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31569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内容简介,了解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应运而生,蔚然大宗,春秋,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隋唐,新发展,明清之际,新体系理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概念:“百家”虚指,以形容学派之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争鸣”是指当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他们互相诘难,彼此吸收融合。,(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2、百家争

2、鸣出现的社会原因,经济基础变化 上层建筑变化意识形态变化,(1)经济上:,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3)阶级关系上:,“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重用。,(4)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儒家学派:孔子、孟子、荀子,“百家”流派代表,特点:综合儒/法/道,适应政治:a.仁义、王道(以德服人)b.“君舟民水”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伦理:“性恶论”,荀子,战国末期的儒家集大成者,荀子,政治:a.“仁政”,宽刑/薄税(防止出现暴政)b.“民贵君轻”伦理:“性善论”,孟子,战国中,亚圣,孟子

3、,思想:a.“仁”(核心)、“礼”b.“德治”(为政以德)教育:兴办私学、有教无类文化:编撰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春秋晚期;儒学创始人、“圣人”,孔子,重要主张/贡献,著作,地位,*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A,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墨家学派:墨子,法家学派:韩非子,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

4、解,他们的描述分别属于哪家的思想?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他们的思想为哪个阶级服务?A.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B.乙生说:穿衣服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C.丙生说:讲究衣服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D.丁生说:穿衣服何必麻烦,按照统一的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就可以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4、百家争鸣的意义:(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

5、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 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古代中国文化,二、儒家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一)孔子与儒学:,1、孔子的生平:,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2)哲学思想:,(3)教育思想:,3、评价:,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仁”“礼”“为政以德”,(2)哲学思想:天命观,对鬼神敬而远之。,(3)教育思想:“有教无

6、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知之为知之”“温故而知新”),3、评价:(1)当时没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在世界文化史有重要影响。孔子被推崇为“圣人”,1、孟子:,(2)思想主张:政治思想:“仁政”、“民贵君轻”。哲学思想:性善论。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人格精神:要求人们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1)地位: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后人称为“亚圣”。,1、荀子:,(1)思想主张:政治:“仁义”、“君舟民水”。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

7、。哲学思想:性恶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2)地位和影响:基本上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三)儒家思想的影响:,4.道德修养方面:,2.经济方面:,3.教育思想方面:,1.政治方面:,3.教育思想方面: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4.道德修养方面: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

8、经济方面:(1)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 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2)儒家提倡“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1.政治方面: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现实意义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古为今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

9、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如果说世界历史上有位古代思想家的学说影响了人类社会,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今的世界,那么这位思想家非孔子莫属。两千多年前,中华文化就开始影响着它的外部世界。儒学在日本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早的是日本。孔子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在中国本土。例如,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民主之路的桥梁;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道

10、德支柱;儒家的“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儒家的“中庸”概念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治等等。,韩国尊儒最甚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韩国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韩国不仅拥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而且在20多所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许多韩国人受过儒教的熏陶。1960年,韩国把儒教的道德伦理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韩国又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韩国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儒学外传的一千多年来,韩国受儒学影响最深。,三教同源在越南儒学在秦汉时期即已传入越南。儒学发展到陈朝取得主导地位,到后黎朝形成独尊之

11、势。在阮朝,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越南儒、释、道三教合一或三教融合的色彩比中国浓厚得多。越南人称之为“三教同源”。,儒、道、法三家的主张与联系,1、儒家提出“德政以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2、法家提倡法治3、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儒、法、道三者有互补性,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战国时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份,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法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三者的综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适于国家稳定时期,人道主义精神),(适于动荡年代,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适于大动

12、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发展生产,传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背景:汉武帝时期,封建“大一统”局面成型,汉民族为主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汉武帝需要加强专制集权、巩固“大一统”局面;董仲舒改造儒学,顺应了时代要求。,(2)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于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利于加强君权;防止暴政“三纲”、“五常”说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特点:融入部分道、法家思想,适应封建专制大一统需要。,(3)汉朝儒学成为正统思想A.措施: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用儒士参与国政(察举“贤良文学”)儒学成为用官标准规

13、定儒经为教科书(“五经”)儒学垄断教育兴办太学,教授儒经打破世官陈规、提高儒学地位设立郡国学校,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便于儒学在民间推广,影响:a.从此儒学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b.它保证中央集权,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c.它还提高了官员素质。d.它结束了各派学说平等竞争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骷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非打倒孔家店不可”李大钊指出以上三段材料的主要思想,分析出现这些思想的原因。,主要思想:材料一是孔子“仁”的思想;原因: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孔子提出“仁”和“礼”,用以恢复社会秩序。材料二是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思想;原因:汉初为了休养生息,实行“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思想。材料三是李大钊反儒家思想。原因:西方民权思想的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辛亥革命的失败,新文化运动的掀起,提出反对旧文化、旧道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