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贸际易理论.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41196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8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国贸际易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传统国贸际易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传统国贸际易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传统国贸际易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传统国贸际易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国贸际易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国贸际易理论.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3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3传统国际贸易理论,3.1 重商主义国际贸易理论3.2 古典学派国际贸易理论3.3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3.4贸易条件理论,3.1 重商主义国际贸易理论,1、重商主义的产生2、重商主义的主要内容 3、对重商主义的简要评价以贸易差额论为代表的重商主义是西方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进步意义: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历史意义;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外贸政策现实意义。局限性: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探索只限于表面形态流通领域,认为利润或利益来自流通过程,而未深入到生产领域;错误的财富观,未能指出国际间自由贸易的积极

2、作用与经济效应。,重商主义的产生,重商主义(Mercantilism):15世纪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伴随西欧国家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使GWG(GG)这种现象太诱惑人了,以致于人们认定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就是为了攫取金银货币重商主义应运而生。,重商主义是“对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它产生于15世纪,盛行于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衰落于17世纪下半叶和18世纪初。它最早出现于意大利,后来流行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法国等。16世纪末叶以后,它在英国和法国得到了重大发展,出现了一些较重要的重商主义思想家和著作。,重商主义,重商主义

3、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获取财富的唯一途径是开展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中实行少买多卖的原则,保持贸易顺差;国家要干预经济活动,用法律手段保护国内工商业。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大约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15541662)和法国的孟克列钦(Montchrestien,15751622年)。认为外贸政策的指导原则应是增加国内货币的积累,防止货币外流。多卖少买、最好不买。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15711641)。其主要著作英国得自对外

4、贸易的财富(1664年)被马克思称为“重商主义的福音书”。认为对外贸易顺差是获取财富的唯一手段;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为了多卖,也可以多买。,重商主义,3.2 古典学派国际贸易理论,1、绝对成本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Cost)1.1 分工与交换理论1.2 地域分工论(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1.3 对该理论的评价2、比较成本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Cost)2.1 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2.2 理论主要内容比较成本及贸易互利性原理2.3 对该理论的评价,分工与交换理论,绝对成本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

5、的依据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理论。斯密研究国民财富是从分工开始的,认为分工导致专业化,社会财富才能不断增长。斯密认为交换引出分工。斯密认为交换是自然现象,因为这是由人性本身决定的。斯密认为一切限制贸易自由的措施都会影响分工的发展,从而不利于社会福利的增长。,地域分工论,国际贸易的基础:地域分工根据各国自然资源最有利的条件,形成各国都只生产本国最有利的产品的“自然分工”。绝对成本优势的来源:一是自然优势,它是超乎人力范围的相对稳定状态下的优势;二是获得性优势,这是通过训练、教育而后天获得的优势。国际分工的方式及贸易的结果:各国应根据自己最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生产出成

6、本比别国低的产品,通过国际交换,双方均可得到贸易利益。国际分工/贸易利益的表现/来源: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劳动时间的节约等方面。举例说明,举例说明:绝对成本论,对绝对成本理论的评价,理论意义一是揭示了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有利的自然禀赋与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二是指出一国只要根据有利生产条件参加国际分工与贸易就可以获得比自己生产更多的利益;三是奠定了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历史意义:成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残余、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工具。,局限性一是完全撇开国际生产关系,而只用自然条件来分析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形成,这则是错误的。二是理论自身存在的缺陷,即没有绝对优势的国

7、家能否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比较成本理论主要内容,比较成本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依据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实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理论。2.2.1 理论假定2.2.2 例证分析:“两优择其重(更优)”、“两劣取其轻(次劣)”2.2.3 理论基本含义 各国应根据自己相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国际交换,就能保证双方都得到贸易利益。生产成本相对差异的存在,是国际贸易分工产生的基础和原因。,比较成本理论的9个基本假定,“221模型”;劳动具有同质性;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不存在运输费用;生产要素充分就业,且在国内可完全流动,但在国际间则完全不能流动;完全竞争的市场

8、结构;收入分配没有变化;贸易方式是物物交换;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例证分析:比较成本论,对比较成本理论的评价,科学性一是阐明了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均可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并从中获得利益;二是指出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是为探讨不等价交换、贸易条件等重大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的出发点。,局限性一是不彻底的劳动价值论未能正确区分价值与交换价值;二是理论分析的静态方法;三是忽视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3.3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1、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思想2、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2.1 基本理论观点2.2 主要政策主张2.3 简要评价,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思想,1.1

