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814313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7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北京师范大学 李兴洲,一、课程设置概述,(一)什么是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课程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各类学校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学年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确立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二)课程行政 所谓课程行政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中央或地方)对学校课程管理的行为方式,即对课程的制定、选择、组织、评价及教科书的编、印、发的行政管理模式。它是教育行政的组成部分。课程行政有五要素。第一,课程设置标准(即对课程设置方式、设计、组织、评价提出的总原则、具体标准和要求),课程设置标准是制定教学计划及组织教学活动的

2、纲领,是学校校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所遵循的总则。第二,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对学科、学科范围、课程、课程名称及性质、课程种类的划分、课程学分等做出规定的课程文件,它是地方或学校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一般课程计划所设课程范围要大于教学计划,以便使学校有选择余地。第三,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按学年和学期范围划定的课程开设计划,是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执行的文件。第四,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即课程标准,它是对教学内容、范围做出具体规定的文件。第五,教科书管理,即对教科书的编写权、审查权、发行权等做出规定并进行相应管理的行政。,(三)课程设置标准 课程设置标准是具有指导性、原则性的国家政令,它对课程设计、课程组织

3、、教学计划的编制、教学活动的实施等,都提出了原则性意见,一般做为独立文件与课程计划同时存在,或以与教学大纲合编的形式存在。课程设置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呈周期性改变。课程设置标准,主要包括十个方面内容:1教育目的及人才标准。教育目的多在国家宪法、学校教育法等法律中有明确规定,其表现形式比较稳定,不轻易变动,人才标准则随着各时期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和说明,它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依据和根本目的。2改革目标,是指每次课程改革或课程设计的主要方向、特点及目标。3课程目标。通过课程、教科书及教学,使学生最终实现的认知能力、情感意志、操作技能的目标,也是课程评价及学校各种考试的标准。4课

4、程选择与编排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根据地方、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编排过程提出的,它是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5学科与分类。规定学科的名称,划分课程类别,确定各专业学科、职业学科、课程包含范围等。6课程。规定课程名称、课程种类(选修、必修)、范畴及课程学分标准。7学分。学分计算方法、学分确定标准、以及学分标准变动方法的规定。8课程评价。对地方或学校的课程组织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目的在于不断改进、充实课程组织和提高实施水平。课程评价要有明确的原则和要求。9毕业。规定毕业标准,主要是学分标准和学分结构标准。10教科书的编写和选用。规定教科书的编写权、审定权、选用权范围。除上述10个大方面外,最后

5、还附有课程计划。课程计划要对学科、课程、学分、选修课等做出规定;对具体开设学年、学期开设顺序及门数等不做规定。,(四)课程设置的要求 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计划中的集中体现,一般是指各级各类学校选定的各类课程的设立和安排。在进行学时分配和各门课程编排过程中要考虑培养目标、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科学习的性质、各科学习的难度以及地区差异造成的对各科需求的差异等因素。,(五)课程设置的原则 根据课程理论,课程设置的一般原则有:辨证适度原则;适合身心发展(循序渐进)原则;社会生活发展需要原则;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原则;综合性和系统性相结合原则;课时分配比例合理原则;开

6、放性原则;超前性原则;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原则。(六)课程设置的方法 课程的编排包括两方面内容:(1)纵向上,各门类课程在各学年如何安排;(2)横向上,各年级应当和可能设置多少科目。(七)课程设置的研究 主要是课程方案和课程计划的制定过程,所产生的主要教学指导文件是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一)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一般特征 1.国家主导 大部分课程、主要课程都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课程一般由普通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构成。课程设置模式主要有:(1)学科中心课程模式;(2)能力本位课程模式;(3)中间型课程模式。(介于学科中心模式与专业实践活动

