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606689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5.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习得理论》PPT课件.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语言习得理论,学习重点,1.掌握语言学习和习得的区分2.掌握几种第一语言习得理论3.掌握几种第二语言习得假说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习得,一、学习与学习理论1.什么是学习 广义: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经验而产生行为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狭义:指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工具主动地获得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并产生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P145,行为的分类本能行为 instinctive behavior 学习行为 learned behavior 蝴蝶翩翩起舞鹦鹉说话唱歌海豚杂技表演鸭子下水游戏,2.学习理论两大流派3.学习的分类、阶段

2、和目标(美 加涅),(1)信号学习(signal learning)(2)刺激反应学习(stimulus-response learning)(3)连锁学习(chaining)(4)言语联想学习(verbal association)(5)多种辨别学习(multiple discrimination)(6)概念学习(concept learning)(7)原理学习(principle learning)(8)解决问题的学习(problem solving),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验主义,认知学习理论主动认知,150,学习目标,情感,跳舞,1,2,3,4,5,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的区分,1.定义学习指

3、在课堂环境中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例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习得指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意识)地获得一种语言,例如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一般是母语)。,153,学习与习得的关系,【联系】学习与习得是两种获得语言的途径,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交叉,主次不同。不同的学习对象:儿童:习得+学习 成人:学习+习得不同的学习阶段:儿童:习得 学习 成人:学习 习得,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及主要理论和假说,一、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1.喃语阶段(半岁到1岁)啼哭声 咿咿呀呀2

4、.独词句阶段(1岁左右)爸爸 饿 抱 尿3.双词句阶段(1岁半后)妈妈抱 喝水 要糖 4.电报句阶段(2岁到2岁半)宝宝喝奶 5.成人句阶段(2岁半到5岁)“语法感”我想听小黑鱼的故事。我不愿意上幼儿园。那是因为我吃了爷爷在阳台上种的葱。,童言无忌幽默感,妈妈让嘟嘟帮着晾衣服,嘟嘟却只顾在院子里看一群蚂蚁搬虫子。妈妈便教育他说:“你看蚂蚁多勤劳,从不浪费时间去玩耍。”嘟嘟很不服气地说:“不过我每次到郊外去旅行,总会遇到它们的。”嘟嘟成长心得:如果想要买贵的玩具,告诉爷爷比告诉爸爸要好。嘟嘟的理想:如果我长大以后是个女的,就去当医生;如果长大了是个男的,我就当工程师。嘟嘟三岁时对恋爱的看法:我们

5、家都是亲戚才谈恋爱的,像我爷爷和奶奶,舅舅和舅妈都是亲戚。嘟嘟五岁时的两年计划:等我读完幼儿园,就得开始考虑为自己找个老婆。嘟嘟最羞愧的往事:有一天下午实在是太疲倦了,在幼儿园大便时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1.刺激反应论代表人物:斯金纳(20c 40s50s)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 哲学基础:经验主义观点:语言不是先天所有的,而是后天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模式养成的一套习惯。外部环境条件对语言学习非常重要。,桑代克“饿猫”迷箱实验 p146,试验次数,桑代克试误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学习的过程即不断尝试错误(试误)的过程。,“斯金纳箱”,白

6、鼠在箱中偶然按压了杠杆,得到了食物;食物强化了白鼠压杠杆的行为,它终于学会了主动操作(压杠杆)而获得食物。,斯金纳操作学习观,斯金纳操作学习观,学习是一种反映概率的变化,强化可以增强反映概率。强化又分为正强化(得到奖赏)、负强化(逃避或回避不愉快情景的出现)。,评价?,理论基础:普遍语法理论(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规则)代表人物:美乔姆斯基 20c80s主要观点: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特殊能力,这种能力是儿童头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LAD)。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1.先天论(内在论),评价?,3.认知论,代表人物:瑞士皮亚杰、布鲁纳主要观点:

7、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心理认知能力和后天获得的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了语言的发展。认知:同化、顺应、平衡遗传+环境=认知结构(图式)(旧新 同化、平衡、顺应),德国完形说 柯勒:黑猩猩实验,顿悟说:学习是个体内部通过知觉重组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也是实现顿悟的过程。,思考 顿悟,p148,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学习是主动发现问题过程而不是被动过程。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仅是学习的结果;重视获得知识的方法而不仅是知识本身;强调学生的内部动机而不仅是外部动机。,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p149,4.语言功能论,代表人物:英 韩礼德观点:语言是交际工具,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如何用语

