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配位化合物.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767726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PPT 页数:147 大小:2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章配位化合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第8章配位化合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第8章配位化合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第8章配位化合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第8章配位化合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章配位化合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配位化合物.ppt(1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主要内容,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基本要求,1.配合物的组成、命名,2.配合物的价键理论,3.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其有关计算,4.配合物的应用,难点,配合物的价键理论配合物的有关计算和应用,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s(Complex Compounds)),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实验,CuSO4溶液(浅蓝色),适量氨水,Cu2(OH)2SO4(蓝色),2Cu2+SO42-+2NH3H2O Cu2(

2、OH)2SO4+2NH4+,Cu2(OH)2SO4+8NH3H2O 2Cu(NH3)42+8H2O+2OH-+SO42-,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第一节配合物的基本概念,配合物的基本概念,第一节,8-1-1 配合物的组成,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8-1-1 配合物的组成,Cu(NH3)4SO4,Cu,NH3,4,SO4,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Fe(CO)5,Fe,CO,5,8-1-1 配合物的组成,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

3、核反应类型,1.形成体中心离子或中心原子为,如 Fe3+、Cu2+、Co2+、Ni2+、Ag+,具有能接受孤电子对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2.配体及配位原子,如 Cu(NH3)42+Fe(CO)5配体 NH3 CO,常见的配体 阴离子:X-、OH-、CN-中性分子:NH3、H2O、CO、RNH2(胺),即能提供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常见的配位原子:N、O、S、C、卤素原子,如 Cu(NH3)42+Fe(CO)5配体 NH3 CO配位原子 N C,主要内容,镧系

4、、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常见单齿配体,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常见多齿配体,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3.配位数与一个形成体成键的配位 原子总数,影响配位数大小的因素,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影响配位数大小的因素,1.中心离子,如 配离子 PtCl42 PtCl62 中心离子 Pt2+Pt4+配位数 4 6,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

5、取3.核反应类型,常见金属离子(Mm+)的配位数(n),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如 配离子 AlF63 BF4 中心离子半径Al3+B3+配位数 6 4,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离子的电子构型,离子的电子构型不同,配位数也不同。,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2.配体,如 配离子 Zn(NH3)62+Zn(OH)42 配体 NH3 OH 配位数 6 4,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增大配体浓度 降低反应温度,有利于形成高配

6、位数的配合物,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4.配离子电荷,配离子电荷=形成体与配体电荷的代数和=-外界离子的电荷,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8-1-2 配合物的化学式和命名,1.配合物的化学式,原则,如 CrCl2(H2O)4Cl;Cr(NH3)5(H2O)Cl3,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2.配合物的命名,原则遵循一般无机物命名原则,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

7、应类型,3.配体的命名,(1)带倍数词头的无机含氧酸根阴离子配体,命名时要用括号括起来,如:(三磷酸根)。有的无机含氧酸阴离子,即使不含倍数词头,但含有一个以上代酸原子,也要用括号“()”,(2)有些配体具有相同的化学式,但由于配位原子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另外,某些分子或基团,作配体后读法上有所改变,主要内容,镧系、锕系元素通性2.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3.核反应类型,如:ONO-(O为配位原子)亚硝酸根 NO2-(N为配位原子)硝基 SCN-(S为配位原子)硫氰酸根 NCS-(N为配位原子)异硫氰酸根 CO 羰基 NO 亚硝基 OH-羟基,Na3Ag(S2O3)2 二(硫代硫酸根)合银()

8、酸钠NH4Cr(NCS)4(NH3)2 四(异硫氰酸根)二氨合铬()酸铵,第二节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第二节,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是指配合物中的形成体与配体之间的化学键,目前有以下几种理论:(1)价键理论(VBT)(2)晶体场理论(CFT)(3)分子轨道理论(MOT)(4)配位场理论(LFT),配合物中的化学键,价键理论,美国化学家Pauling 把杂化轨道理论应用于配合物,8-2-1 价键理论,8-2-1 价键理论,配合物的成键过程和步骤,写出中心离子的价电子构型根据配位数确定所需的轨道数目中心离子的空轨道进行sp、sp2、sp3、dsp2、sp3d2、d2sp3 等杂化(根据配位数而定)配体