7、中心模式之间的课程模式)2.知识导向(1)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2)理论知识重于实践操作;(3)传授知识重于技能训练。3.校本课程开发薄弱(1)主要课程学校无权开发;(2)次要课程学校开发的积极性不高。,中、德商业流通类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表1德国工业企业商务人员课程计划(2002版)学习领域 学年 1 2 31.了解职业培训和目标职业 40学时2.掌握工业企业中市场导向的业务流程 603.掌握并记录价值链 804.分析并评价价值产生的过程 40 405.计划、操控并检验业务绩效过程 806.计划、操控并检验采购过程 60 407.了解人事经济政策 808.分析、评估年度财务

8、报告 809.从全国和全球经济的视角观察企业 4010.计划、操控和检验营销过程 80 4011.计划投资与融资 4012.企业战略/项目实施 120总计920 360 360 200,表二 我国中职商品经营专业课程计划,序 课程名称 学时数 理论教学周学时数号 总学时 比重 其中 一 二 三 讲授 实训 1 2 3 4 5 6 18 18 18 18 18 20一、文化基础课程 1242 40%二、专业课程 900 29%7 市场营销知识 72 72 48 商品知识 144 132 12 4 49 商品经营 72 72 410 销售服务技术 108 72 36 4 211 计算技术 72 3

9、6 36 412 柜组核算 72 60 12 413 销售语言与服务礼仪 72 48 24 414 推销实务 72 60 12 415 商业实用美术 72 48 24 416 销售心理基础 72 72 417 经济法 72 72 4三、实践教学(综合实习)600 19%四、选修课程 378 12%4 5 5 4 318 商业企业业态 3619 中国经济地理 3620 公共关系概论 3621 财税与金融 5422 销售服务英语 5423 电子商务基础 5424 超市营销 3625 美学基础知识 3626 商品经营技能 36 总学时数 3120 100%说明:本表格删节了文化基础课的具体内容。,比

10、较可知:1.德国的课程设置注重的是具体的过程,我国的课程设置注重的是系统性 德国的课程设置是以工作程序(操作过程)为依据进行的。例如表1中可以看到的掌握工业企业中市场导向的业务流程、分析并评价价值产生的过程、计划、操控并检验业务绩效过程、计划、操控并检验采购过程、计划、操控和检验营销过程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以学习完成某一项工作为目标的。而我国的课程设置(见表2)就明显带有学历教育的色彩。尽管这与以前的课程设置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仍可看到它受着课程系统、全面等条条框框的制约。,2.从课程包含的知识面来分析,给人初步的印象是非常近似,但实质上传授的内容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课程涵盖的范围来看,两国的

11、商务类专业的课程都离不开财会、营销等知识,给人的感觉只是名称叫法不同而已。但深入研究之后就会发现,两者传授的内容有着明显的不同。例如市场营销知识课程,我国的教学大纲是这样描述的:市场营销知识(72学时),讲授有关市场营销、消费者需求、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策略、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等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企业营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而德国的教学大纲是如此描述的:计划、实施和控制销售过程:以营销为主要业务流程定价、产品政策、沟通政策、分销政策;供货的确定品类政策、资金服务;争取客户;签定合约;产品的销售销售物流、电子销售渠道(电子商务);客户定单的处理及纠纷;客户服务和客户管理;销售审计;外语沟通;项目

12、的计划、组织和记录。同样的课时量我国的教学大纲还是知识传授为主,而德国的教学大纲包括的内容更广泛,学习的任务更具体、明确,更突出技能的培养。,3.课程的设置依据有所不同 我国的课程设置是以技能或某一类知识进行划分,课程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希望通过知识的或技能的叠加完成商务技能的培训,见表2。而德国的课程设置是以商务过程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作为主线进行划分。课程之间的关系是树状结构。各种课程的比重不同,够用为度。例如,在德国的课程设置中是这样描述的:(1)掌握工业企业中市场导向的业务流程:企业文化和战略;价值链成本和效用导向;商务流程导向的起因:买方市场、全球化;商务流程的要素:信息、组织和功能角度

