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共计26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7819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共计26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共计26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共计26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共计26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共计26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共计26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3第1单元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共计26张).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弟子表演,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方块字垒成的“和”字,C,(2009浙江 1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专题总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学发展史,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两宋至明,明末清初,儒学创立,百家争鸣中各放光彩,儒学兴起,罢黜百家后独为正统,儒学发展,理学和心学粉墨登场,儒学僵化,批判与挑战蔚然成风,思想演变的规律:,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趋时更新

2、,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扶植,认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高考考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 老子 韩非子 墨子,材料二 诸子名言:,“为政以德”;“克已复礼为仁”。,“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上述图中人物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学术派别的代表人物?这些思想学术派别的主要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例题:,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形成有何影响?,小试牛刀,(2007全国文综2)古人所谓“

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A,(2008重庆文综1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A,(2008海南单科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D,(2008上海春季5)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共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4、“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阅读以上图片回答问题:,(1)孔子、孟子、荀子分别对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作了怎样的贡献?当时儒学地位如何?,孔子,孟子,荀子,发展概况:(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礼”的学说和“德治”的思想。,(2)战国时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观点,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援“法”入“儒”,把“礼”和“法”共同作为治国施政不可缺少的原则,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

5、容。,春秋战国儒家思想(先秦儒学)只是众多思想流派中的重要一家。,阅读以上图片回答问题:,(1)孔子、孟子、荀子分别对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作了怎样的贡献?当时儒学地位如何?,孔子,孟子,董仲舒,荀子,(2)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就是“显学”,但为什么到汉武帝时期才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思想主张,1、“儒学独尊”,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3、发挥儒家仁政思想,4、“三纲五常”,作用,思想统一、国家安宁,中央集权,加强君权,服从统治;爱护百姓,减轻负担,缓和矛盾,改善生活,为人处事标准,天=君,忠君,君权中央集权统一,结论:与时俱进,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董仲舒的儒

6、学思想,发展概况:(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礼”的学说和“德治”的思想。,(2)战国时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观点,主张实行“仁政”,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援“法”入“儒”,把“礼”和“法”共同作为治国施政不可缺少的原则,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3)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提出了“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被汉武帝所采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阅读以上图片回答问题:,(1)孔子、孟子、荀子分别对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作了怎样的贡献?当时儒学地位如何?,孔子,孟子,董

7、仲舒,荀子,(2)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就是“显学”,但为什么到汉武帝时期才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3)儒家思想的地位和影响。,地位和影响:,影响:(积极)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的统治思想和道德规范,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地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和正统。,(消极)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的统治思想和道德规范,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扼杀了人的个性,封建社会末期,越来越成为思想文化事业发展的障碍。,真题演练,(2007广东,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A,(2007宁夏文综,30)汉武帝

8、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C,(2009安徽文综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仁也,为天下,非为君也。”,C,真题演示:,(2007江苏单科,28,14分)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

9、“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2009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0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先哲,在他的故乡曲阜,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场面华丽,气势恢弘。,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和道德准则(礼),儒家思想 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你认为儒家文化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有哪些?,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社会稳定:仁政、德治、民本思想等 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八坚持、反对),你认为儒家思想有哪些合理部分?,当代我国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具有现实意义。,发扬、改造儒家文化能够促进个人道德修养、社会稳定、甚至国际和平,能够推动人类社会和谐、持续发展。,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子曰:“仁者爱人。”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