9、的孤对电子进入中心离子的空杂化轨道,Ag(NH3)2+,中心离子Ag+价电子构型:4s24p64d10 配位数=2,需要两个空轨道 中心离子Ag+的最低空轨道:5s05p0 空轨道杂化:sp 杂化 成键:空sp NH3,Ag+,sp轨道杂化空间构型为直线型,Hg(NH3)22+,Hg(NH3)22+直线形,Ni(Cl)42-,sp3轨道杂化NiCl42-,空间构型为四面体,Fe价层电子结构为,3d 4s 4p,Fe(CO)5,Fe(CO)5 三角双锥体,Fe(H2O)62+,中心离子Fe 2+价电子构型:3s23p63d6由于H2O为弱场配体,故配体对Fe 2+价电子构型没有影响.配位数=6,

10、需要6个空轨道空轨道:4s,4p,4d,杂化:sp3d2 杂化成键:空sp3d2 OH2 外轨型(高自旋)、顺磁性配合物,sp3d2轨道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Fe(CN)64-,中心离子Fe 2+价电子构型:3s23p63d6由于CN-为强场配体,故配体对Fe 2+价电子构型有影响.电子发生重排,空出两个3d轨道.配位数=6,需要6个空轨道空轨道:两个3d,4s,4p杂化:d2sp3 杂化成键:空d2sp3 CN-内轨型(低自旋)、抗磁配合物,d2sp3轨道杂化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CoF63-,CoF63-正八面体,dsp2轨道杂化Ni(CN)42,dsp2轨道杂化Ni(CN)42,dsp2

11、轨道杂化空间构型为平面正方形,小结,中心离子成单电子在强场配体作用下会发生重排;在弱场配体或中心离子无成单电子时不重排。中心离子的空轨道杂化(杂化类型取决于配位数和场强)。配体的孤对电子或不定域电子进入中心离子的空杂化轨道而成键。,价键理论的应用,1、确定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由杂化类型决定。,空间构型的确定步骤,由配位数和配体强弱确定是否重排确定杂化类型 确定空间构型,轨道杂化类型与配位个体的几何构型,配体强弱一般规律,F-、Cl-、H2O为弱配体,一般为高自旋配合物。CO,CN-为强配体,一般为低自旋配合物。NH3为中等场强的配体,需具体分析。,2、确定配合物的磁性,磁矩 n:配合物分子中未成

12、对的电子数 n=0=0 抗磁性物质;n 0 0 顺磁性物质 Fe(H2O)62+:n=4=Fe(CN)64-:n=0=0,磁矩,单位为波尔磁子,符号 B.M.n未成对电子数,磁性,配合物的磁性是配合物的重要性质之一,对配合物的结构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用于判断配合物内部的电子结构。,配位键类型内轨配键、外轨配键,如 Fe(CN)63-、Co(NH3)63+、Ni(CN)42-,配位键类型内轨配键、外轨配键,影响因素:,中心离子的电子构型,配位键类型内轨配键、外轨配键,影响因素:,中心离子的电荷电荷增多,易形成内轨型配合物。,Co(NH3)62+外轨型配合物Co(NH3)63+内轨型配合物,配

13、位键类型内轨配键、外轨配键,影响因素:,配位原子电负性,配位键类型内轨配键、外轨配键,中心原子或离子与电负性较大的配位原子,形成外轨配键-离子性成分较大,又称为电价配键。,2.配合物的稳定性、磁性与键型关系,稳定性,=n(n+2),价键理论的优缺点,优点: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接受,可以解释配离子的几何构型 及某些化学性质和磁性等。,缺陷:不能定量地说明配合物的性质。如不能解释配离子的颜色等。,8-2-2 晶体场理论,8-2-2 晶体场理论,中心思想静电理论,视中心离子和配体为点电荷,以静电相互吸引,配体间相互排斥。带负电的配体对中心离子最外层的电子有排斥作用,配体对中心离子产生的静电场叫作晶体

