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40万吨甲醇及20万吨二甲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79547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5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课件】40万吨甲醇及20万吨二甲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精品课件】40万吨甲醇及20万吨二甲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精品课件】40万吨甲醇及20万吨二甲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精品课件】40万吨甲醇及20万吨二甲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精品课件】40万吨甲醇及20万吨二甲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课件】40万吨甲醇及20万吨二甲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课件】40万吨甲醇及20万吨二甲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40万吨甲醇及20万吨二甲醚工程项目,一、工程建设单位:,项目概况,项目名称:xxxx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甲醇及20万吨二甲醚工程”。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大型煤化工项目。项目规模:建设煤基年产40万吨甲醇及20万吨二甲醚工程项目建设地:xxxx工业园区项目占地面积:48.72 公顷项目总投资:222319.16万元(其中含外汇 4391.08 万美元)项目计划开工和投产时间:本工程拟在xxxx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建设期24个月。,“40万吨甲醇及20万吨二甲醚工程”,二、项目简介,(一)原料与产品方案,原 料:煤炭及焦炉煤气 产 品:甲醇 427000t/年 燃料级二甲醚

2、 180000t/年 精细级二甲醚 20000t/年 副产固体硫磺 7560t/年 液 氧 3600000Nm3/年 液 氩 10080000Nm3/年 液 氮 2160000Nm3/年 发 电 172800000kWh/年,(二)产品基本性质与用途,相对密度 0.7914熔点 97.8沸点 65闪点 11自燃点 385分子量 32.04,1.甲醇基本性质,甲醇(CH3OH)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C1化学母体,其全球产量仅次于乙烯、丙烯和苯,居第四位;甲醇下游化工产品达数百种。,2.甲醇用途,3.世界甲醇消费结构,2004年,世界甲醇需求量为3200万吨,在世界甲醇消费结构中,第一位是甲醛,约

3、占34%;第二位为MTBE(甲基叔丁基醚),约占22%;第三为醋酸,约占10%;MMA(甲基丙烯酸甲酯)3%;其他衍生物约占30,包括甲胺、DMT(对苯二甲酸二甲酯)、MA(丙烯酸甲酯)、溶剂和防冻剂等。,4.中国甲醇消费结构,中国甲醇消费结构尽管仍以甲醛为主,但与世界总体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异。,5.二甲醚基本性质,二甲醚CH3OCH3,简称DME,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有优良的混溶性,易溶于汽油、四氯化碳、丙酮、氯苯和乙酸甲酯等多种有机溶剂;易燃,在燃烧时火焰略带光亮,燃烧热(气态)为1455kJ/mol。常温下DME具有惰性,不易自动氧化,无腐蚀、无致癌性,但在辐射或加热条件下可分解成甲烷

4、、乙烷、甲醛等。,闪 点-41.4 蒸气压 0.53MPa 自燃温度 350 燃烧热 1455KJ/mol,分子量 46熔 点 141.5 沸 点-24.8 相对密度 0.661,6.二甲醚用途,2004年,中国消费石油2.8亿吨,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生产原油1.75亿吨,净进口原油1.17亿吨,进口成品油3778多万吨,预估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增加至 2.7亿吨、3.1亿吨、3.5亿吨和4.0亿吨,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逐年增加。在中国整个石油消费中,汽油、柴油的消费超过总消费量的50,其中交通燃料又占70以上,据汽车行

5、业部门的预测,在未来20年中,我国的汽车拥有量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到2020年我国汽车拥有量将超过6000万辆,仅对汽、柴油的消耗将超过1亿吨。对于石油资源缺乏的我国来说,无论是从政治方面还是经济方面考虑,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煤炭是中国可依赖的战略能源,以煤气化制甲醇燃料可以部分替代石油和天然气。,中国发展甲醇燃料的必要性,(三)甲醇燃料,甲醇燃料的应用途径,(四)甲醇制烯烃开辟了旺盛的甲醇需求,我国烯烃类产品的供需形势 近10年来,我国以乙烯和丙烯为龙头的石化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石化产品市场消费和需求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并逐步发展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市场的中心。2004年

6、,我国乙烯、丙烯、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的国内满足率仅为40%60%,每年都需大量进口。市场的快速增长以及巨大的缺口促使国内掀起乙烯项目建设热潮,但石油原料成为发展的瓶颈。,(五)世界甲醇市场供需情况,世界甲醇供需变化趋势,(六)中国甲醇市场供需情况,中国甲醇产能发展,我国现有甲醇生产企业约150家,生产能力已由1990年92.82万吨迅速增长到1995年的222万吨,2004年生产能力达到528万吨。尤其是2003年以来,每年生产能力的增长率都在25左右,较之前0.5左右的年增长率翻了近50倍。预计2005年我国甲醇的生产能力将达到617万吨左右。,国内甲醇市场价格走势,气雾剂方面 国内二甲醚的