9、 制造业在一国经济中的地位1.2 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主张1.3 简要评价 历史的进步意义:对于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及美国产业革命有积极影响。,制造业在一国经济中的地位,推广机器使用,促进社会分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其他相关部门的发展和壮大;扩大就业机会,吸引移民迁入;保证农产品销路和价格稳定,刺激农业发展;人尽其才,鼓励进取心。,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主张,严格实行保护关税制度;限制国内重要原材料的出口,鼓励本国急需的原材料的进口;限制改良机器等国内先进生产设备的输出;向私营工业发放信用贷款,为其提供发展资金;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给各类工业生产经营者发放奖励金;建立联邦检查制度,保证和提

10、高制造品质量。,李斯特的基本理论观点,对自由贸易的批判:认为正统学派过分强调交换的利益,忽视了发展生产力作用。自由贸易的实施条件: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可能都有好处,弱国只有在经济赶上强国,才能实行自由贸易。保护关税有好处:发展国家的生产力,增强全国的国民经济力量;在保护政策下,国民消费负担暂时会大一些,在工业体系健全后,物价会下跌;可以吸引外国资本、技术和熟练工人;增加本国就业;发展工业比发展农业好。经济发展阶段论:保护贸易政策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的基本思想,李斯特的主要政策主张,2.2.1 保护对象的选择和保护时间的确定2.2.2 幼稚工业保护的主要手段 关税保护:

11、对不同工业部门要区别对待,关税应因时间、产业而异,采取不同程度的保护措施。,保护对象的选择和保护时间的确定,保护政策的目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保护对象的选择:一国国内幼稚的、但有发展希望的、且存在强有力的外国竞争者的工业;农业不需要保护,只有那些刚进入农业阶段的国家,距离工业成熟时期尚远,才适宜于保护。保护时间的确定:30年为最高界限。,对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简要评价,政策意义:各国应根据各自不同的国情和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来选择和实施对外贸易政策;国家综合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因而一切经济活动应以提高生产力为目的;贸易保护制度的实施是有条件的、渐进的、暂时的和过渡性的,应随

12、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降低保护,最终走向自由贸易。历史意义:促进德国大工业的发展,推动德国由封建制度加速地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主要缺陷:“生产力”的概念和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缺乏科学性。,3.4贸易条件理论,1.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 1.1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 1.2相互需求状况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 1.3相互需求强度影响贸易利益的分割 1.4评价2.马歇尔的提供曲线与均衡贸易条件理论 2.1提供曲线及其性质 2.2以提供曲线表示的贸易条件的均衡与均衡的恢复 2.3评价,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基本含义:当各国以自己的资源供给的相对优势进行生产和开展国际贸易以后,各国资源赋予情况亦将

13、随之发生变化,并随着国际间商品流通而出现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趋势。前提条件:市场的完全竞争等。现实情况:由于缺乏相关前提条件,同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工资、地租、利润等)在各国/地区是有较大差异的。,3.5凯恩斯主义的超保护贸易学说,1.历史背景2.凯恩斯的基本经济学说2.1批评了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凯恩斯主义认为,传统理论只用“国际收支自动平衡论”来证明贸易顺差、逆差的最终均衡的过程,但忽视了在调节过程中对一国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这是不对的。2.2对外贸易乘数理论2.3评价比较,凯恩斯主义超保护贸易政策与李斯特的保护贸易政策的区别,1、保护对象的扩大2、保护的目的不同3、保护的阶级利益不同4

14、、保护的策略不同5、保护的措施不同,评价,对缓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起了积极作用,乘数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性。消极作用:过分强调外贸顺差和扩大出口的意义。,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投资乘数理论:反映投资的增长与国民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y=k*I,其中K=1/(1-C/Y)凯恩斯主义者把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基本原理应用到对外贸易与国内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关系时,得出的结论大体一致,他们认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一国的进口和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只有当贸易出超或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的就业量,提高一国国民收入,并且,国