14、场。,1.基本要点,2.正八面体场中d轨道的能级分裂,Edxy=Edxz=Edyz=Edx2-y2=Edz2,eg,t2g,八面体场,eg,t2g,八面体场,dxy dxz dyz,E0,E,自由离子 球形场 弱八面体场 强八面体场,t2g,eg,dx2-y2 dz2,dxy dxz dyz,o,AB,o,AB,注意,3.分裂能及其影响因素,分裂能中心离子d轨道能级分裂后,最高能级和最低能级之差。,分裂能,o=Eeg-Et2g,o,影响分裂能的因素,同种配体 一般 o t,配合物的几何构型,影响分裂能的因素,同一中心离子形成相同构型的配合物时,其 随配体场不同而变化。,影响分裂能的因素,以上称

15、为光谱化学系列,4.电子成对能和配合物高、低自旋的预测,电子在分裂后轨道上的分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如 Cr3+d3,八面体场,如 Fe3+d5,FeF63-Fe(CN)63-,高自旋 低自旋,F-是弱场 CN-是强场,分布式:t2g3 eg2 t2g5 eg0,5.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CFSE:d 电子进入分裂轨道比处于未分裂 轨道总能量降低值。,如 Ti3+d1 CFSE=1(-0.4 o)=-0.4 o,如 Cr3+d3 CFSE=3(-0.4 o)=-1.2o,-,+,+,-,5.晶体场稳定化能(CFSE),CFSE代数值越小,配合物越稳定。,中心离子的d电子数;配位

16、体场的强弱;配合物的空间构型。,6.晶体场理论的应用,推测配合物中心离子d电子分布及自旋状态,CoF63-o=155 kJmol-1,P=251 kJmol-1,F-为弱场,o P,d电子排布为高自旋状态,根据与n的关系,=4.9B.M.,Co3+(d6),CoF63-有4个未成对电子,当d 轨道没有填满电子,配合物吸收可见光某一波长光,d 电子从t2g 跃迁到eg 轨道(称为d-d 跃迁),配合物呈现其互补色。,6.晶体场理论的应用,波长(或能量),吸收率,如,Ti(H2O)63+,不同金属的水合离子,虽配体相同,但 eg与t2g 的能级差不同,发生d-d跃迁时吸收可见光波长不同,故显不同颜

17、色。,中心离子d 轨道全空(d0)或全满(d10),不能发生d-d跃迁,其水合离子为无色。,如:Zn(H2O)62+、Sc(H2O)63+,注意,Eeg=+0.6o Et2g=-0.4 o,解释配合物的稳定性,如 配体为弱场,d2 CFSE=2(-0.4 o)=-0.8 o,d3 CFSE=3(-0.4 o)=-1.8 o,d4 CFSE=3(-0.4 o)+0.6 o=-0.6 o,配合物稳定性 d2构型 d4构型,6.晶体场理论的应用,晶体场理论的优缺点,能较好地解释配合物的构型、稳定性、磁性、颜色等。,只考虑了中心离子与配体间的静电作用,未考虑其共价性,所以不能解释有的问题,如光谱化学序

18、列等。,第三节 配合物在水溶液的稳定性,第三节,配合物在水溶液的稳定性,Cu(NH3)4SO4 Cu(NH3)42+SO42-,Cu(NH3)4SO4在水溶液中,8-3-1 配位平衡及其平衡常数,8-3-1 配位平衡及其平衡常数,8-3-1 配位平衡及其平衡常数,结论,Ko稳越大,表示配离子越易形成,配离子越稳定.对于同种类型的配离子,Ko稳越大,配离子越稳定.,Cu(NH3)42+Cu2+4NH3 K不稳=510-14实际上,Cu(NH3)42+在溶液中是分步解离的Cu(NH3)42+Cu(NH3)32+NH3 Cu(NH3)32+Cu(NH3)22+NH3 Cu(NH3)22+Cu(NH3