13、;审查的任务内容;信息资源的建立及信息技术的结构;会计的任务;团队开发;展示的基本原则;沟通规则。(2)掌握并记录价值链:财务的任务和组织;盘存、资产清单、年度报表;资产负债和赢利过程(折旧);增值税;资产变化、盘存差别;结束账户;账户法律法规。(3)计划、控制和检验采购过程:采购策略影响因素;采购计划时间/数量计划、成本/数量计划;原材料采购成本、质量、环保、市场开发;供货商选择采购渠道分析、报价比较、供货商资质分析、资金;签定合同;完成订购;实时现状计划和实施;采购审计;谈判技巧;外语沟通。,比较后的启示 启示一:德国的课程设置对教学更具有指导性。德国的课程设置所包含的内容都是非常具体的技

14、能。例如:了解人事政策课程包括:人员现状和需求分析;人员招聘、遴选(工人参与私人企业管理的)企业法规;人员的使用委任;人员管理和发展沟通规则、冲突处理、论述和表达;人员薪酬工资外支出;人员的辞退辞退保护;人员审计。任课教师很清楚自己要讲授的内容。启示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容易。德国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够用为度。例如:学习和了解培训和职业课程,它包括的内容:职业的活动领域、前景;企业培训师的作用;职业教育法;企业培训条例和培训合同;青少年劳动保护;青少年和学徒代表机构;责任、资本金投入、业务领导;局域网、互联网;学习策略、劳动技巧;主持和展示技巧;沟通规则。这里包括了职业需要的

15、社会学的方法论、法律、计算机、语言等课程。,(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专业培养目标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的教育有其根本的属性,也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色。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不管是从教学设施还是教学管理体系、课程组织模式甚至是教师的培养都脱胎于普通高中。专业设置也照般了大学的专业设置。综合起来是高中的管理和大学的专业,职业教育发展之初就没有和企业结合在一起,所以也就没有抓住职业教育最基本的属性-职业性。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目标是规定学生学习该专业课程后要达到的预期行为结果,可划分为最终目标和促成目标两个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目标仍然使用“知道”、“了

16、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来规定培养目标,是典型的知识本位的目标,所描述的课程目标非常模糊,只能记忆而不能指导实际操作,不适合职业教育。,2.课程模式单一,形式僵化 现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沿用了大学和普通教育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适合知识的识记和逻辑思维推理,不适合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职业任务的完成。我国现行职业教育课程多采用以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为主的“四段式”课程模式。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比较符合教学规律及师生习惯,可以使学生学到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比较突出。适合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但这种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17、近年来,有些学校虽然进行了实训课教学和一体化教学,但整体框架仍未能打破,内容仍然是面向知识的记忆和推理而不能形成面向任务的能力。教学组织是以学科体系的教研室为单位。教研室都是单学科的,如数学教研室、语文教研室、制图教研室等。每个教研室研究的教学内容都是面对单一的知识,各教研室都自成系统,并列教学,很少进行沟通。各教研室都从学科系统的角度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很少考虑本学科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地位。这样的设置教给学生的是各自的系统知识,而形不成职业能力,也不可能包含职业活动中非常有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工作态度。也正因此导致了各个知识点只能识记,而不能通过工作过程形成有机整体。各教研室的教学评价也是系统

18、内进行,很难进行横向的比较,即使比较也只能是看哪个教研室的论文多,这些都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3.教学实践性不突出,技能训练形式落后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仍然是以学校为主的单元教育。即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获得都在学校内完成,没有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根本点就在于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的获得为最终教学目标,学校的实践教育实质是基于理论教学的实验课,只能起到理论知识的巩固和验证,没有生产过程知识的学习,更谈不上生产经验的积累,没有真实意义上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1)学校实习课堂组织管理落后于企业生产组织方式,使学生不可能体会到现代企业生产模式下的过程知识和管