8、言表达意思并达到交际的过程。从语言交际功能角度研究儿童语言的发展。评价:直接导致功能法教学流派的形成。重视语言意义和功能,忽视语言结构的发展。,总结,启示:儿童第一语言习得,是先天语言习得能力与后天环境作用的结果,既需要语言规则的内化,又需要模仿操练养成语言习惯;既包括语言结构(语法体系)的习得,也包括语言交际功能的习得。同步进行,全面发展,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 1.对比分析假说(1)代表人物:美 拉多 1957年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2)主要观点:在习得第二语言时,学习者已形成一套第一语言的习惯,这涉及到第一语言的迁移问题。当负迁

9、移造成第二语言习得的困难和学生的错误时,就产生了对比分析假说。,transfer迁移:学习过程中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正迁移 positive transfer:起积极、促进作用 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起消极、阻碍作用(干扰),lover She or he is my lover.dog Love me,love my dog.,(3)目的:两种语言系统共时对比(结构形式)eg.北京是我家。她给了我一本书。Beijing is my home.She gave me a book.eg.This book is mine.This is my b

10、ook.I told him that he was wrong.(4)步骤:,p 185,描写(异同点在哪里),选择(选择有意义的异同点),对比(异同点如何体现),预测(预测重点难点),贡献:对比预测克服干扰加强教学针对性。不足:重语言结构,轻语言运用;否认学习者认知过程。,(5)如何评价?,2.中介语假说,代表人物:美 塞林克 Selinke 1972年中介语 Interlanguage“中介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P 169,第二语言学习者创造的

11、介于第一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中介语特点(1)系统性,(2)动态性,中介语随着学习者的努力和交际需要而不断变化。,(3)反复性:有规律的重现。(4)顽固性:语言“石化”现象。为什么外国人说中文总是感觉“洋腔洋调”的?为什么有些同学大学毕业后不经常使用外语,感到自己的外语甚至退步了?,石化现象对教学的启示,坚持有效的语言输入,强化母语的正迁移效应,把学生的失误变成教学资源,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偏误分析,(1)什么是偏误分析?分析偏误研究来源揭示体系了解规律(2)什么是偏误?英科德偏误: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产生的规律性错误。失误: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区别:看使用频率;看使用者能否自行纠

12、正(3)理论基础:认知论、普遍语法理论,p191,(4)步骤:A 搜集语料 B 鉴别偏误 C 偏误分类D 解释原因 E 评估程度(5)分类:语音偏误词汇偏误语法偏误语用偏误,陆俭明主编现代汉语语音答问,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陆俭明主编现代汉语语法答问,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H195.4-43,周小兵: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内容介绍第一章 语法偏误研究的意义和现状第二章 语法偏误的研究方法第四章 英语母语者的偏误第一节 助动词语际偏误及认知解释二、英语情态动词与汉语能愿动词对比三、偏误示例及认知解释第十五章 教材误导因素分析第十六章“得”字情态补语

13、的教学误导分析第十七章 概数表示法的教学误导分析第二十章 疑问句偏误的认知解释,孟国主编:对外汉语十个语法难点的偏误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汉语同义词“X”“Y”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X”“Y”:以后以来、刚刚才刚刚、眼看马上立刻,选题1,思路提示,汉语同义词“X”与“Y”辨析 留学生“X”与“Y”学习偏误分析“X”与“Y”同义词教学策略探析,同义词辨析,杨雪梅 杨寄洲,HSK词汇大纲 施光亨,对外汉语教学中“X”词偏误研究,X:量词、语气词、方位词、离合词、能愿动词、否定副词,选题2,“X”本体研究留学生“X”偏误类型留学生“X”偏误原因对外汉语“X”词教学策略,思路提示,对

14、外汉语教学中“X”句偏误研究,X:“比”字句、“把”字句、“连”字句、被动句、比较句,选题3,“X”本体研究综述对外汉语中的“X”研究留学生“X”偏误类型分析 留学生“X”偏误原因分析对外汉语“X”教学对策分析,思路提示,(6)偏误举例,母语负迁移,1.那只鸡很胖.fat2.他想结婚她。marry3.我们的教室很大和很干净。Our classroom is very big and clean。4.我是高。她是聪明。你是好看。I am tall.She is clever.You are good-looking.,从中西信封不同写法看中西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中国人重整体,重集体,在思维模