19、)2+NH3 Cu(NH3)2+Cu2+NH3,实际上 Cu(NH3)42+在溶液中是分步解离的,Cu(NH3)42+Cu2+4NH3 K不稳=510-14实际上,Cu(NH3)42+在溶液中是分步解离的Cu(NH3)42+Cu(NH3)32+NH3 Cu(NH3)32+Cu(NH3)22+NH3 Cu(NH3)22+Cu(NH3)2+NH3 Cu(NH3)2+Cu2+NH3,Cu(NH3)42+在溶液中也是分步生成的,8-3-2 配离子稳定常数的应用,8-3-2 配离子稳定常数的应用,1.计算配合物溶液中有关的离子浓度,例1.c(Cu(NH3)42+)=1.0103molL-1,c(NH3)

20、=1.0molL-1,计算溶液中c(Cu2+)。,平衡浓度/molL-1 x 1.0 1.0103,x=4.810-17,c(Cu2+)=4.810-17molL-1,2.判断配离子与沉淀之间的转化,解:c(OH-)=0.001 molL-1,c(Cu2+)=4.810-17 molL-1,无 Cu(OH)2沉淀生成,例3 在例1中,1升溶液中加入0.001 mol NaOH。问有无Cu(OH)2沉淀生成?,2.判断配离子与沉淀之间的转化,解:c(S2-)=0.001 molL-1,c(Cu2+)=4.810-17 molL-1,有 CuS沉淀生成,例4 在例1中,加入Na2S,使c(S2-)

21、=0.001 molL-1。问有无CuS沉淀生成?,1.计算配合物溶液中有关的离子浓度,开始浓度/molL-1 0.10 0.50 0,x=9.910-8,c(Ag+)=9.910-8molL-1,例2 将10.0mL、0.20molL-1AgNO3溶液与 10.0mL、1.00molL-1NH3H2O混合,计算 溶液中c(Ag+)。,平衡浓度/molL-1 x 0.50-20.10+2x 0.10-x,2.判断配离子与沉淀之间的转化,例5 计算在1升氨水中溶解0.010mol AgCl,所需NH3的浓度?,平衡浓度/molL-1 x 0.010-y 0.010,x=0.22,所需c(NH3)

22、=(0.22+0.02)molL-1=0.24 molL-1,例6:1L 6 molL-1的氨水可溶解AgCl多少mol?,设可溶解AgCl x mol AgCl(s)+2NH3 Ag(NH3)2+Cl-平衡浓度/(molL-1):6-2x x x,x2/(6-2x)2=2.010-3,x=0.25molL-1 1L 6 molL-1的氨水可溶解AgCl 0.25 mol.,3.判断配离子之间的转化,例7 向Ag(NH3)2+溶液中加入KCN,通过计算判断Ag(NH3)2+能否转化为Ag(CN)2-?,Ag(NH3)2+能转化为Ag(CN)2-,并转化完全。,向着生成更稳定的配离子方向进行,3

23、.判断配离子之间的转化,配离子的稳定常数相差越大,转化越完全。,例8 向Ag(NH3)2+溶液中加入Na2S2O3,判断Ag(NH3)2+能否转化为Ag(S2O3)23-?,3.判断配离子之间的转化,水溶液中离子的配合反应,实为配离子之间的转化。Cu(H2O)42+4NH3 Cu(NH3)42+4H2O,已知:Ko稳(HgCl42-)1.6 x 1015,Ko稳(Hgl42-)=1.6 x 1029 解:K=(Hg I 42-Cl 4)/(Hg Cl 42-I 4)=(Hg I 42-Cl 4)Hg2+/(Hg Cl 42-I 4)Hg2+=Ko稳(Hgl42-)/Ko稳(HgCl42-)=1