15、民收入的增加量将大于贸易顺差的增加量,等于贸易顺差增加量的若干倍,2.3评价,用几何方法分析国际贸易理论的原理是他的贡献。缺陷:没有反映国际生产当中的价值范畴。,提供曲线的均衡,本国的进口外国的出口,0,X,Y,本国的出口外国的进口,E,F,F,2.1提供曲线及其性质,提供曲线:又称供应条件曲线,指在各种贸易条件下,一国为了达到最高的福利水平所愿意进行的各种进出口组合,它是用来表明根据不同的交换比例,一个国家对于两种商品所愿意进行的不同贸易量的各点的连线。,Dw-Qw本国的进口,Qc-Dc本国的出口,0,0,本国的提供曲线,外国的提供曲线,Qw-Dw,外国的出口,Dc-Qc,外国的进口,W2,

16、W1,C2,C1,1.4评价,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强调需求因素在决定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即贸易条件上的重要作用,以比较利益为基础阐述了商品国际交换比例的确定过程,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李嘉图的理论。缺陷:1、均衡的国际需求方程式虽可确定国际商品交换的比例,但是它的假定条件构成了这种交换比例的确定,必须是在双方经济规模相当,双方的需求强度一致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成立,这是十分不现实的。2、穆勒在推理中抛弃了劳动价值论,企图以供求规律来解决国际价值问提是十分错误的。供求规律只能说明价格的变动,是无法解释国际价值的构成的。因此,这个构思使穆勒的理论落入庸俗。,1.3相互需求强度影响贸易利益的分割,相互需求原理认为

17、,相互需求强度影响到贸易利益的分割。均衡贸易条件对那一方更有利,要看两国相互需求的强度。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两国间的交换比价较接近于外国的国内的该两种商品交换比价,构成对本国有利。这种倾向越强烈,对本过越有利。反之则不利。,1.2相互需求状况决定具体的贸易条件,在上述比较成本所确定的交换比例范围内,实际的交换比率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约翰穆勒认为,这取决于两国对对方产品的需求状况,亦即英国需要出口多少麻布,德国需要出口多少毛呢。当英德两国的相互需求能使贸易双方的总出口恰好支付其总进口亦即双方的国际收支适趋平衡时,交换比例就被现实地确定了。这就是所谓的“国际需求方程

18、式”。A国出口 商品a B国出口 商品ba单价a数量b单价b数量A单价/b单价b数量/a数量,第四节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一、近代保护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近代的保护贸易理论是从世纪出现的,世纪中叶英国的产业革命使英国成了“世界工厂”,随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扩大,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的国家,在经济上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与当时的英国相比,美、德的工业还比较幼稚,生产力发展还落后,尤其是畅销于世的英国廉价的工业品,给美国、德国工业带来很大冲击。这就客观上要求美国、德国在对外贸易上实行保护政策,以扶植国内工业发展和完善工业体系。美国的汉密尔顿和德国的李斯特,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代表美国、德国工业资产阶级利

19、益,提出了保护贸易理论。二、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理论三、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三、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的形成 李斯特(Friebrick List,1789-1846),德国的历史学家,德国都平根(Tubingen)大学的教授。他所处的时代是英、法工业相对十分发达,而德国资本主义发展极为不顺利的时代。一方面英国迅速发展的工业,给德国市场带来大量的廉价商品,另一方面德国国内的高额 的关税和复杂的观赏严重阻碍了本国商品的流通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的内容、对自由贸易理论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自己的保护贸易政策、评价,、评价,主张发展国民生产力的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实行的以

20、保护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为目标的保护贸易理论,在德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过程中,起到过积极作用;以保护贸易为过渡,以自由贸易为目的,保护只能是有限度的,不能是无限期的,对于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制订对外贸易政策都有重大的参考价值。缺陷:对生产力的理解以及影响生产力增长因素的分析都是错误的;片面强调国家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且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歪曲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提出了自己的保护贸易政策,保护的对象刚刚开始发展,并具有强劲的外部竞争对手的幼稚有前途的工业。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若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不需要保护;对趋于衰退但仍有存在价值的产业,也需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等到被

21、保护的工业发展里,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低于进口同类产品,能与外国竞争时,就无须保护;农业不需要保护,他认为保护工业发达以后,农业就会跟着兴起。保护的时间李斯特主张三十年为限,若被保护的工业在三十年内发展、扶植不起来,就不必再保护。保护的手段禁止输入或征收高关税,、对自由贸易理论进行了批判,认为比较成本学说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认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忽视了各国的历史特点,反对不加区别的自由竟争,主张一定条件的保护贸易制度。李斯特认为,各国经济发展必须经历五个阶段,根据各国所处的历史阶段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反对古典学派自由放任原则,极力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李斯特认为,要发展生产力,必须借助于国家

