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39262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复习,甘溪初中 储小群,学习目标:1、了解中考常见的题型和内容。2、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近六年文言文阅读涉及的考点及题型,(一)理解实词的含义。(解释、判断、选择。)(二)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选择)(三)翻译重要句子(一句或两句)(四)主观问答:题型一、概括人物形象(13年、11年)题型二、归纳内容要点(12年)题型三、分析写法(10年)题型四、理解主旨(09年、08年),一、明确考点,1、文言实词:2、文言虚词:3、翻译句子 原则:4、主观问答:,熟记: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方法:联课内,顺含义。如果是陌生词义,联系语境选取最接近词语。,总之:掌握课内,延伸课

2、外,有效迁移,以内养外。幻灯片 9,二、掌握方法,重点掌握“之、于、而、以、其、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的用法,要结合例句归类积累。(一)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归纳,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学会必要的“留、增、删、换、调、引”。,注意人物描写,体会人物形象。注意文章标题,体现文章主旨。紧扣议论抒情的关键语句作答。掌握经典课文的内容、写法及主旨。,(一)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归纳,之,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件事”。2、助词:结构助词,可译为“的”无实义,不译3、动词:可译为:去、往、到。,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3、。1、二世杀之()2、宋何罪之有?()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顷之,一狼径去()5、(陈涉)辍耕之垄上()6、固以怪之矣(),他,无实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补足音节,去、往,助词,的,这件事,(二)文言虚词“而”的用法归纳,1、佣者笑而应曰()2、任重而道远()3、夺而杀尉()4、人不知而不愠(),“而”字通常用作连词,在句子中主要表现词与词之间的并列、顺接、修饰、转折关系。,翻译为“着”,表修饰,翻译为“然后”,表顺接,翻译为“却”,表转折,翻译为“并且”,表并列),而,(三)文言虚词“以”的用法归纳,1、用作介词:译为“用、拿、把、按照 凭、靠、因、由于”2、用作连词:译为“来、

4、用来”“以致”3、作动词,译为“以为、认为”,以,指出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2、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以塞忠谏之路也()5、策之不以其道。()6、臣以王之攻宋,为与此同类。(),用、拿,凭借、依靠,因为,以致,按照,认为,1、引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2、当于与“比”连用时,译为:“跟、同”3、引出处所、时间、范围,可译为“在、从、到”4、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1、万钟于我何加焉()2、每自比于管仲、乐毅()3、骈死于槽枥之间()4、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5、皆以美于徐公。()幻灯片 4,(

5、四)文言虚词“于”的用法归纳,于,对,对于,跟、与,在,从,比、胜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佼:好。寿:保。梁丘据:人名。

6、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趣:同“促”,赶快。临:治理,管理。,三、实战演练,17、判断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 朝:上朝()臣得暖衣饱食 食:吃()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遗:遗留()公不说,趣召晏子 说:通“悦”,高兴()18、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是()(2分)A、夫子之禄寡耶?辍耕之垄上B、弊车驽马以奉其身 无从致书以观C、于臣足矣 皆以美于徐公D、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 朝而往,暮而归19、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20、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

7、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B,翻译:我节制自己穿衣吃饭(方面)的供养,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以身作则 勤俭节约 忧国忧民,阅读甲乙文段,按要求答题。(12分)【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

8、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注:廪丘:地名。养:供养之地。说,游说。未之以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丘:孔子,名丘。,四、巩固提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A.蹴尔而与之()B.万钟于我何加焉()C.孔子见齐景公()D.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万钟于我何加焉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B.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行道之人弗受 辍耕之垄上 D.乡为身死而不受 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 3.翻译: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运用事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乙】文内容可概括为:孔子不受景公之赐。B.【乙】文可作为【甲】文的一个事例论据,有力地证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从而论证论点。C.【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是指见利忘义。【乙】文中孔子的表现印证了论语中所说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D.【甲】文以议论为主,运用排比句式,语句流畅,气势充沛。【乙】文以叙述为主,主要通过人物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品质。,五、我的收获,小结:你收获了什么?,利用注释,把握大意。实词解释,注意迁移。虚词解释,围绕用法。句子翻译,遵循原则。主观问答,紧扣主旨。,把握大意 对症下药,六月的辉煌一定属于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