24、.6 x 1029/1.6 x 1029=4.5 x 1014,HgCl42-+4I-=Hg I 42-+4 Cl 反应能否向右进行?,例9,结论,K值很大,说明反应能向右进行.即可以转化为Hg I 42-,在 0.2 molL-1 Ag(CN)2-中,加入等体积0.2 molL-1的KI,试问:1、是否AgI有沉淀生成?2、若有沉淀生成,欲使该沉淀不生成,溶液中至少应含有自由离子的浓度?,例10,解:若有AgI沉淀生成,Ag+I Ksp(AgI)I=0.2/2=0.1 molL-1 Ag+=?Ag(CN)2-=Ag+2 CN-开始 0.1 0 0平衡 0.1-x x 2x因为 K稳(Ag(C

25、N)2-)=1.0 1021 所以,0.1-x 0.1,x=Ag+=2.92 x 10-8 Ag+I=0.1 x 2.92 x 10-8=2.92 x 10-9 Ksp(AgI)=1.5 x 10-16 有AgI沉淀生成.,若使AgI不沉淀,Ag+I 2.58 X 10-4 molL-1,4.计算配离子的电极电势,例11 已知E(Au+/Au)=1.83V,Kf(Au(CN)2-)=1.991038,计算E(Au(CN)2-/Au)。,cAu(CN)2-=c(CN-)=1molL-1,cAu(CN)2-=c(CN-)=1molL-1,即生成配合物,使Au的还原能力增强。,例11 已知E(Co3

26、+/Co2+)=1.92V,Kf(Co(NH3)63+)=1.581035,Kf(Co(NH3)62+)=1.29105,计算E(Co(NH3)63+/Co(NH3)62+)。,解:设计一原电池,Lg(1.221030)=,0.0592V,11.92V-E(-),即 Co(NH3)62+的还原性比Co2+强;Co3+的氧化性比Co(NH3)63+强。,结论,当作为氧化型的离子配位后,与对应的金属组成的标准电极电势变小,配离子的稳定性越高.E越小,其金属的还原性增强,而配离子的氧化性减弱。,5、比较配离子在溶液中的稳定性,Ag(CN)2-Ag(S2O3)2-3 Ag(NH3)2+Ko稳:1.0

27、x 1021 2.9 x 1013 1.6 x 107稳定性:*只有配位数、空间构型相同的同类型配离子才能直接用Ko稳值来进行比较.,例如,K稳 半反应 Cu+Cu+e=Cu 0.52vCu(Br)2-7.76 X105 Cu(Br)2-+e=Cu+2Br-0.17vCu(NH3)2+7.40 X1010 Cu(NH3)2+e=Cu+2NH3-0.12vCu(CN)2-2.0 X1038 Cu(CN)2-+e=Cu+2CN-1.74v,配合物形成后的性质变化,颜色的变化 Cu2+4NH3 Cu(NH3)2+4 天蓝色 深蓝色 Fe3+SCN-Fe(SCN)2+淡黄色 血红色,溶解度的变化a,使

28、难溶物溶解 AgCl+NH3 Ag(NH3)+2AgCl+CN-Ag(CN)-2 HgI2+2I-HgI4 2-b,形成难溶物Al3+8-羟基喹啉 难溶,电极电势变化-氧化还原性质改变当作为氧化型的离子配位后,与对应的金属组成的标准电极电势变小,其金属的还原性增强,而配离子的氧化性减弱。,溶液酸碱性的变化HF(Ka=3.5310-4),弱酸HF+BF3 HBF4 强酸HCN(Ka=4.93 10-10),弱酸HCN+AgCN HAg(CN)2 强酸 Cu(NH3)4(OH)2的碱性 Cu(OH)2 外界,第四节配合物的类型,配合物的类型,第四节,8-4-1 配合物的类型,8-4-1 配合物的类

29、型,主要有:简单配合物 螯合物 多核配合物 羰合物 原子簇状化合物 同多酸及杂多酸型配合物 大环配合物 夹心配合物,简单配合物,简单配合物,由单齿配体与中心离子直接配位形成的化合物,螯合物,螯合物,由多齿配体与中心离子结合而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如,Cu(en)22+,乙二胺为双齿配体,与Cu2+形成二个五原子环。配位数4,螯合物,如,乙二胺四乙酸有六个配位原子,与Ca2+形成五个五原子环。配位数6,螯合物,螯合剂形成螯合物的配合剂,一般为含有 O、S、N、P 等配位原子的有机化合物。配位原子之间间隔两个或三个其它原子。,特性特殊的稳定性,螯合物,螯合物比非螯形配合物稳定。,特性特殊的稳定