19、理理念。(2)教学设备更新远远赶不上企业设备的改进,造成学生上岗需要企业二次培训。(3)教师技能水平低于企业岗位对技能的要求,学生学不到企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4)学校实习是以单工种分段进行,形不成现代企业面向完成某一任务的综合能力。,(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专业特色不鲜明,课程模式单一,实训条件滞后等,所有问题的原因从根本上说还是我们对职业教育的特点不明确,对职业教育的规律没有真正的掌握。那么什么是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和规律呢?职业教育是要把学生导入工作体系,而不是学科体系,应该以职业内容为载体融入教育内容,而不是以教育知识为载体渗入职业内容。也就是说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根

20、本属性是它具有职业性与教育性的双重属性。所以只有教育系统单方制定的课程和目标,单方培养出的教师必然脱离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很难想象没有基于生产模式和工作过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又如何适应生产实际岗位的需要。没有企业生产经验的教师怎么能教出生产上的能工巧匠。更不必说实训条件了,岗位技能的获得不但有专业知识的获得更需要工作经验的积累,作为学校单方的实训设备、实训工具以及实训的环境永远赶不上企业的发展。没有企业行业的参与只有教育系统一方的实训只能是实验,只能是专业知识的强化,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实训,也不可能获得生产模式和工作过程的经验。,三、确立课程设置的新观念,(一)“大课程”观对课程设置的认识与理解

21、“大课程”观是目前学术界对课程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它认为: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进程,课程作为教育进程包含了教学过程。课程既然是“教育活动”,就必须现实地而不是抽象地包含着和关涉着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和各种成分。课程的属性和类型是多方面的,包含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也就包含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模仿教学与陶冶教学等等。课程系统包含历时态课程要素和共时态课程要素。历时态课程要素是构成作为一个时间动态系统的课程研制过程的基本单元或基本因素,包括关于个体和社会的理论、教育宗旨和目标、教育内容、活动样式、效果和评价。共时态课程要素是作为一种空间立体结构的课程系统的基本单元或基本因

22、素,包括课程研制者、课程学习者和课程内容。课程构成是很丰富的,课程有物化构成和层次构成,在层次构成中,又进一步分为决策层次构成和运行层次构成。课程的物化构成包括课程原理、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课本、教学指南、教师指导、补充材料、课程包(多媒体课件)等。课程的层次构成中的决策层次构成,一般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而运行层次构成实质上就是课程主体“课程意向活动”的结果,分为学者的理想课程、行政的官方课程、学校的校方课程、教师的所教课程和学习者的所学课程、所得课程。“大课程”观的核心理念,是辩证整合的教育价值观念,实现这一理念的是整合课程形态,即追求课程立意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与本体价值、教育

23、的各种社会价值和各种本体价值之间的整合。,(二)在“大课程”观指导下,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当体现如下理念:1.整合性理念。这一理念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立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职业流动性大、多岗位就业的实际,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较宽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宽专业口径,扩大专业的知识覆盖面,力求符合“大专业、小专门化”的教学要求,彻底冲破专业划分过细、专业面狭窄、“隔行如隔山”等传统专业观念的束缚。二是指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根据“大专业、小专门化”的教学要求,对“小专门化”所要开出的一些共同性的基础课程,进行科学、合理、有机地综合,删繁就简,实行模块组合,使之形成一门全新的大专业基

24、础性课程综合性课程。2.开放性理念。这一理念有三层含义:一是指课程的设置要有长远性,即充分考虑学生再学习和再发展的需要,在重点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又要打牢学生的文化基础。为此,要正确处理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真正转变以往的重视专业课程,忽视文化基础课程,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二是指课程的设置要有覆盖性,即从学生市场化就业、人才流动突破地域限制的特征出发,力求使课程面向社会、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改变课程设置仅注意和本地经济发展相衔接的狭隘观念。三是指课程的设置要有广泛性,即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人手。全面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基础素质、职业技术素质、创业素质