22、的力量,而不能听任经济自发的实现其转变和增长。主张发展本国工业,但不排斥有利可图的国际分工,二、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理论,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7-1804)是美国独立运动时期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美国独立后的首任财政部长。美国独立后,在经济上仍严重依赖英国,传统的贸易往来,使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业得以发展,但是北方的工业发展却困难重重汉密尔顿代表着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推出了主张搞自由贸易的理论观点。为了保护和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汉密尔顿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主张。他认为保护一个国内市场远远胜过占领一个国外市场,为了防止外来竞争,加速制造业的发展,政府必须在市场和劳动力方

23、面给予保障。但处在一国工业化的早期阶段,新的幼稚工业生产效率不高,很难与当时的英国工业品进行竞争,必须用关税进行保护,以扶持幼稚工业的成长。这是最早的保护论据。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主张对于美国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对美国工业制造业的发展的影响,美国年通过的第一个关税法案,税率只有,不足以保护自己的工业,使当时刚发展起来的幼稚工业受到挫折。世纪处,美国开始工业革命,为抵御英国工业品的竞争,扶植国内工业的发展,美国不断提高关税,年关税率为7.5-30%,年平均税率提高到,年又提高到。保护关税使美国工业得以避免外国竟争而顺利发展,使美国经济很快赶上了英国。世纪年代,美国的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

24、年美国在对外贸易总额中仅次于英国,占第二位。,政策主张主要有:,向私营工业发放政府信用贷款,为其提供发展资金;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一提高关税来限制外国工业品输入保护国内新兴工业;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免税进口极其必需的原料;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给各类工业发放奖励金;限制改良机器输出;建立联邦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制造品质量。,第二节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尤其是英、法两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重商主义理论对市场的扩大和生产的增长越来越显示束缚作用。因此,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极力反对重商主义的行政干预和关税等保护政策,提倡自由竟争和自由贸易原则。从此,重商主义

25、学说衰落了,资产阶级的自由贸易理论便应运而生。杰出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Absolute Cost Theory)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Comparative Cost Theory),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Comparative Cost Theory),或称比较利益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是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出发,认为若两个国家生产力不同,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就可以同另一国进行贸易,并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该理论由大卫李嘉图(

26、Dawid Ricardo,1772-1823)理论的前提条件 理论的具体内容 评价,评价,积极作用:它在历史上曾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生产力发展起进步作用;从时政经济学角度出发,它证明了无论是生产力水平高还是低的国家,按比较优势参加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都可得到实际利益,这就为各国参加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必要性做了理论上的说明。消极作用:,消极作用:,把比较成本学说建立在静止和假设的基础上,忽略了劳动生产率、生产技能、贸易条件、生产质量等等;没有揭示国际商品交换所依据的根本规律价值规律;所揭示的参加贸易的各个国家所取得的利益只是短期的利益,静止的短期利益与一个国家制定长远目标是相违背的;它只提出

27、了国际分工的一个依据自然条件和成本差异。,理论的具体内容,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起绝对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并且把比较成本学说作为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两国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一个国家在生产两种产品都有利的条件下,选择一种比较更有利的产品生产,另一国在生产两种产品都不利的条件下,选择一种不利较小的产品进行生产,然后进行交换,对贸易各国都是有利的。“有利取重,无利取轻”李嘉图以酒和毛呢的例子说明提倡完全的自由贸易,认为在资本和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的原则分工,可使劳动力配置合理,增加生产总额,对贸易各国均有利。,理论的前提条件,只考虑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以两国间的

28、真实劳动差异为基础,并假设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劳动生产率不变包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的世界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贸易方式是物物交换方式,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Absolute Cost Theory),或称绝对利益论(Absolute Advantage Theory)是指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认为一国生产某商品的成本绝对低,即具有绝对利益的优势,该商品就可以出口,反之就该进口。该理论由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于世纪下半叶提出,在他年出版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提出了绝对成本理论和提倡自由贸易的思想。、对重商主义的批判、绝

