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295038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工作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21)2号)、市教委专项会议精神及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全面落实中央和上海市“双减”工作部署,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管理办法要求,不断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规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程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二、基本原则一是把握方向,守住底线。课外读物推荐工作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

2、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附件一)情形的课外读物,学校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二是梳理源头,分类管理。把控进校园课外读物主要渠道,实行分类管理。学校在采购图书资料时,将严格审核图书供应商的资格条件,不得在未获得经营资质的书商处购买,不得善自在网店、微店、手机APP等线上渠道购买图书、教材与教辅材料。对于各类进校园课外读物必须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机制。三是加强研究,创新机制。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是一项新工作,学校将加强研究,创新机制,借

3、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图书馆书目信息筛选平台和数据库,借助区专业力量探索有关文献资料的采集、加工制作、日常借阅和风险防范等管理模式。三、组织机构学校成立课外读物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四、主要工作(一)加强图书馆建设,发挥主渠道作用L增量提质馆藏图书,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作为课外读物进校园最主要渠道,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必须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采购图书时,以教育部及上海市教委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为主要依据,以学科教师、图书馆专业人员、家长、学生代表等多方推荐为辅,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积极扩充馆藏图书数量,合理配置学生用书与教师用书的馆藏

4、比例,严格区分学生书库与教师书库,根据图书内容制定不同读者的借阅规则,确保和提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2 .建设图书馆课程,丰富课外阅读活动重视学生阅读需求,关注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加大学校图书馆课程建设力度,逐步将图书阅读课作为课程纳入课程表。组织全校教师共同开发图书馆课程,定期开展图书馆利用教育,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入馆教育以及文献信息检索、辨别、利用等课程;组织开展名师导读、读书沙龙、新书推荐等分享交流活动。3 .有序引进数字出版产品,探索有效管理办法在充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根据学段特点,有序引进馆藏图书中的数字出版产品,做好信息化时代新媒介阅读指导,严格执行相关管理

5、要求。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需对数字出版产品内容、形态、平台等认真遴选、审核,探索出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数字出版产品进校园管理办法。4,加大图书馆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级学校要根据图书馆建设相关标准,加大空间改造、资源配置和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提升图书馆服务能级。积极参加学校图书馆评估活动,争创示范图书馆。以评促建,提升图书馆品质,让学校图书馆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配送中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文献中心”,力争把图书馆办成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空间。5 .收集阅读信息,挖掘数据价值学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技术,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对策研制。及时收集学生借阅信息,编制年度图书流通情况分析报告,

6、并从不同维度做好分类统计和差异比较。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向学生推送个人借阅信息和个性化的推荐书目,同时为馆藏图书管理和新进图书遴选、图书馆课程开发建设等积累数据,提供精准服务。6 .加强队伍建设,服务教育教学改革学校要进一步落实中小学图书馆专业人员资格准入规定,建立与完善中小学图书馆专业人员引进、岗位聘用、培训进修、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二)丰富课外读物资源,规范进校园渠道L严格遴选各类捐赠读物。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学校课外读书管理工作组要按照管理办法加强审核,并将受赠图书清单及审核承诺书(附件二)上报区教育局国资中心备案。2.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学校不得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红读等读书活动

7、在校园内销售课外读物。学校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推荐书目进行把关。3建立教师荐书管理制度。学校与教师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获得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认可,并按照管理办法审核,报学校备案。(三)完善细化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L规范课外读物推荐环节。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适当增加推荐次数。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推荐。相关环节由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主导,可增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参与课外活动进校园管理。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

8、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及出版社;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导处主管部门备案。2建立课外读物进校园应急机制。学校要充分做好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防范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筑牢问题读物进校园“防火墙”,守住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底线。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根据图书剔旧的相关规定与流程予以有效处理,消除不良影响。五、实施保障(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学校是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责任主体,党政要齐抓共管。学校要成立

9、由学校一把手负责,学校管理部门、学科组和图书馆等相关负责人共同组成的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本校所有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学校应向师生和家长主动公开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及出版社,并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写进校纪校规,严格执行。教师对学校推荐的书目负有导读和导学责任。(二)加大经费投入,规范采购流程学校进一步完善图书经费的保障机制,不断加大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用足用好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经费和其他相关专项经费等,确保进校园图书资源的质量。建立、完善和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切实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加强协同治理,营造良好氛围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通过市区两级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指导和协调,学校协同社会相关部门和单位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书香校园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