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教学目的的要求.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6227452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0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章教学目的的要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本章教学目的的要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本章教学目的的要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本章教学目的的要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本章教学目的的要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章教学目的的要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章教学目的的要求.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表象,本章教学目的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有关视觉表象的概念、心理旋转实验及其意义、心理扫描、表象的功能等知识。本章教学重点:心理旋转、心理扫描、表象的功能。本章教学难点:心理旋转。,第一节 表象知觉表征 第二节 心理旋转 第三节 心理扫描 第四节 表象的功能,第一节 表象 知觉 表征第一节 表象 知觉 表征,表象(Medal Image)又称意象。包括通常所说的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当前,认知心理学对表象的研究几乎都是有关视觉表象的,很少涉及其他感觉道的表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进年来进行着一场有关表象的实质和功能的争论。以下主要介绍有关视觉表象的研究并将涉及上述争论。,

2、一、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 心理学将表象和知觉紧密地联系起来,将表象看作是已经贮存的知觉象的再现,或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Neisser和Kosslyn都提出了有代表性的观点,他们的观点都强调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1.定位实验,研究表象和知觉的机能等价的一个重要方法,在知觉条件和表象条件下完成同一作业然后进行比较,看是否有共同或相似的情况。实验设计了三组被试:知觉-记忆组,带栅格的表象组,不带栅格的表象组。实验结果表明,在完成字符定位作业中,三个小组被试的反应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意味着在知觉和表象条件下,完成同一作业的情况是一样的或相似的。,2.锐敏度实验与Mecollough效应实验

3、(1)边缘视觉锐敏度实验(2)表象锐敏度实验,3.McCollough效应:,McCollough视觉反效现象的实验设计如下:让被试分别通过红色和绿色滤光镜去观察一张由黑白垂直条纹和黑白水平条纹组成的刺激图形。如此轮换几分钟,使被试对图形产生适应。此为诱导实验。第二阶段,要求被试去掉滤光镜去观察一张一半为黑白垂直条纹另一半为黑白水平条纹的复合刺激图形。结果被报告,垂直条纹为绿色,水平条件为红色。,4.选择性干扰实验,同时进行同一感觉道的知觉和表象两种活动,那么就会发生表象和知觉的相互干扰,甚至两者可能混淆。Perky在实验中要求被试注视屏幕,并想象在屏幕上有一个西红柿,与此同时,主试在屏幕上投

4、射出一个较模糊的西红柿的图像,结果被试认为屏幕上西红柿图像是自己想象的结果,不同信息通道干扰,Segal和Fusella(1970)设计了一个实验,将被试分为两个小组:听觉表象组(要求被试想象自己听到电话铃声),视觉表象组(要求被试想象自己看到一颗树)。听觉表象组的视觉信号感觉性高于听觉信号感觉性,而视觉表象组听觉信号感受性高于视觉信号感受性。实验表明,视觉表象对视觉信号觉察有干扰,听觉表象对听觉信号觉察有干扰,这种情况称为表象对知觉的选择性干扰。在同一感觉通道中存在表象与知觉竞争同一心理过程或心理资源,说明二者的机能是等价的。,二、表象与表征,1.关于表象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存在独立的

5、心理图画,是否可以利用表象进行信息表征。两种对立观点的代表人分别是Kosslyn和Pylyshyn。前者认为表象的独立存在的,后者持反对意见。,2.两种编码说关于表象的论证。Paivio的两种编码说强调了表象的重要作用,它把表象看成是与言语相平行和联系的两个认知系统: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这两个系统可分别由有关刺激所激活,两类信息可以相互转换。为此,Paivio(1975)设计一个实验考察表象在信息加工中的作用。实验所用的材料分为言语和图象两种,分为一致型和冲突型两种。实验结果表明,表象加工是独立存在的,在某些条件下(如对客体大小进行加工)甚至语言信息还需转化为表象再进行判定。,第二节 心理旋转

6、,一、心理旋转概述 70年代初Shepard及其同事开展了“心理旋转”的研究。最初的实验是有代表性的,在实验里,用速示器给被试成对地呈现图形,被试的任务是判断这两个图形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实验所用的图形是计算机制作的,分为三种情况,A为平面对,B为立体对,C为镜象对。实验验要求当被试判断所看到的一对图体经过旋转以后能否重合,纪录被试的正确反应时。,实验结果表明:1.无论是平面对还是立体对,如果两个图形的形状和方位都相同,被试只需一秒就能看出它们是否相同。2.当其中的一个图形转动了一定角度,出现方位差后,反应时就增加了,反应时随方位差度数的增加而增加,两者成正比。3.方位差每增加53度,反应时就