29、对成本理论的提出、绝对成本理论的内容、评价,、评价,它用国际分工有利的观点,给自由贸易以理论上的支持,这在18世纪的英国具有积极的作用,成为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残余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有力工具。它对国际分工对于提高生产力水平有巨大作用,各国应根据优势进行分工来获得最大利益只今仍有巨大的借鉴作用。它认为交换引起分工,交换又是人的本性决定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它只说明了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能参与国际分工,并能获利,这也是片面的。,、绝对成本理论的内容,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国际分工是多种形式分工的最高阶段。每个国家都有适宜于生产某些特色产品的绝对优势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其

30、自己最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将其产品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参加交换的国家都有利,也将使各国的资源、资本、劳动力得到合理的利用,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以英国和法国生产布匹和大米为例:只有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才能充分享受到地域分工的利益。,、绝对成本理论的提出,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是他主张搞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在该理论论述中,他首先提出了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设想,他认为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有三: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化而日进: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机械 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做许多人的工作。至

31、于该如何进行分工,斯密指出,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家内生产时所费的少,就永远不会在家里生产。分工的原则应当是:人们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然后用自己的产品去交换其他所需商品会比生产一切物品得到更多的利益。,第一节重商主义国际贸易理论,一、重商主义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二、重商主义的基本理论重商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早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三、重商主义的政策四、对重商主义的评价,四、对重商主义的评价,马克思认为重商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个学派,是西方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所处的时期,正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重商主义理论对

32、当时欧洲各国外贸政策的制定起了指导作用,同时为资本主义准备时期的原始积累作了积极贡献。但是,重商主义存在明显的不足:、理论不成体系、对财富与金钱的错误理解导致其对国际贸易的解错误、只考虑流通流域而忽略生产领域,三、重商主义的政策,、管制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发展本国工业政策发展本国工业,使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竞争力,保持出口优势。为此,各国都制定鼓励本国工业发展的政策,如:禁止熟练技术工人外流和机器设备输出,给工场手工业者发放贷款和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制定本国航运业发展政策认为建立一支强大的商船队和鱼船队是一个国家经济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禁止外国船只从事本国沿海航运和殖民地之间的航

33、运。,晚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产生于世纪下半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m,1571-1641)当时工场手工业已开始产生,信贷事业开始发展,这一切使得重商主义开始用资本家的眼光来看货币。晚期重商主义的理论核心是贸易差额论,其观点有三:,晚期重商主义的观点:,、在货币与商品的关系上,与“货币差额论”为中心的早期重商主义不同,认为货币与商品具有统一性。、在对待货币运动的态度上,不主张将货币窖藏起来。、应当用贸易差额来确定一国的财富和国力。主张把货币当作“诱鸟”放出去,以吸引更多的货币返回,认为货币输出能导致大量的贸易赢余,这种输出就不应受阻碍,即认为对外贸易中,不一定要对每一

34、个国家或每一笔贸易都是顺差,就能保持更多货币的流入,国家就会富强。,早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又称“重金主义”,盛行.于世纪中叶,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斯塔福(Willian Stafford,1554-1612).早期重商主义的观点主要有两点:、把货币与商品绝对地对立起来。要求在国际贸易中绝对地多卖少买,使金银流入国内.2、孤立地对待货币运动。千方百计要把出口得到的货币保存在国内并把它窖藏起来。用种种直接强制的手段控制货币的国际流通以达到积累财富。这种理论和政策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马克思称其为“货币主义”.,重商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一国的金银等贵金属的拥有量是其富裕与否的标志。、金银是

35、财富的唯一形态。、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源泉。、“顺差”是积累财富的唯一途径。,一、重商主义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社会出现分工和国家产生以后,经长期外貌实践,于世纪初步形成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它代表了世纪至世纪欧洲资本积累时期的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随着世纪新大陆的发现,使商业活动的范围迅速扩大,新航线的开辟,使欧洲商业资产阶级对美洲、亚洲殖民地的掠夺成为可能,大量金银流入,使商品货币关系急剧发展。社会财富由土地向金银方面转移,金银货币成为全社会所追求的对象。拜金主义成了社会风尚。这种社会经济的剧烈变化反映到社会上层建筑上来,在经济思想和政策措施方面便表现为重商主义的兴起。背景:新的经济力量商业资本的产生新的政治力量民族国家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