25、;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生存和从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重视和做好显性课程设置的同时,还应努力开发和设置一些隐性课程,要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隐性课程不是课的老观念。,3.发展性理念。这一理念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课程的设置要有超前性,要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滞后性特征入手,正确处理现代内容与传统内容的关系,把握各专业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与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增开新的课程,努力使所设置课程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体现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要扭转长期形成的课程多年一贯制的守旧思想。二是指课程的设置要有创新性,即从中等职业教育

26、要积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适应职业活动的特点,满足学生立业创业的需要出发,努力开发新课程,调整课程结构,创新课程体系,彻底冲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的束缚。4.主体性理念。这一理念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课程的设置,要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这一基本特征出发,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性教育,满足学生从业、升学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彻底摒弃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二是指课程的设置,要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出发,在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一般原则,1.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原则 以市场和社

27、会需求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一条很重要的基本原则。2.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培养目标是课程计划的灵魂,课程设置及学校的其他教学活动从根本上都是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而课程设置又是课程计划的核心。一方面,课程就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必需组织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课程的设置也必须以培养目标作为依据,以保证目标的实现。,3.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原则。课程结构的科学性主要是通过各类课程之间的比例来衡量的。根据教育部教学大纲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以及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把德育课和计算机应用作为单列课程,总学时数分别为70和159学时,占总课时数的2.2%和5%;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包括实习课)的总

28、课时数分别占36.5%和56.4%,其比例基本为4:6;专业基础理论课和技能课分别占50%,专业选修课所占比例应在10%左右;实习(包括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为803学时,占总课时数的25.1%。4.课时安排的合理性原则。(1)课时总量的合理性。从周时数和各学期的安排来看,总课时数应控制在3200学时比较合理,课时数过大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过小则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2)各年级和周学时数的合理性。周学时数应控制在30个课时,第一学年周数应达到33周,990学时数;第二学年周数应达到30周,900学时数;第三学年周数应达到16周,480学时数。另外,根据各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中存在

29、的具体问题,在教学实施中完善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允许有5%的弹性,可以在这一范围内作适当的调整。,5.参照国家课程设置标准原则 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国家都会有一些不同的标准和要求。这些要求是一般层面上的、总的原则性要求。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和现实,参照国家标准设置课程,尤其是一些地域性比较强的学校和专业。例如,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安排如下:1.招生对象与学制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3年2、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导游和旅游企事业单位基

30、层管理人员、在酒店一线工作的中初级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业务范围: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主要面向各类酒店,从事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一线接待服务与相应的基层管理工作。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主要面向旅行社、旅游景点、各类展览馆等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导游和基层管理工作。,3、知识结构及要求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旅游职业道德和礼貌礼节、人际交往与沟通、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康乐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扎实的外语基础。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掌握导游服务和旅行社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导游相关的法律、宗教、园林建筑、历史、地理与文学知识、

31、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礼仪常识及了解服务与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4、能力结构及要求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能用外语进行接待服务和业务沟通;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业务操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协作能力;具有胜任前厅服务和前厅部、客房服务和客房部、餐饮服务和餐饮部、康乐服务和康乐部基层管理的能力;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吸收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具有旅行社外联、计调、文秘、票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汉语和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5、课程设置及学时数酒

32、店服务与管理专业(1)文化基础课: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2学时(下同),法律基础知识36,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68,哲学基础知识64:语文272;数学204;英语302、历史132、计算机应用基础136、体育与健康170。(2)专业课:旅游地理36、旅游概论36、旅游心理学68、旅游服务礼貌礼节36、形体训练104、饭店管理概论36、专业外语208、饭店财务68、前厅服务与管理86、客房服务与管理100、餐饮服务与管理136、康乐服务与管理36、综合实习6420(3)选修课:旅游美学16、旅游保健18、公关营销48、饭店设备常识18、饭店装演与布置18、烹饪基础54、导游基础54、民俗常识32、饭

