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第15章.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433927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4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路面工程第15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路基路面工程第15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路基路面工程第15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路基路面工程第15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路基路面工程第15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路面工程第15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路面工程第15章.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 第三节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第十五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15-1 概述,优点: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养护费用少;有利 于夜间行车(白色路面)缺点:对水泥和水需求量大,有接缝,影响行车舒适性;开放交通迟(需28天养生);一旦破坏修复困难,一 类型:,二 特点:,普通混凝土路面 钢筋混凝土路面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装配式混凝土路面钢纤维混凝土路面,15-2 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1、土基:干燥或中湿;支承均匀 平整(1)不均匀支承产生原因:不均匀沉陷不均匀冻胀膨胀土(2)处理措施:选择低膨胀性土或冰冻不敏感土作路基填料控制压实度与含水

2、量 保证填土最小高度和干湿程度 路基上层土采用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作稳定处理 设置垫层,加强路基排水设施,一、土基、基层、垫层,2、基层与垫层(1)设置基层目的 1)防唧泥和错台 2)防冰冻 3)减小路基顶面的压应力,缓和路基的变形对面层的影响 4)防水 5)为面层施工提供方便 6)提高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15-2 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一、土基、基层、垫层,(2)材料:1)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强度高,整体性好,支承均匀,变形小,宜采用 2)粒料类:强度与整体性均差,形变累积大,不宜采用 若采用必须严格控制细料含量,粒径,保证压实度,15-2 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一、土基、

3、基层、垫层,(3)厚度与宽度:基层厚度20cm为宜,不满足防冻最小 厚度时用垫层补足(最小15cm)一般仅设基层即可 基层宽度面层宽度,15-2 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一、土基、基层、垫层,二、混凝土面板:平整,耐磨,抗滑,三、排水要求:参见排水设计(第七章),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设计原则,接缝的种类,(一)横缝的构造与布置:1、胀缝:保证板在温度升高时能部分伸张,避免产生路面板 在热天的拱胀和折断破坏,同时能起到缩缝的作用。,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传力杆:长4060cm,直径:2038mm,光圆钢筋,间距:30cm,交错布置,一杆端涂沥青并套铁皮套筒筒底缝隙34cm,弹性材料填充,2、缩

4、缝:保证板在温度和湿度降低而收缩时沿薄弱断面缩裂,从而避免产生不规则裂缝。,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一般采用假缝形式 特重或重交通公路,收费场,邻近胀缝处或自由端部的缩缝,采用传力杆假缝,传力杆长30-40cm,锯切 槽口深(1/41/5)h;间距3060cm;两端均固定在混凝土中,或同胀缝的处理。,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3、施工缝: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位置应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设在缩缝处的施工缝采用 传力杆平缝形式 设在胀缝处的施工缝采用与胀缝相同的形式 设在缩缝之间的施工缝采用拉杆企口缝形式,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二)纵缝的构造布置:,1、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

5、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设置。,平缝+拉杆 锯切槽口,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2、纵向缩缝: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设置,假缝+拉杆(锯切 槽口)平缝 企口缝 拉杆长5070cm 直径1820mm 间距:1.01.5m 螺纹钢筋 板厚中央,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补充:1、传力杆应采用光面钢筋,尺寸与间距按下表 选用最外侧传力杆距纵向接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为120150mm传力杆尺寸和间距(mm),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2、拉杆应采用螺纹钢筋,设在板厚中央,并对中部100mm 范围进行防锈处理,直径、长度和间距按下表选用 最外侧的拉杆间距横向接缝的间距不得小于100mm,拉杆直径、长度和间距(mm)

6、,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三)纵横缝的布置:垂直正交 1、纵缝间距(即板宽)通常采用车道宽度3.0-3.75m,尽量避免设在轮迹带上 2、横缝可等间距(即板长)布置,垂直于纵缝,两侧横缝对齐。亦可按4m,4.5m,5m,5.5m和6m顺序设置,以免行车出现有规律跳动 横缝也可同纵缝斜交,交角为80,而传力杆仍然平行于路中线,这样汽车车轮不会同时通过横缝,减轻行车的跳动和板边应力,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3、胀缝不仅给施工带来不便,也易出现碎裂,唧泥和错 台,因此尽少设或不设,夏季施工或板厚大于等于20cm时可不设;其他季节施工或采用膨胀性大的集料时宜设置胀缝,间距一般100-200m;另外,

7、混凝土路面板与桥梁柔性路面相交处,板厚变化处,隧道口,小半径弯道和纵坡变换处均应设置,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4、在交叉口处:a、正交时,各条道路的直道部分均保持本身纵缝的 连贯,相交路段内各路横缝位置作相应变动,保证 垂直相交,互不错位。b、斜交时,主要道路直道部分保持纵缝连贯,相交路 段内横缝位置应按次要道路的纵缝间距作相应变动,保证与次要道路的纵缝相连接 c、布置要方便施工,易于排水,整齐美观,板角不宜 小于90,尽量不出现或少出现错缝和锐角板,并 注意对锐角板的板角与板边补强。,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四、接缝的构造与布置:,1、边缘钢筋混凝土自由边缘下基础薄弱或接缝为未设传力杆的平缝

8、时,可在面 层边缘的下部配置钢筋。,五、特殊部位配筋:,2、角隅钢筋:承受特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和自由边的面层角隅,宜配置角隅钢筋。,3、混凝土面层下有箱形构件物横向穿越或有圆 形管状构造物横向穿越,应根据顶面至面层 底面的距离,设置单层或双层钢筋网,详见 规范,1、与固定构造物衔接时,无法设置传力杆时(胀缝)可在毗邻构造物的板端部内配置双层钢筋网,或在长约为68倍板厚范围内逐渐将板厚增加20%。2、与桥梁相接,桥头设搭板时,在搭板与混凝土面板之间设置长610m的钢筋混凝土面层过渡板。过渡板与搭板间横缝采用拉杆+平缝 过渡板与混凝土面层板间横缝用传力杆胀缝 3、与沥青路面相接时,应设置至少3m

9、长的过渡段,六、特殊部位混凝土路面的处理:,七、接缝材料及技术要求:1、接缝板:适应胀缩变形,耐久性好 2、填缝料:粘结力强,变形回弹好,不渗水,温度稳定性好。,15-3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1、水泥:满足细度,标准稠度需水量,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强度指标 一般 特重交通 52.5级 优先选用早强型,避免长期存放 重,中等交通 42.5级 一般用量300350kg/2、粗集料:碎石或砾石,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 可采用连续或间断级配 考虑耐磨 不用石灰岩 3、细集料:天然砂或石屑 质地坚硬、耐久、清洁、细度模数宜在2.5以上,一、对面层砼材料的要求:,4、水:洁净水,饮用水,非饮用水不得含有油、酸、碱、盐类有机物用水量约130170L/5、外加剂:早强剂 35d开放交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