15、式上是由大到小,倾向于从宏观到微观。把自己的地位放在国家与单位之后。西方人刚好相反,是重局部,重个人,在思维模式上是由小到大,倾向于从微观到宏观。,1.玛丽正在跳跳舞。我突然听到了敲敲门的声音。2.那个女孩眼睛很大大的。他写作业写得很马马虎虎。3.这篇课文我念了十一十二遍。4.希望你们把中文喜欢。5.昨天我请了一伙姑娘吃饭。椅子上坐着一双情人。我看到一头鱼,特别漂亮。,文化负迁移,练习 作业,外国学生常说“我明天见面他。”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外国学生常说“他回来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请你先改为正确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偏误的

16、主要原因;再举例说明应采取哪些教学对策。(5分),答:(1)正确表达:我明天跟他见面。(1分)(2)偏误原因: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之后不能加宾语。所以采用介词“跟+名词”的结构将其作为状语。主要受到母语负迁移。“见面”对应的英语翻译为“meet”,而“meet”是一个及物动词,所以容易让学生产生偏误。(2分)(4)教学策略:说明汉语“见面”是不及物动词的同时,增加“跟/与见面”的结构,并通过大量例句进行操练。(2分),答:(1)正确表达:a.他回到学校的时候,我在写作业。b.他回学校来的时候,我在写作业。(1分)(2)偏误原因:“学校”与“来”的位置不对,不了解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关系。

17、(2分)(3)教学对策:教师在说明趋向补语与处所宾语搭配时,处所宾语要放在趋向补语“来/去”前。例如,“上山来,下山去,进教室来,回日本去,过这边来”等。也可以不用趋向补语,用结果补语表达,如“回到学校,上到山上,进到教室里”等。(2分),(7)对待偏误的态度:全面认知积极意义实事求是合理纠错(8)意义与局限,3.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主要观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有其自己的内在大纲。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教学安排、接受所教的语言知识,而是跟儿童习得母语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律和顺序。,p170,代表人物:美克拉申代表著作:输入假说:理论与启示(1985)(1)习得与学习假说(2

18、)自然顺序假说:先习得、后习得(3)监控假说:重习得轻学习,学习只起监控作用;重交际轻规则,监控对交际不是很重要。(4)输入假说:i+1(5)情感过滤假说,4.输入假说,p172,5.普遍语法假说:乔姆斯基主要观点: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习得机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6.文化适应假说:舒曼主要观点: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程度决定该目的语的掌握程度。,P176-177,P179 二、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比较,1、相同点,条件:主观+客观,目标:语言交际能力,技能:语言要素+听说读写,阶段: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应用,1,2,3,4,动力:本能/非本能,环境:交际/非

19、交际,过程:是否与生理心理发展同步,文化:目的语环境,5.内因,不同点,(一)生理因素年龄;时间;个体差异;教学方法,(二)认知因素,P207 三、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因素,(三)情感因素,(二)认知因素,智力,语言学能,认知方式,学习策略,交际策略,语言学能,学习第二语言所需要的特殊认知素质或第二语言学习的能力倾向,语音编码解码能力 语法敏感性 强记能力 归纳能力,语言学习者为有效地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解措施。,学习策略,认知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监控-评估-调节),学习者为顺利进行语言交

20、际活动有意识采取的计划措施或方法技巧。,交际策略,回避 目的语夹杂母语等待求助于对方,认知方式,场独立性(个体)和场依存性(整体),审慎型和冲动型,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三)情感因素,动机,态度,性格,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 临时性动机,目的语文化、目的语、教师教材,内向和外向 自尊心和抑制 焦虑 移情,(一)社会环境,(二)课堂语言环境,P226 四、第二语言习得环境,有无目的语环境: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主要区别,非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的不利因素,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弥补。,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目的语,也不一定意味着社会环境的优势自动得到发挥。,(一)社会环境,(二)课堂环境,局限:接触目的语时间极其有限;难以提供真实活动场景,(3)产生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