33、店人力资源管理18、饭店沟通技巧18、客源国概况16。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1)文化课: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6学时(下同)、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72、法律基础知识36、哲学基础知识54、语文252、数学180、英语216、体育与健康144、算机应用基础108。(2)专业课:旅游概论36、礼节礼仪36、旅游心理学72、公共关系学72、中国旅游地理144、中国历史144、汉语口语技巧36、旅游政策与法规72、汉语言文学知识72、中国民族民俗36、宗教知识36、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72、中国名特产风物36、中国饮食文化36、地方导游基础知识72、旅游英语144、导游业务72、模拟导游72、旅行社业务96

34、、综合实习540。(3)选修课:旅游文学作品欣赏72、财务管理72、艺术欣赏54、公共卫生常识36、摄影技巧36、方言(粤语)72、现代科学技术概况36。,五、国外课程设置的主要经验,自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的中心已经逐渐转向课程改革,课程的现代化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各国在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l、为适应经济的服务化、信息化、国际化进行学科的调整和综合 日本作为对60年代以后职业教育多样化政策的反思,1978年学习指导大纲曾将把以职业教育为主的专业(标准型专业)由原来的22个减少为13个设置。与1986年相比,1991年的专业设置情况为,农业科从

35、110增加到137,工业科从100增加到170,商业科从32增加到67,家庭科从15增加到33,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一学科的重组经1991年的中教审的咨询报告之后被延续至今。这反映了职业教育对社会需求富有弹性的响应。我国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和综合。,2、注重技能培训,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德国在“双元制”课程模式的教学计划中把“实训”作为一门“课程”来安排,称为“专业实训课”,并有严密的培训大纲、相应的实施计划和完整的教材。有宽敞的实训教学场所,有经过规范培训的实训教师,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劳动章程,有足够的工具仪器等设备和细微的评分标准以及科学的考核手段,也有一套

36、相应的教学方法。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按照酒店模式,让学生通过相互服务,体验各部门、各岗位的实际运转情况。全校500多名师生每日三餐的烹饪、服务都由学生负责。学生不是静态地学习和操练服务技能,而是在实际运作中边学边干,边干边想,掌握娴熟的服务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酒店运作的基本程序。这样的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注重技能培训的课程设置才最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3、灵活设置复合专业 编制跨专业的特色课程,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的课程必须和行业紧密联系,灵活设置。在这方面德国“双元制”课程编制就很科学,它是以企业为主,企业参与和指导协调编制的全过程,并采用“工作岗

37、位目标法”,以企业工作岗位目标要求为基础来进行课程编制。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全部科学合理地综合成“专业理论”、“专业制图”和“专业计算”三门课程,不强调各个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着重整体知识的广泛性、融合性和实用性。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在今后行业中所必须的理论和技能知识。,4、注重知识面与实用性结合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课程内容和知识要比我国职校同类专业的课程内容和知识面宽广得多。另一方面其课程内容又比我们职校同类专业的内容来得浅,并且能做到浅而不陋、恰到好处,浅而实在、学以致用。他们培训的原则是:用什么,学什么,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在具体的课程

38、内容上,德国“双元制”模式体现了一个实用性特征。其内容上采用了较多的实际应用知识和工厂实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复杂的公式和定理只讲结论和应用,重点分析其特点和在实际中的运用,而不作详细的推导和理性分析。其教学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着眼点使学生适应将来企业工作的实际要求,而不强调过多的“知识储备”。这样的课程设置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在我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后的学生就应当马上能上岗、顶岗,而其文化知识方面可以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但又不能让学生缺乏继续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所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也一定要强调知识面与实用性相结合。,5、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非常

39、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薪聘请了大量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洛桑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学历。在美国,担任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在实际职能部门正在或曾经任过职的人员,因为美国人一般没有退休的概念,只要身体健康,你自己又愿意,可以永远工作,所以学校能聘用到从一线下来的旅游行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被聘教师的课很有特色,基本上是案例教学,实用性强,可以把行业中的新发展、新动态、新问题带进课堂,如夏威夷大学旅游职业学院,一半课程由专职教师任职,另一半则由旅游行业的知名专家来教学,开设一系列的讲座。各院校对教师资格都有严格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及