7、增加1秒。由此可见,心理旋转这种心理过程是存在的。,字符旋转实验结果 1.R字符旋转实验 Cooper和Shepard(1973)用不同倾斜角度的正的和反的字母,数码,对心理旋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根据实验结果,他们认为:1.当样本为垂直的正位时,即旋转的角度为0度或360度,判断所需的时间较少,约为0.5秒;2.当样本作了不同角度的旋转反应随之增加,180度时反应时最长。3.随着样本的旋转度数的进一步增大,反应时反而减少。1984年,Cooper和Shepard用同样的实验程序以多边形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另一个有前行信息的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是否具有前行信息,被试都会进行心理旋转,其所需的时间随

8、着样本偏离正位的度数而增加,呈线性关系。这个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心理旋转的存在。,三、心理旋转的连续性,Shepard等在心理旋转的研究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但心理旋转还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旋转的过程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Metzler(1973)针对该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他根据以前的研究成果,采用延缓呈现刺激材料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表明,无论是平面对还是立体对,被试的判别反应时基本恒定,并随两个刺激材料方位差的增长而有所增长。表明心理旋转是连续进行的。,四、心理旋转研究的理论概括 1.表象的实质是就是一种类比表征,表象与外部客体有着同构的关系。2.但表象并不是直接地从结构上来表征外部客体,它与外部客

9、体在结构上并没有一对一的关系。3.Shepard所说的同构是指内部表征的机能与外部客体的结构联系是相似的,如心理旋转与客体的物理旋转。Shepard等称这各同构为“二级同构”。4.心理旋转不局限于视觉表象,也不依赖视觉表象的特殊功能,它可作用于没有任何视觉成分的空间表征。5.表象是记忆表征,但信息来自知觉,表象与知觉在机能上等价。6.心理旋转是表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有力地说明了表象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第三节 心理扫描,Kosslyn及其同事在70年代初开始对表象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他们认为表象与现实客体的知觉相似,视觉表象中的客体也有大小、方位、位置等空间特性,是可以

10、被扫描的。为此,他们进行了心理扫描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距离效应和大小效应。,一、距离效应,Kosslyn在一个实验中先让被试识记一套图片,如汽艇,小汽车,然后一次表象出其中的一个。实验有两种情况:1.是让被试“注视”表象出的客体的某一部分,如汽艇的尾部;2.是要求被试注意整个表象。当被试表象出原来识记的一个图片并按要求“注视”后,试验者说出原来的该图片中可能有的一件东西的名称,要求被试判断原来的图片中是否有这件东西,记录判断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说明:表象是可以被扫描的,并且扫描所需的时间随扫描的距离而增加,这些都类似对实际的图画的扫描。,二、大小效应 Kosslyn注意到

11、一个极平常的事实,即小的客体总不如大的客体看清楚。表象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如果存在这种现象,则为心理扫描提供另一个心理真实性。Kosslyn(1975)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他先让被试表象出一个动物(如兔子)靠在另一个大的动物(如大象)或小的动物(苍蝇)的旁边。实验者说出靶子动物即兔子的特征(如耳朵),要求被试用构成的表象来确认,记录反应时。结果表明:评定主观表象较小的客体要难于其主观表象较大的客体。这就是另一种心理扫描。,三、表象的计算理论,Kosslyn在上述心理扫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表象的计算理论。该理论尝试着具体说明表象过程是怎样进行的。依照这个理论,表象有两个主要因素:1.表层表征

12、2.深层表征:深层表征又可分成两类 A本义表征:所提供的信息是关于某一客体是什么样子 B命题表征:这种表征是由抽象的命题构成,与本义表征不同,他们是解释客体的。,第四节表象的功能与作用,一、表象对知觉的促进作用 Hayes(1973)的这些实验结果与心理旋转和心理扫描一样,再次说明视觉表象具有很强的空间特性。Hayes的实验有力地支持Neisser的观点,当两个字母及其大小和方位相同时,先形成的第一个字母的表象提供对第二个字母的精确的期待,并使对第二个字母的加工更易于进行。表象为知觉相应的客体做了准备,成为知觉的自上而下的加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二、表象对学习记忆的作用 表象作为一种信息表征在学习记忆中起重要作用。Pavio及其同事进行成对联想学习实验发现,表象在一些字词识记中起着中介作用,是有利于学习和记忆的。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心理学家认为表象在问题解决、创造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Shepard等的心理旋转实验也令人信服地表明,人在完成某种作业或解决某些问题时,主要依赖视觉表象操作或表象过程。这种视觉表象操作实质上是一种视觉思维。,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表象与表征 心理旋转 二.问答题 1、举一实验的例子说明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2、通过心理旋转实验说明表象与外部客体的同构关系。3、心理扫描实验说明了表象的什么特性?4、试说明表象在知觉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