7、主要用途是作为气溶胶、气雾剂和喷雾涂料的推动剂,每年消耗二甲醚 1.8万吨。由于我国气雾剂行业的发展较快,预计到2005年需二甲醚约3万吨,2010年为4万吨左右。,(七)二甲醚市场预测,(七)二甲醚市场预测,动力燃料方面 据推断,我国二甲醚市场至少有1000万吨的潜在市场。2002年我国柴油消费量为7662万吨,2005年消费量将达到8290万吨左右,2010年将达约10100万吨。二甲醚作为良好的柴油替代燃料,按其对柴油的替代率为5%计算,2005年约需二甲醚约553万吨左右,2010年需674万吨左右。二甲醚作为代用燃料方面的消费主要取决于二甲醚的供应,如果二甲醚的价格降到能与柴油或LP

8、G相竞争的水平,相信二甲醚作为燃料的消费增长速度会很快,市场需求相当惊人。,1.部分掺烧作为甲醇燃料。我国按年消耗1亿吨M15发动机燃料,需掺混甲醇1500万吨。2代替石油生产乙烯/丙烯系列石化产品。2003年,乙烯/丙烯系列石化产品净进口量达1366.3万吨,如采取甲醇烯烃化满足需甲醇逾4000万吨。3二甲醚代替液化气与柴油。据统计,2005年我国进口液化石油气929万吨,预计2010年会增至1460万吨;进口进口柴油800万吨,如以二甲醚部分代替需求量亦逾千万吨。甲醇与二甲醚是实施“煤代油”战略的优秀中间体,是煤化工与石油化工联系的桥梁。实施“煤代油”将对甲醇与二甲醚产生旺盛的市场需求。,

9、(八)国内甲醇与二甲醚市场需求发展,40万吨甲醇及20万吨二甲醚工程,三、项目建设优势,1丰富且廉价的原料煤及焦炉气来源,增强了本项目的竞争力。2项目所需水资源得到落实。为本项目建设专门配套的水库(库容为500万立方米)已基本竣工,可满足该项目所需的水源供应。3本项目部分利用了当地放散的焦炉煤气,工程设计立足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环境效益显著。4便利的交通为项目原料及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保证。,(一)地域优势,1本工程符合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的产业政策,属省市县重点扶持项目。2本项目建设地处老区,将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3本项目

10、利用园区邻近焦化企业放散的焦炉煤气作为部分原料,化害为利,符合国家能源利用与环保政策。,(二)政策优势,1本工程创造性地以煤炭与(当地丰富的)焦炉气为原料,将富CO的煤制合成气与富氢的焦炉气优化配合,既降低了后续变换负荷与吨甲醇原料消耗,又减少了温室气体CO2排放。2本工程能量利用合理,技术路线与设备先进,再加上当地廉价的原料优势,吨甲醇成本低于885元,系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工程,完全具备国际竞争力。3本工程低的甲醇成本具备了向低碳烯烃(MTO/MTP)、醋酸及其它衍生物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的条件,可在我国率先建立甲醇体系新能源化工基地。4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在煤转化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且造就

11、了一大批煤化工领域的优秀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三)技术与人才优势,40万吨甲醇及20万吨二甲醚工程,四、工艺技术经济分析,(一)工艺路线,(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原材料用量公用工程消耗,(三)煤制甲醇的生产成本,(四)天然气制甲醇的生产成本,(五)环境保护,废气治理及排放,(五)环境保护,废水(废液)治理及排放,(五)环境保护,废渣治理及排放,(六)项目实施计划,(七)项目投资,本项目新建煤气化、变换及净化、甲醇合成、甲醇精馏、二甲醚合成精馏、焦炉气转化、硫回收、空分、煤储运系统等主要生产装置以及与其配套的辅

12、助生产项目、公用工程项目等。主要生产装置拟向国外引进工艺技术,其余由国内配套建设。本可行性研究估算项目总投资:222319.16 万元(其中含外汇 4391.08 万美元),(八)经济效益分析,(九)不确定性分析,敏感性分析,由上表可以看出,各因素的变化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内部收益率其中销售收入的变化最为敏感,应采取风险防范或回避措施。,盈亏平衡分析,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为38.32%。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生产负荷达到盈亏平衡点时就可保本,说明本项目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九)不确定性分析,甲醇合成工艺采用气冷与水冷反应器组合工艺。这一单系列国内最大生产能 力的甲醇合成工艺技术

13、具有气体循环最小、收率高、投资低的特点,可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大型甲醇提供示范。本工程以煤和焦炉气为原料生产甲醇和二甲醚,充分利用两种原料的特点,减少了CO2气体排放。本工艺热量利用合理,工艺流程简单,充分利用了价廉的焦炉煤气和当地的煤炭资源,因此运行成本低,吨甲醇成本低于885元,这将成为国内最具有竞争力的装置之一,完全具备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条件。本项目属经济规模、经济效益显著,工程内部收益率为24.75%(税前),年创利润50124亿元,约6年即可回收投资,发展前景广阔;并且具备了以甲醇为原料深加工成低碳烯烃、醋酸及其衍生物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条件,在我国实现甲醇体系能源化工的新方向。技术经济分析,项目经济效益较好,内部收益率(税后)达22.08%,盈亏平衡点为38.32%,说明此项目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十)研究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