40、行业内的实践经验。,6、研究和实践出不同的课程设置模式 上个世纪70年代,国外已有的课程设置研究,大多以能力本位思潮为主导,建立了几种课程设置的模式,主要有:德国的“双元制”、北美的能力本位课程模式(CBE)、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模块技能培训模式(MES)。能力本位教育较之知识本位具有明显的进步。在把学生培养成为成功的就业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有针对性地解决职工操作技能提高和失业人员技能培训等实际问题,有利于促进教育内容与工作内容的衔接,有利于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形成产学合作教育。在能力本位思潮影响下采用的一些方法和手段,如进行职业分析、按应具备的能力设计教学内容、发展产学合作的教育

41、形式等也都有效地缩小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距离。可以说能力本位的流行,是职业教育思潮演变中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在能力本位发展的后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在内的职业能力以外,又提出了“关键能力”一说,这就更加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模式,根据就业市场对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对传统课程模式进行借鉴、调整、优化,探索出一套适应当前形势的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模式。这种课程设置模式,通过加强文化课,培养通用能力;拓宽专业基础,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能面向岗位群就业;广开选修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2、重视人文知识课,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学生达到“厚基础、宽专业、强技能、高素质”的要求。以此解决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专业口径过窄、人文知识淡薄、技能不过硬、对就业市场变化适应能力差的问题。,1.课程设置要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是就业市场需要,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淡化专业意识,引入“通才”教育思想。以机电技术专业为例,学生既要熟悉机械知识,又要掌握电工知识。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一方面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合理安排机械类与电工类专业知识,适应市场的需要,扩大学生就业面;另一方面,可以设置跨专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依据兴趣爱好选择相关专业学习,自主选择课程,培养以

43、本专业为主,其他专业为辅的一专多能型技能人才,让学生能够取得双技能证。比如,机电技术专业学生可以取得机修钳工或是电工中级技能等级证以及电焊工或是车工、数控机床操作工初级技能等级证书。,2.课程设置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 课程内容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涉及概念、原理的“陈述性知识”,一类是涉及经验与策略的“程序性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树立“大课程”观,将课程设置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课程内容以“程序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如行动导向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工作室教学法、顶岗实习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与指导员,切实培养学

44、生的综合职业能力。,3.课程设置要突破传统的课时分配限制 传统的中等职业学校课时设置缺乏灵活性,学生的所有学时都限制在本专业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训练当中,培养的学生可塑性差。因此要改革传统课时分配方式,增加选修课程、实行弹性课时。以初中毕业学制三年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为例,在校学习两年,顶岗实习一年,在第一学年里,主要进行必修的理论课及实习课的学习,第二学年开始实行弹性学时,理论课和实习课都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左右。选修课可以是相近专业或其他专业的理论课和实习课,能够根据当时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对于有“订单教育”或定向培养的学生则根据企业具体要求安排专门课程,强化专业知识,

45、培养出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可以实现“通才”与“专才”的有机统一。,4.课程设置要突破传统的教材限制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载体,选用与开发教材在课程设置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部分传统教材内容繁杂且重复,知识陈旧,几十年不变,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就业市场需要以及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衔接,对传统教材进行增删、修改与重组,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或是根据需要组织开发新的综合课程教材,避免课程之间的交叉重复,精简课时,让学生可以选修其他的课程。,5.课程设置突破传统的特定能力培养限制 人的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即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与核心能力,对于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职业特定能力,这对于从事某一专业的工作是很重要的。而行业通用能力以及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核心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承受挫折能力以及自我发展管理、团队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往往是人们职业生涯中更重要、更基本的技能。它具有更普遍的适用性和更广泛的迁移性,开发和培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行业通用能力及核心能力,为他们打下从业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基础,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要增加基础性、通用性、复合性的教学内容,比如加强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开设人文知识课程,开设各种专题讲座等,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