30、性,螯合物,螯合物稳定性,螯环的大小一般五原子环 或六原子环 最稳定,螯环的多少一个配体与中 心离子形成的 螯环数越多,越稳定。,特性显特征颜色,螯合物,如 在弱碱性条件下,丁二酮肟与Ni2+形成 鲜红色的螯合物沉淀,用来鉴定Ni2+。,多核配合物,多核配合物,两个或两个以上中心原子结合所形成的配合物。,多核配合物,多核配合物,多核配合物,多核配合物,羰合物,羰合物(羰基化合物),以CO为配体的配合物,符合有效原子序数规则(简称EAN),过渡金属形成体与一定数目配体结合,以使其周围的电子数等于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电子数(即有效原子序数)。,如Cr(CO)6 6个CO提供12个电子 Cr原子序数

31、为24,核外电子数为24 Cr周围共有电子(24+12)个=36个相当于同周期Kr(氪)的电子数(36)因此,Cr(CO)6可稳定存在。,符合有效原子序数规则(简称EAN),如Mn(CO)6+6个CO提供12个电子 Mn原子序数为25,核外电子数为25 Mn周围共有电子(25+12-1)个=36个相当于同周期Kr(氪)的电子数(36)因此,Mn(CO)6+可稳定存在。,过渡金属形成体与一定数目配体结合,以使其周围的电子数等于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电子数(即有效原子序数)。,簇合物,原子簇状化合物(簇合物),具有金属-金属(M-M键)直接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如 Re2Cl82-有24个电子成键,

32、其中:16个形成Re-Cl键 8个形成Re-Re键 即填充在一个轨道 两个轨道 一个轨道 相当于一个四重键,原子簇状化合物(簇合物),原子簇状化合物(簇合物),同多酸、杂多酸型配合物,同多酸、杂多酸型配合物,同多酸型配合物有多核配离子形成 的同多酸及其盐。,如 K2Cr2O7,其中Cr2O72-为多核离子,同多酸、杂多酸型配合物,杂多酸型配合物由不同酸根组成的配酸,如 磷钼酸铵(NH4)3PO412MoO36H2O实际上应写成(NH4)3P(Mo3O10)46H2O其中P(V)是形成体四个Mo3O102-是配体,大环配合物,大环配合物,是骨架上带有O、N、S、P、As等多个配位原子的多齿配体所

33、形成的配合物。,如Na与苯并-15-冠-5形成的配合物,苯并-15-冠-5,夹心配合物,夹心配合物,如 二茂铁(C5H5)2Fe,第五节配合物的应用,配合物的应用,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第五节,1.分析化学方面,离子的鉴定,1.分析化学方面,离子的分离,Zn2+、Al3+,过量NH3H2O,Zn(NH3)42+Al(OH)3,无色白色,1.分析化学方面,离子的掩蔽,Co2+(含Fe3+),丙酮 KSCN,Co(NCS)42-Fe(NCS)n3-n,艳蓝色血红色,干扰,为消除干扰,先加入足量NH4F(或NaF)。,Fe3+6F-FeF63-(无色),在分析化学上,这种排除干扰的作用称为掩蔽效应。所用的配合剂称为掩蔽剂,.配位催化方面,配位催化在有机合成中,利用配位反应而产生的催化作用。即反应分子先与催化剂活性中心配合,然后在配位界内进行反应。,如Wacker法由乙烯合成乙醛,采用PdCl2和CuCl2的稀HCl溶液催化,形成PdCl3(C2H4)-、PdCl2(OH)(C2H4)-等中间产物,使C2H4活化。,3.冶金工业方面,如高纯铁粉的制取,(细粉)(高纯),如 在NaCN溶液中,使Au被氧化形成Au(CN)2-而溶解,然后用Zn粉置换出A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