立文字”。就是说
5、,心里清静,没有烦恼,此心即佛。,二、茶文化与佛教的关系,正是僧人长时禅定的“不动不摇,不委不倚”,有时不免使人产生昏沉现象,而颇具提神益思,驱困解乏,生津止渴等效用的茶叶便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禅定领域。茶之为药的性味功能见诸李时珍本草纲目:“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籍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中之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此种药性与药效,正与禅定之澄心静虑,专一不乱的要求契合,因此禅定与饮茶,在历史的发展演进中,走在了一起。,坐禅用茶的最早记载,约见于晋书艺术传:僧人单道开在后赵的都城邺城昭德寺内禅修,昼夜不卧,“日
6、服镇守药数丸,大如梧子,药有松蜜姜桂伏苓之气,时饮茶一二升而已”,说明至迟迄于东晋,佛教禅定已与用茶结缘,2.茶禅一味-茶与佛教的精神结合阶段,茶禅一味的两层含义:一是指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苦”、“静”、“凡”、“放”均有相通之处。禅宗将饮茶一事,为悟道的契机与妙传心印的载体,称“茶禅一味”。,“茶禅一味”的真义,即原本佛法平常,尽在日常茶饭间,“茶禅一味”之茶乃即禅即茶,即茶即禅,以茶喻禅时茶禅不二,乃至以任何一物喻禅时,物禅不二。所谓“闻声见色,无非是禅”,“低首举足,皆成佛道”。又说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声是佛声”,佛色,佛声者,禅也。,禅师借茶说禅的公案
7、故事:,五灯会元记载,一客人向南隐问禅,南隐以茶相待。他将茶水倒入杯中,茶满了仍继续倒,客人说:“师父,茶已经满了,不要再倒了。”南隐说:“你就象这只茶杯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反映了禅去执、空灵的境界。,三、茶文化与道教,明代优秀茶学家朱权(13781448),在他的茶谱中明确指出:茶是契合自然之物,“天地生物,各遂其理”。茶是养生的媒介。他认为,饮茶主要是为了“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这两条,都是道家茶文化的主要思想。道家修炼,主张内省,崇尚自然,清心寡欲。无为而又无所不为的理念,自身与天地宇宙合为一气的目标,道家使人们相
8、信在饮茶中可以得到充分感受。,第二节 茶道的基本含义,早在我国唐代就有茶道这个词语,例如封氏闻见录中载: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茶十德中也明确指出: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等等。,一、日本学者对茶道的解释,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它包含了艺术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艺能是人本文化独有
9、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人本茶道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是以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二、我国学者对茶道的解释,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道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
10、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先生的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把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象力,淡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用心灵去悟茶道的玄妙感受,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有的“浮光耀金”有的“静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浅鱼读月”,有的“月穿江底水无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无声蛙自语”,有的“清江明水露禅心”。有的“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的则“雨暗苍江晚来清,白云明月露全真。”月之一轮,映像各异。“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在各个茶人的心中对茶道自有
11、不同的美妙感受。,总结,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关于世界人生本体根据的、道的境界。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三、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有以下几点区别:,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
12、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味”,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四规”:待客亲善,互相尊敬,环境幽静,陈设高雅。“七则”:点茶的浓度,茶水的质地,水温的高低,火候的大小,煮茶的炭料,炉子的方位,插花的艺术.,中国
13、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第三节 什么是茶艺,1977年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等茶叶爱好者,倡议弘扬茶文化和茶为国饮,提出了“茶艺”一词,用以表述茶叶泡饮过程及程序,以区别于日本的“茶道”。
14、原因之一是,日本茶道,虽然起源于中国,但已被日本人传承,如果援用茶道,会引起误会,被以为是把日本“茶道”搬回中国;原因之二,认为“茶道”一词过于严肃,国人对“道”字特别敬重,有高高在上之感,一时难以被民众普遍接受。,一、关于茶艺的不同说法:,1.台湾茶艺专家季野先生:茶艺是以茶为主体,将艺术溶于生活以丰富生活的一种人文主张,其目的在于生活而不在于茶。2.范增平先生认为:“茶艺包括两方面,科学和人文的,也就是:一、技艺,科学地泡好一壶茶的技术。二、艺术,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中国茶艺之美是属于心灵美,欣赏茶艺之美,是要把自我投入整个过程当中来观察整体。”,台湾茶艺专家蔡荣章先生认为:“茶艺是指
15、饮茶的艺术而言。讲究茶叶的品质、冲泡的技艺、茶具的玩赏、品茗的环境以及人际间的关系,那就广泛地深入到茶艺的境界了。”,蔡先生还认为:“茶叶的冲泡过程不只是把茶叶的品质完美发挥的技艺,本身也是一种发展个性的表演艺术。借着泡茶、品茗的过程,因为必须专心一致才能将茶泡好,才可以体会茶的境界,而且要有秩序方能表现美感与主客良好的关系,结果达到了修身养性与和睦人伦的社教功能。”,总之,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其中又以泡茶的技艺为主体,因为只有泡好茶之后才谈得上品茶。而泡茶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正如丁文先生所说,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成为一门艺术。因此,我们不但要科学地泡好一壶茶,还要艺术地泡
16、好一壶茶。也就是说,不但要掌握茶叶鉴别、火候、水温、冲泡时间,动作规范等等技术问题,还要注意冲泡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的艺术美感问题,“欣赏茶艺的冲泡技艺,应该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茶的冲泡艺术之美表现为仪表的美与心灵的美。仪表指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者的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二、茶艺与茶道的区别与联系,“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